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瑋
(貴州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1)
盾構隧道微擾動施工控制技術體系及其應用
王 瑋
(貴州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1)
盾構隧道微擾動施工控制技術體系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施工前查勘預測和抉擇、施工中監控量測與控制;施工后長期預測,可有效減少盾構隧道施工對周邊地區的干擾,保障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盾構隧道;微擾動;施工控制技術;應用
1.1 施工前勘察和選擇
(1)勘察施工現場。在盾構隧道施工前,建筑工程單位必須詳細勘察隧道工程涉及范圍內的地質環境狀況,包括水文、地層、建筑物狀態等,同時需要對政府相關文件要求、施工涉及的法律條文進行分析和明確。在工程施工過程中,仔細調查周邊地區處于階段建筑物的基礎及施工所產生的擾動程度,加強對盾構隧道穿越區域的勘察力度,應用多種方式相結合,提高勘察的準確性及勘察相關資料的完整性。
(2)確定微擾動指標。一般情況下,多采用室內試驗方式確定微擾動指標,針對不同應力路徑之下的微擾動指標,需做出詳細分析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將施工土體剪切模量、孔隙水壓力等作為微擾動指標,并從力學角度做出解釋說明。但是在實際施工中,監測土體剪切模量、孔隙水壓力難度非常大,甚至難以實現。盾構隧道施工主要擾動表現為地表變形,由于建筑物存在輕微沉降的情況,在確定微擾動指標時,需完善盾構施工變形增量的指標,并制定出控制標準外的解決措施,若超出控制標準,必須綜合考慮實際情況,采取科學合理的處理方案,避免出現嚴重的工程事故,保障施工的安全性。
1.2 施工過程中監測和反饋
(1)施工監測。盾構法對周邊建筑物所造成的影響,往往具有不可預見性。在盾構隧道施工過程中,常規性人工監測方法難以保障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實時性和完整性。那么盾構隧道施工現場,需要通過全自動與人工聯合監測方式,實時監測建筑物出現沉降變形情況。在布置監測點時,應綜合考慮相關因素,如隧道工程各個環節的施工順序、盾構隧道相對位置、對保護對象的要求等。在盾構隧道工程不斷開展的背景下,監測方式也越來越多,其中Peck提出的監控量測法,在地下動態項目施工中廣泛應用,監控量測法是通過分析監測到的數據信息,及時修正土體參數,并及時反饋,科學調整施工參數,保障盾構隧道施工順利進行。相關人員必須密切監測施工情況,針對所獲得的數據信息,仔細判斷隧道工程影響范圍內建筑物的服務狀態,若施工擾動超出預定控制標準,對服務狀態造成了影響,需停止施工,并進行加固措施,合理控制施工擾動,根據工程施工進度、擾動程度,科學調整設計參數后,做好測試工作,測試合格后,方可應用于工程項目施工中。
(2)反饋與控制。在對隧道工程實施反饋控制時,制定和完善切實可行的控制措施尤為重要,需要從工程施工控制入手,減少施工出現的擾動。開挖面平衡、盾構穿越是盾構隧道工程實施控制的重點。在開挖平衡的控制方面,施工推進時,需保障密艙內壓力為特定數值,故需要增加艙內泥漿的流動性和充實度,確保艙內壓力均勻分布,一旦遇到較大程度的沉降或地形結構隆起,可及時調整開挖面的平衡力,減少施工帶來的擾動。在盾構穿越控制方面,穿越姿勢、速度直接關系到擾動的程度。那么在控制盾構穿越時,需采取恰當的方式調整盾構姿態,若出現較大擾動,需調整盾構推進速度,使沉降程度處于可控范圍中。
1.3 施工后的預測和控制
相關室內試驗結果證實,土體孔隙水壓力與施工擾動程度密切相關,也是評估擾動程度的重要指標,其中孔隙水壓力的消散與時間存在一定關系,尤其是軟土地區。相關學者認為,通常情況下,隧道長期沉降總量比例為30%~90%,在軟土地區比例更高。那么做好施工后變形發展預測,制定相關技術措施控制長期變形帶來的危害至關重要。盾構隧道施工帶來的擾動具有不確定性,地表堆載、二次施工等是擾動產生的常見因素。因此需要對施工后隧道工程進行長期預測和控制。在預測時,依據監測數據,及時調整預測模型,并分析差異出現的原因,針對性采取控制措施,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另外,若監測數據提示地表陳建增加時,需仔細勘察對盾構隧道周邊區域情況,如果是因為場地變化導致二次沉降,必須將影響源立即隔斷;若陳建出現是由于結構漏水,應加固漏水部位。總之針對不同狀況,采取不同措施,可提高隧道工程的安全性。
2.1 工程概況
在此盾構隧道工程施工中,需要在一棟建筑物側面穿過,該建筑物樁基一半位于圖層內,土層靈敏性較高,盾構結構穿過時,下行線盾構和樁基相距13.12~15.30m,上行線盾構和樁基水平相距3.93~6.08m,穿越環數225~250。
2.2 微擾動施工控制技術應用
經建筑物側面時,此工程項目需要設置相應的關鍵性監測點,對土體沉降曲線進行繪制,在盾構結構穿越時,確保各個監測點所得沉降數值處于穩定狀態,避免大幅度沉降。及時反饋沉降數值工作,有效控制沉降數值,嚴格控制盾構施工推進速度,控制在50mm/min范圍內,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同時,施工單位需要對建筑物進行長期的監測和控制,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采取修補措施,使建筑物保持在正常狀態。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不斷進步,盾構法在修建地鐵、隧道中廣泛應用,在盾構隧道施工過程中,會對周邊建筑物造成一定的影響,建立盾構隧道微擾動施工控制技術體系,通過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監測、反饋及控制,減少盾構隧道中出現的擾動,保障盾構隧道施工的安全性,提高施工質量,促進盾構隧道施工順利進行。
[1] 朱合華,丁文其,喬亞飛等.盾構隧道微擾動施工控制技術體系及其應用[J].巖土工程學報,2014,13(11):1983-1993.
[2] 何川,封坤,方勇等.盾構法修建地鐵隧道的技術現狀與展望[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15,50(1):97-109.
[3] 李國圣.盾構隧道微擾動施工控制技術體系及其實踐運用[J].中國科技縱橫,2016,9(11):77-77,79.
2016-10-24
王瑋(1990-),男,貴州晴隆人,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公路工程 。
U
C
1008-3383(2017)02-01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