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7,實現與全國“齊步走”
每年省人代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 (以下簡稱《報告》)都是受關注的焦點,與會代表、場外各界均迫不及待想了解新一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路、目標及措施。
2017年,遼寧的發展思路和目標更加受關注。過去的一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遼寧經濟正處于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出口額等指標未能完成當年的預期目標,加重了新一年乃至“十三五”后續發展的任務。由此,人們對今年人代會的期待,更與往年不同。
1月17日上午,陳求發省長向省十二屆人大八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闡明了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預期目標、重點任務。在隨后的討論中,很多代表使用“震撼”“振奮”等詞語,表達了對《報告》的贊同。
《報告》在中篇集中明確了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的發展目標。總體目標是“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全國平均水平同步,為扎實推進振興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良好基礎”,具體目標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工業增加值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城鎮新增就業4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
“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全國平均水平同步”,這是在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等指標未能完成預期目標的情況下作出的新預期,讓人振奮。《報告》就這一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確定所遵循的原則作出了解釋:“今年要召開黨的十九大,我省經濟發展要符合全國的大局大勢;要與‘十三五’規劃目標相銜接,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適應;要有利于穩定和引導市場預期。”更讓我們感受到了責任擔當。
《報告》對存在問題和面臨形勢的態度,也表明了責任意識。《報告》誠懇地檢視了問題:“總結去年工作,我們清醒地看到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是:投資營商和人才環境亟待改善,新舊動力轉換的矛盾亟待解決。國有企業離做大做強做優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民營經濟發展不充分,科技、教育對產業的支撐不夠強。生態環境依然脆弱,民生保障壓力較大,在就業、就學、就醫、住房等方面與群眾期盼還有距離。特別是少數干部不擔當、不負責,個別地區和部門辦事效率低、服務質量差,企業和群眾意見較大,我們要下更大力氣解決這些問題。”《報告》對面臨的形勢也有客觀、清醒的分析:“今年,我們面臨的困難矛盾和風險挑戰依然較大,必須堅決貫徹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穩增長、穩預期、穩大局,在穩的前提下,努力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奮發有為。”在穩的基礎上,力求進取有為,可見政府對目標的預期是經過慎重考慮的。
同時,這樣的目標預期,也是經過有理有據的分析判斷,是有底氣的,絕非蠻干。
底氣來自于前期工作形成的支撐。《報告》分析指出:一是去年因環保違規清理整頓的8000多個項目現已實現合規生產,重新形成增長點;二是通過幫扶停產半停產企業,解決市場、融資和人才等問題,將使這類企業重新釋放產能;三是業已開工建設的投資規模50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830個,將有一批竣工投產;四是年內還將陸續開工建設一批基礎設施、結構調整項目,形成有效拉動;五是通過房地產去庫存、規劃建設一批特色鄉鎮等措施,將擴大增長空間。
底氣還來自于對經濟發展現狀的判斷。《報告》總結2016年“實現了經濟筑底趨穩”,呈現“向好的勢頭”。目前,工業用電量結束了23個月的持續下降,開始逐月回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結束了51個月的持續下滑,由降轉升;公路貨運量、港口貨物吞吐量穩步增長,反映出全省經濟筑底趨穩的積極變化。
底氣也來自于對搶抓振興發展機遇的堅定信心。信心來自黨中央、國務院實施的新一輪振興戰略;來自全省政治生態的不斷凈化和修復;來自遼寧業已形成的產業基礎和科教實力;更來自遼寧人民的勤勞智慧、自強不息。
底氣更來自于對發展規律的深刻體會和把握。《報告》概括指出:“頂住經濟下行壓力、做好政府工作,必須增強‘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始終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執行、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在遼寧不折不扣地得到貫徹落實;必須堅持‘四個著力’,把完善體制機制作為治本之策,把推進結構調整作為主攻方向,把鼓勵創新創業作為動力支撐,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目的,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和發展耐心;必須強化責任擔當,在困難面前不畏懼,在壓力面前不退縮,在矛盾面前不躲閃,特別在改革攻堅上敢于涉險灘,在關乎民生福祉問題的解決上不怕得罪人,以動真碰硬、知難而進的勇氣,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風,詮釋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堅持講真話、報實數、求實效,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使經濟增長實實在在、沒有水分,靠真抓實干來實現振興發展目標。”
為了實現預期目標,《報告》提出了明確的工作思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持之以恒落實新發展理念和‘四個著力’,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振興實體經濟為重點,按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全國平均水平同步,為扎實推進振興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良好基礎,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為了實現預期目標,《報告》部署了明確的工作任務。繼續深入貫徹落實中央7號文件和國務院62號文件精神,抓好關鍵性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好實體經濟;抓好創新、協調、開放、綠色、共享五大發展任務;抓好政府自身建設。
為了實現預期目標,省政府已經將支撐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21個指標和其他指標,向各市作了分解落實,壓實了責任。
為了實現預期目標,《報告》向全省發出了動員號令。“現在,新一輪振興發展的重任落在我們肩上,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完成好中共遼寧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部署的各項任務。我們要有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追求,要有重上九天攬月、再下五洋捉鱉的激情,還要有長子情懷、擔當奉獻、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自信!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團結拼搏,攻堅克難,努力開創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的新局面。”
遼寧是國家的老工業基地,盡管經濟仍在筑底,振興尚處于滾石上山、爬坡過坎階段,但敢于確立“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全國平均水平同步”的奮進目標,是因為遼寧還是共和國的長子,是英雄模范輩出的省份,遼寧人民不屈不撓,始終有敢于擔當、知難而進的光榮傳統和英雄氣概。“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全國平均水平同步”,不僅是豪邁的奮斗目標,更是熾烈的長子情懷。
《遼寧省十二屆人大八次會議關于省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認為,《報告》“提出的今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和九個方面重點任務思路清晰,措施具體,切實可行”,并號召全省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遼寧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拼搏,改革創新,努力開創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目標就是導向,就是前進方向。只要全省上下緊密團結起來,奮力拼搏不停步,擼起袖子加油干,“經濟發展與全國平均水平同步”的目標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