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平
(黔西南州公路處,貴州 興義 562400)
農村公路改造的管理與質量控制策略
劉建平
(黔西南州公路處,貴州 興義 562400)
為保證農村公路與農村經濟發展需求相符合,應充分聯系農村公路建設實際,進一步加強控制其改造建設質量,以確保其改造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在分析農村公路病害原因的基礎上,探討了農村公路改造管理與質量控制的策略。
農村公路;改造建設;管理措施;質量控制
由于受水毀和保暢的需要,貴州山區農村公路目前路肩基本采用C20水泥混凝土整體澆筑,路肩基礎要處理,需清除表層松散土和雜物,保證基礎堅實,一般可采用漿砌片石調平和調順。材料及配合比根據工前試驗報告控制,也可參照(表1)經驗配合比:
在拌和過程中,需有計量工具(量斗),可根據重量換算成方量,需樹立材料標識牌和配合比公示牌。
(1)路肩設計寬度一般為50 cm,每公里檢查不少于2處,尺量符合設計要求。
(2)路肩高度一般不低于路面總厚度(含基層和面層)或設計值。
(3)路肩直線上應平順;彎道處應圓順,模板單元長度不大于1 m,避免出現較大折角;盡量采用鋼模,不能采用變形較大的模板,避免出現“豬大腸”現象;根據實際情況一般10~20 m設一道斷縫,斷縫采用1~2 cm泡沫或木板隔離。
結合季節施工情況,在雨季施工時,一般10~20 m在路肩上設置一道缺口,缺口寬度控制在20~30 cm,待面層施工完畢后再統一填補混凝土;缺口應滿足排水需求,在彎道內側、大縱坡、凹曲線段落視情況需加密設置缺口。
(4)路肩應采用素混凝土,不能使用片石或石渣等填筑;需振動棒振搗密實(看是否還在下沉,表面是否泛漿),不能僅靠人工振搗,沿線供電困難需配備發電機。
(5)拆模不宜過早,防止擾動使表面和棱角受損,并確保不受行車和其他施工因素損壞。拆模強度一般控制達1.2~1.5 MPa,時間控制見表2。
農村急彎公路路段處理時,必須考慮資金、事故、車輛組成等內容,合理制定施工措施。可從改良線形入手,針對性改造小半徑易發事故彎道路段,并通過調整平面線形實現小半徑彎道交通安全性,管理養護部門還應結合易發事故程度排序危險路段,進行分批次線形改良。同時急彎處要擺放警告標志如急彎慢行等,制作路面標線將前方道路信息提供給駕駛員,使車輛實現全天自由流交通狀態。還可設置邊路防護、視線誘導或劃定箭頭標志等措施,對駕駛員變向行駛進行誘導擋攔等。
而對于下坡路段處理,因其車速較快易發對撞、側翻等事故,需于直線路段即將進入急彎前設警告標志,讓駕駛員了解前方為急彎下坡路段,或是設置減速實施控制車速,保證車輛安全通過該路段。若為多發危險事故路段,則要設置防護欄與強制減速設施,以免車輛沖出路面。此外,對于重點區域路段處理,特別是通過集鎮、學校等路段必須限速40 km/h以下,且人群集中穿越的學校、幼兒園、醫院等區域路段,應設置人行橫道提示駕駛員減速,或過街保護措施保證行人安全通行。尤以易超速或視距不良路段,或嚴重街道化設計路段,應設置強制減速、信號燈與安全島等措施,并加強路宅分家避免隨意橫穿公路現象發生。
安保工程與公路必須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和同步投入使用,在急彎陡坡、視距不良、鄰水臨崖和過集鎮、學校等路段均需設置安保工程(護欄、交通標志、凸面鏡及其他等)。
排水工程必須結合當地農灌涵,施工時嚴格遵循規范要求,提高結構安全性、可靠性,達到排水需要,以便日常養護維修與施工。挖路基時應充分預留邊溝寬度,并按《路基施工規范》操作,完成邊溝工程后再進行路面作業。同時要根據地形地質條件等確定邊溝尺寸和斷面形式。通常邊溝橫斷面宜取梯形,硬路肩路段以倒直角梯形橫斷面為佳,且外邊坡坡率需等同挖方邊坡。一般其底寬和深度≥0.4 m,土方路段澆筑混C20或C30混凝土或漿砌片,并以M10水泥砂漿對漿砌片石邊溝進行勾縫。石方路段應鋪底厚度≥5 cm的C30或C20混凝土。溝底縱坡與路線縱坡需保持統一。而對特殊路段則應采取特殊設計確保排水暢通。此外,平均每公里應設置3道涵洞,公路與農灌的涵孔徑各為1.0 m和0.5 m以上,進出口要設跌井并作技術處理,涵洞必須設置帽石,用M10水泥砂漿作漿砌涵臺勾縫處理。
一般路基寬度<6.5 m,應規范設置錯車道,長、寬分別為30 m和6.5 m,且每公里至少設置3道。對于人口密集或村寨路段,錯車道尺寸和數量需增加。兩錯車道若相鄰,其間距≯300 m。但在具體設置期間,必須意識到農村公路設置錯車道旨在對向車輛錯車,而由于農村公路主要行駛中小型車輛,故錯車道幾何形式設計要以此為依據標準,其有效長寬必須符合主要車型車輛停錯車需要。
綠化工程以平均每公里≮1萬元為投資標準,嚴格遵循美化節約的原則,根據沿線生態狀況,有機結合喬、灌、花、草。并注意部門資源整合,積極調動當地群眾主動性,制定相關便民正常,促使當地群眾參與綠化工程,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而對地方政府高投入項目或具有特殊服務功能的旅游公路等,必須種植多季花草和樹種,盡可能與“一條道,兩路景,三季花,四季美”相貼近。特別是適合種植路段要種植經濟宜生長的花草樹木;外側邊坡較高路段應種植高大宜生長的樹種,充分實現綠化與安全防護;石質或內側邊坡較高路段則宜種植藤狀植物。
農村公路招呼站至少各建制村需建設1~2個,一般以人口密集、乘車便捷、道路暢通的建制村為主。招呼站不限形式,建設路段需無溝壑、平坦,嚴禁占用公路主干行車道,若實在無法避免時,路基寬度必須超過6.5 m。并且招呼站結構為永久性,其建筑面積≥20 m2即5.0 m×4.0 m為宜,如遇特殊情況可作適當調整,但必須設坐凳。招呼站墻面可用來宣傳關于公路法律或路政管理知識等,可結合地方民族風情文化設置背景,站臺應澆筑C20硬化,其高度需超過路面0.2 m,厚度則要達到10 cm方可。
[1] 張頻頻.芻議農村公路工程改造的施工質量管理[J].城市建筑,2015,(29):121.
[2] 何濤.農村公路改造的管理與質量控制措施研究[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5,38(9):72.
[3] 赫光躍.農村公路工程改造的施工質量管理[J].交通建設與管理,2014,(7X):210-212.
2017-01-16
劉建平(1970-),男,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公路與橋梁。
U415.1
C
1008-3383(2017)02-0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