張艷珍
摘要:在第二實驗幼兒園的“三色禮儀”教育的實踐中,主要通過 “童禮滿園”的環境創設、“學禮于樂”的活動開展、“用禮于行”的實踐行動等系列措施將三色禮儀文化滲透到幼兒教育中來。幼兒教育更多的是需要通過趣味性的活動,有意義的游戲等來實現教育的目標。因此,需要結合幼兒教學中的游戲與活動來培養他們的禮儀意識,養成他們良好的禮儀習慣,促成幼兒禮儀行為的規范。
關健詞:三色禮儀;童禮滿園;學禮于樂;用禮于行
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傳承民族文化更能體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因而體現本土特色的傳統文化倍受矚目。在教育教學中滲透傳統優秀文化,就成為教育工作者神圣而迫切的使命。其中,文明禮儀教育在我國具有源遠流長的傳統,在“禮儀之邦”的美譽下,我國的傳統教育一直把禮儀的傳承放在了教育的首位。3-6歲的幼兒,正處在人生的啟蒙階段,是塑造其禮儀習慣的關鍵時期。因此,我們要抓住這一時期的禮儀培養,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教育,使幼兒從小學禮、知禮、懂禮、用禮。
第二實驗幼兒園創辦于2013年9月,是按省級示范幼兒園標準建設的公辦幼兒園。幼兒園占地面積4680平方米,建筑面積4274平方米,綠化面積981平方米。目前,辦園規模為12個班,在園幼兒449人,教職工55人。開園以來在“以幼兒發展為本,建文明和諧樂園”的辦園理念指導下,明確了“育苗以愛、樹人以德”的教育理念,積極營造傳統文化氛圍,通過“傳中華美德,行三色禮儀”的特色教育活動,以“家庭、校園、社會”三色禮儀課程為載體,全方位培養幼兒禮儀素養,打造和諧文明樂園,從而實現“培育幼兒、服務家長、幸福教師、共建樂園”的辦園宗旨。下面本人將結合幼兒教育工作實踐談一談“三色禮儀”教育在第二實驗幼兒園工作中的運用。
“三色”:指的是綠、橙、藍三種顏色,綠色象征生命,代表家庭禮儀;橙色象征光明,代表校園禮儀;藍色象征和平,代表社會禮儀。
“禮儀”:就是待人接物的禮節禮貌及方式,是交往的規范,即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行為準則。
“三色禮儀教育”:就是通過“家庭、校園、社會”三色禮儀課程為載體,全方位培養幼兒禮儀素養。
一、“童禮滿園”激發幼兒學禮樂趣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要求我們,要珍視生活與游戲的教育價值,創設適應兒童的教學環境,在潛移默化中為幼兒提供表現與學習的機會。為此,我們嘗試將三色禮儀和環境有機結合,堅持“把色彩還給孩子”的環境創設理念,以“三色禮儀、從我先行、養正品行、終身受益”為目標,巧妙地將各個空間創設成具有三色禮儀文化的教育環境,做到有傳統、有創新的育人環境,使“無聲的環境”成為“有聲的老師”。
1、校園環境,凸顯“三色禮儀”。
門廳文化:
走進幼兒園大門,在風雨連廊側墻可以看到分別是綠、橙、藍三塊顏色的版塊,分別是“綠色——以禮興家”“橙色——以禮立園”“藍色——以禮美城”三大版,體現“三色禮儀”的特定內涵。
長廊文化:
一樓的小班長廊是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家鄉長廊并融入聚餐、待客等家庭禮儀內容;
二樓的中班長廊是具有民間藝術特色的瑰寶長廊并融入入園、游戲等校園禮儀內容;
三樓的大班長廊是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美德長廊并融入交住、出行等社會禮儀內容。
樓道文化:
樓道一是體現“節日習俗 人人皆知”的傳統節日樓道并融入節日習俗的社會禮儀內容;
樓道二是體現“民間文化 家家相傳”的民間藝術樓道并融入感恩親人的家庭禮儀內容;
樓道三是體現“經典誦讀 代代傳承”的國學經典樓道并融入孝敬長輩的家庭禮儀內容;
樓道四是體現“趣味游戲 個個喜歡”的民間游戲樓道并融入友愛謙讓的校園禮儀內容。
2、室內環境,滲透“三色禮儀”。
辦公室文化:辦公室是教師工作、互相交流的場所。教師們在富有藝術情趣的鏡框、扇子、屏風的版塊中布置教師的個人儀表、基本素養的內容。此外在行政辦公室有《大學》之“管理之道” 、教師辦公室里有《論語》之“學習之道”……通過這些經典文化的熏陶來提升教師的學習禮儀及個人素養。
班級文化:除了大環境的熏陶之外,在每個班級的小環境創設中設置了禮儀主題墻,注重凸顯禮儀名言、禮儀故事、精品之作,以禮儀三字歌及圖片的形式,展示于幼兒的眼前,同時巧妙滲透著文明拍手歌和禮儀之星評比欄,讓幼兒主動自然地習得禮儀。
二、“學禮于樂”培養幼兒用禮習慣
《指南》中特別強調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著名教育家杜威說幼兒階段“生活即游戲,游戲即生活”,讓幼兒在玩中學、游戲中學,本著寓教于樂的原則,讓幼兒在樂趣當中自覺接受“三色禮儀”教育。
1、節慶活動,突出“三色禮儀”。節日活動是開展禮儀教育的很好契機,結合我園的禮儀教育課題,通過“三色禮儀”課程為載體,我們充分利用了快樂的節慶活動來培養幼兒良好的用禮習慣。
春節是我國最傳統的盛大節日,幼兒、家長、教師共聚一堂進行“迎新春送禮儀”家園聯誼活動。孩子家長同臺表演,將“三色禮儀”行為用歌表演、情景表演、舞蹈、音樂、快板的形式展現,在鞏固了“三色禮儀”知識的同時,加深了親子感情。針對幼兒好動的天性,我們在元旦還以體育競賽的形式組織幼兒開展“爭當禮儀小健將”迎新年活動,讓幼兒通過穿越障礙,以最快達到終點并正確回答題卡上的文明禮儀知識選出勝者,以激發幼兒的競爭欲望,檢驗幼兒所學的“三色禮儀”知識。五一勞動節,幼兒園舉行“自理能力大比武”,通過擺物品、收拾玩具、疊手帕和被子、穿衣服,孩子們真實的提高了自理能力,家長的參與更是將活動推向了高潮。六一兒童節是孩子們自己的節日,節日來臨我們組織孩子們和爸爸媽媽共同裝飾幼兒園,共同分享節日蛋糕,表演節日舞蹈,面向家長展示禮儀操,舉行“三色禮儀”的專場演出,幼兒園成了孩子們學禮的樂園。國慶節我們還集中開展了“熱愛祖國”、“講文明話”、“做文明事”、“當文明人”、“向國旗獻禮”的“三色禮儀”教育系列活動,培養了幼兒的愛國情感。這些結合“三色禮儀”設計的節慶活動,讓幼兒真正感受到具體、直接、形象的教育,為幼兒將來生活打下基礎。
2、園本課程,圍繞“三色禮儀”。我園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也特別注重“三色禮儀”課程與多樣課程間的融合,以及與一日活動的融合,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吸取“三色禮儀”的內容,養成良好的用禮習慣。
我園的三色禮儀教育課題小組,總結出“五步法”課程的基本框架,使之成為我園三色禮儀課程的新模式。所謂“五步”,就是每節課中,將“三色禮儀”教育內容分五步展開。即:①創設情景,提出問題,引發思考;②結合生活,集體談論,判斷對錯;③情景表演,建立行為,師生評價;④學習短句,吟誦短句,鞏固認識;⑤總結歸納,正面鼓勵,延伸教育。還研究出禮儀教育六大原則,即全面整合原則、生活性原則、尊重性原則、實踐性原則、多元互動性原則、目標性與隨機性結合原則,形成了完整系統地禮儀教育課程體系,并在全園推廣,讓幼兒在“三色禮儀”課程中快樂的學禮。
三、“用禮于行”提升幼兒禮儀素養
幼兒的發展來源于實踐活動,幼兒的思想品德、禮儀習慣是在日常行為習慣中形成的。因此,要在幼兒自身的活動、游戲、生活實踐中逐步培養其禮儀意識,提升其發源于生活的禮儀素養。
1、日常生活,實施“三色禮儀”。在“一日活動皆課程”的課程理念指導下,我們利用生活常規對幼兒進行良好的“三色禮儀”習慣教育,讓幼兒生活每天都在文明禮儀中愉快地渡過。“阿姨早上好”“老師早上好”,每天入園時文明小標兵都會在園門口、班級門口迎接小朋友和家長,禮貌的問候動作和天真的笑容感染帶動來園的每一個人,讓孩子們在深厚的文明禮儀氛圍中開始美好的一天。盥洗時孩子們排隊等候洗手時,每人都使用六步洗手操作并做到節約用水,就餐時孩子們都按照文明進餐的要求養成了良好的進餐習慣。喝水都能做到互相謙讓,雙手端杯,主動飲水。午睡時師幼兒行睡安禮,幼兒安靜入睡,養成了文明的生活習慣。集體游戲時孩子們參與制定并遵守活動規則,在游戲活動中懂得文明交往的方式,學會分享與他人友好相處,孩子們在娃娃家游戲中學會了待客禮儀,在建構區學會了協商紀律,在角色區學會了如何表達需求,如何與他人進行交談;在戶外活動中,孩子們在玩中也能潛移默化的學到文明禮儀知識;孩子們在一日交流過程中體驗到“三色禮儀”的真正存在并能學習和實踐。
2、走向社會,踐行“三色禮儀”。禮儀教育還要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進社區,讓孩子們在感受和體驗中學會做一個文明人。只有通過實踐活動才能真正體會“三色禮儀”教育的意義,學會做人,學會與他人交往。
在幼兒園發現有的幼兒因病住院,班級則派代表去醫院探望,培養孩子們之間的深厚感情;通過來到群眾休閑場所,自發清理垃圾擦體育器材,萌發幼兒保護環境親近自然的感情;他們用一個個精心編排的節目向游客宣傳公共禮儀,交往禮儀等知識,獻上自己親自繪制的禮儀宣傳畫,還向游客耐心宣傳相關禮儀知識,倡導自覺做一個講文明、懂禮儀的寧化小主人;為感謝交警叔叔,維持交通秩序的辛勤勞動,即將畢業的孩子們在六月給交警叔叔送上了鮮花,新鮮的水果,并表演了精彩的節目,警民同樂的場景為炎炎夏日帶來了一縷清涼;孩子們從小尊老敬老愛老,每逢重陽節,孩子們到敬老院看爺爺奶奶,給爺爺奶奶捶背,敲腿的場面深深地感動著每個人。孩子們就這樣在一次次的社會實踐中鞏固了“三色禮儀”文明知識并將所學知識付諸于行動之中。
播種一種思想,就會收獲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品格 ;播種一種品格,就會收獲一種命運。我園自開展三色禮儀特色教育以來,幼兒的文明禮儀準則已逐漸融入到幼兒教師的學習、生活、工作之中。幼兒團隊,教師團隊、家長團隊,凝聚力增強,向心力增強,三色禮儀的種子已經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三色禮儀之花即將綻放在幼兒園的每一個角落,相信在三色禮儀的陽光普照下,我們的孩子們在未來的坎途上一定能創造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