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工作報告》小詞典
2015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春召開部分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針對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處于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提出了“著力完善體制機制、著力推進結構調整、著力鼓勵創新創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
2016年6月,省政府召開黨組(擴大)會議,決定在沈撫新城內劃出部分適合產業發展的區域,全力打造沈撫新區。沈撫新區規劃建設面積166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區43.6平方公里,將著力建設成為老工業基地轉變發展方式的先導區、示范區。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形成支撐沈撫新區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機制、平臺支撐體系,構建特色鮮明的現代產業集群,成為帶動遼寧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加快實施制造強省戰略,省政府于2015年12月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遼寧行動綱要》,提出重點發展高檔數控機床、機器人及智能制造裝備、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與高端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等15個重點領域,推進創新能力提升、結構優化升級、智能制造、工業強基、質量品牌提升、綠色制造、制造服務協同發展、國際化水平提升8項工程。到2020年,制造大省地位進一步鞏固提升;到2025年,建成國內領先、有國際影響力的制造強省。
2015年8月,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在部分區域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總體方案》,沈陽被列為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之一。2016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復《沈陽市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主要任務是: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以實現創新驅動發展轉型為目標,以推動科技創新為核心,以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為主攻方向,在科技創新、轉型升級、產業金融、國企改革、人才支撐、對外開放等重點領域開展先行先試,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基地,引領帶動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
2015年12月,國務院批復建立中德(沈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其發展定位是:“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 4.0”戰略合作試驗區,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探索區,國際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示范區,創新驅動和綠色集約發展引領區。
2014年6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大連金普新區為國家級新區。其戰略定位是:我國面向東北亞區域開放的戰略高地,引領東北地區全面振興的重要增長極,老工業基地轉變發展方式的先導區,體制機制創新與自主創新的示范區,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統籌的先行區。2016年被確定為國家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
2016年4月,國務院批復沈陽、大連2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主要任務是: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沈大地區的區位和創新資源集聚優勢,積極開展創新政策先行先試,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著力培育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全面提升區域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打造東北亞科技創新創業中心,努力把沈大國家高新區建設成為東北老工業基地高端裝備研發制造集聚區、轉型升級引領區、創新創業生態區、開放創新先導區。
2016年9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等地新設7個自由貿易試驗區。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的主要任務是:落實中央關于加快市場取向體制機制改革、推動結構調整的要求,著力打造提升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整體競爭力和對外開放水平的新引擎。“藍色海灣”整治行動
2015年6月,國家海洋局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印發了《國家海洋局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2015-2020年)》,提出了31項主要任務和20項重大項目和工程,旨在以重大項目和工程為抓手,推動海洋生態環境質量逐步改善、海洋資源高效利用、開發方式切實轉變。“藍色海灣”綜合治理工程屬于其中一項重大工程,提出在膠州灣、遼東灣、渤海灣、杭州灣、廈門灣等開展水質污染治理和環境綜合整治;在渤海灣、遼東灣等圍填海區域,開展補償性的環境整治和人工濕地建設。到2020年,推動16個重點海灣綜合治理取得成效,完成50個沿海城市毗鄰重點小海灣的整治修復。
2015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把建設“書香遼寧”作為民生工作的重點任務。兩年來,省委、省政府不斷強化對“書香遼寧”建設的組織領導,完善促進全民閱讀的長效機制,全面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組織公共文化機構提供讀書惠民服務,營造全民閱讀的良好氛圍。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近年來,省委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有關“家文化”的主題宣傳教育,廣泛開展“家文化”道德實踐活動。通過開設專欄專題,打造“家文化”宣傳品牌,推出了《家的味道》 《中國好家庭》等欄目,用家庭故事述說親情,用愛的表達傳遞情感,用“修身齊家”的小愛折射“家國天下”的大愛,促進了公民素質提升,促進了家庭和諧,助推了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