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華 王景春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佳南實驗農場 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冰下越冬水體微孔增氧技術推廣取得顯著成效
羅文華 王景春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佳南實驗農場 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雖然近幾年漁業穩步發展,但由于佳木斯地處高緯寒帶,常年積溫較低,冰封期長達5個月,冬季嚴寒雪大,最大積雪厚度80cm,并且養殖水域多為自然大中型水面,人工池塘較少,因此,魚類越冬難成為制約我區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經常造成越冬期魚類大批死亡,給養殖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影響了養殖戶的養殖熱情。為破解這一難題,佳木斯天水漁業中心水產科技工作者,經向省漁政局、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省生物科技職業學院等有關專家請教和多年的實踐探索,摸索出冰下越冬水體微孔增氧技術。于2014年先進行了小規模試驗,取得了非常好的越冬效果,于2015年冬季進行了大規模推廣,取得了顯著成效。
微孔管增氧技術的原理是:采用羅茨鼓風機將空氣送入輸氣管道,輸氣管道將空氣送入微孔曝氣管,由于其孔徑小,可產生大量微細化氣泡從管壁冒出分散到水中,而且上升速度緩慢,氣泡在水中移動行程長,與水體接觸充分,氣液相間氧分子交換充分,而且還增加了水流的旋轉和上下流動。水流的上下流動將上層富含氧氣的水帶入底層,同時水流的旋轉流動將微孔管周圍富含氧氣的水向外擴散,實現養殖池水的均勻增氧。微孔增氧具有溶氧效率高、改善養殖水體生態環境、提高放養密度、增加養殖產量、降低能耗、使用安全、操作方便和增強水體自我凈化功能等優點。
微孔增氧機的主要增氧設備有主機(電動機或燃油動力設備)、羅茨鼓風機、儲氣緩沖裝置、主管(PVC塑料管)、支管(PVC塑料管或橡膠軟管)、微孔曝氣管(新型高分子材料制成)、水下固定裝置等部分組成,主機常用功率有7.5kW、5.5kW、3.0kW、2.2kW、1.5kW。主機連接儲氣緩沖裝置,儲氣緩沖裝置連接主管,主管連接支管,支管(橡膠軟管)連接曝氣管。其安裝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盤式安裝法,配備功率為0.1~0.15kW/畝,將曝氣管固定在用鋼筋(直徑為4~6mm)做成的盤框上,曝氣管盤的總長度15~20米,每畝安裝3~4只盤;曝氣管盤總長度30m,每畝裝2~3只盤,并固定距池底10~20cm。二是條式安裝法:配備功率為0.1kW/畝,曝氣管總長度為60~70m,管間距10m左右,高低相差不超過10cm,并固定,距離池底15~20cm。微孔增氧設備的安裝應于封冰前或封冰后冰層厚度在8~10cm以下進行。
2014年冬季魚類越冬前,中心技術人員指導幫助前進水庫養殖場點購置了微孔增氧設備,并幫助安裝調試。在實地檢測溶解氧的情況下,分別于2014年12月16日和12月20日分別開機增氧,兩處分別采取了盤式安裝法和條式安裝法進行對比實驗。水庫的盤式安裝法設置了12處曝氣管盤,于一周后在每處管盤周圍打開了300m2左右的明水區域,經分區設點測氧,底層氧上升至4.2~6.1mg/L;漁場采用條式安裝法,共部設曝氣管350m,也與一周后打開了長約350m,寬約30m的明水區域,底層氧升至4.5~6.3 mg/L。兩處水域在檢測溶氧的條件下,適時開機進行增氧至2015年4月17日。據測算,越冬成活率95%以上,實際效果明顯。通過對比,采用條式安裝法比較經濟實用。
在2014年冰下水體微孔增氧取得成效的基礎上,中心技術人員通過帶領養殖戶現場觀摩講解,并和其他增氧方式進行對比,算經濟帳,算越冬成活率等方式,讓他們了解這項技術的好處。2015~2016年冬季,進行微孔增氧技術的大面積推廣,除原有兩處外,又在4300畝實施微孔增氧,總面積達到6280畝越冬水域。2016年開春采取微孔增氧技術的各處水域均取得了很好的越冬成果。通過典型引路,以點帶面,2016年封冰前又有9戶較大水面養殖戶(總面積980余畝)在中心技術人員的指導下購置安裝了微孔增氧設備,使采取微孔增氧技術的越冬水域面積達到7160畝,均取得了較好效果。
冰下越冬水體微孔增氧技術的引進推廣,在較大程度上打破了我區高寒區魚類越冬難這一瓶頸問題,提升了水產業的抗風險能力,將會使養殖戶敢于投入,提高水域利用率和單產,為我地區水產業的穩步協調快速發展、增加漁民收入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