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垠
(朝陽市凌河保護區管理局,遼寧 朝陽 122000)
?
凌河治理保護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趙 垠
(朝陽市凌河保護區管理局,遼寧 朝陽 122000)
中國是一個河流湖泊眾多的國家,河流湖泊是我國地形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蘊含了大量的自然資源,還有著調節溫度促進自然水循環的作用。對人民生活生產中有著重要意義。幾年來,由于人類不科學的盲目發展經濟,以及薄弱的環境保護意識,導致不少的河流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筆者以凌河為例,講述了在治理保護時存在的問題,并且給出了相應的對策。
凌河治理;保護措施;問題;對策
凌河是位于遼寧西部地區的大小凌河的統稱,是遼寧西部最大的河流,一直養育著流經區域的人民。但是由于近幾年來,由于人類不科學的發展、保護意識薄弱,又受地理環境氣候的影響,凌河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生態環境問題,不僅降低了生態系統的保護強度,還極大的降低了凌河的防洪標準。并且在河流的上游出現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凌河水量也急速降低。由此可見,治理保護凌河,恢復生態環境是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
凌河是大小凌河的統稱,位于遼寧省的西部地區,流經了遼寧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大凌河大凌河有三源,即:北源凌源市、南源建昌縣、西源平泉縣,流域總面積達到了2.35萬km2,干流河道長達450km,而河流的大部分都聚集在了遼寧省,流經建昌、建平、朝陽、義縣最后流入渤海之內。小凌河的流域面積5150km2,干流河道210km,在流經朝陽、連山、錦州最后注入遼東灣。凌河流域主要以北溫帶季風氣候為主,夏季溫暖濕潤,冬季寒冷干燥,季節溫差降水較大。又由于受華北氣旋或是臺風等天氣的影響,每年的降水量在500mm左右,季節氣候降水變化明顯,年際變化沒有規律。
凌河是遼寧省西部最大的河流,養育著23個縣1000多萬人民。是當地人民賴以生存的主要水源,更是凌河流域水利發電的主要樞紐。
在凌河的發展中,常常會出現許多發展問題,嚴重阻礙了河流的經濟效益的開發,也對兩岸的百姓造成巨大的影響。在凌河流域內,常常會發生洪水災害,而且防洪工程薄弱,不堪一擊,隨著近年來的盲目開采和發展,也出現了水資源極度匱乏現象,水土流失嚴重,水環境問題嚴重突出,生態流量無法正常保障等諸多問題。
2.1 旱澇災害泛濫
據統計,凌河流域在1930年到1994年之間,已發生8次較大的洪水災害。更是有數據表明,凌河流域沒十年就會發生影響較大的洪澇災害。給流域的百姓的生產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危害到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還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根據記載,在1949年的7月中旬—8月中旬,正值北溫帶季風氣候的夏雨季節,凌河流域以及遼寧省西部地區降水達40d,在受了臺風襲擊過后,凌河水位迅速上漲。義縣站洪水峰值達到了30400m2/s,巨大的洪水翻過義縣的防水堤壩,進入義縣,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1962年,凌河上游地區普降暴雨,也造成了嚴重的洪澇災害。并且在義縣站的洪水峰值達到了17300m2/s。沖垮了決口,毀壞了多條道路,受災農田倒塌房屋不計其數,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
受北溫帶季風氣候影響,冬季干燥少雨,凌河流域也會出現嚴重的干旱。根據記載,從1901年到1949年內,凌河流域前后共發生了嚴重旱災10次;從1959年到1978年間,凌河流域經歷了10a春旱,8a伏旱。頻繁的旱災使得凌河流量嚴重減少,農戶種植業受到極大的破壞,百姓的生活困苦不堪。
2.2 防洪工程薄弱
防洪工程薄弱是凌河發展的薄弱環節。根據調查,凌河的防洪工程主要聚集在凌河的下游地區平原地區,且防洪效益不明顯,防洪工程存在許多問題。在凌河下游的防洪工程中,大多數的工程并不能達標,沒有先進的防洪設備,防洪工程不配套,管理工作人員專業度低,防洪體系并不完善,并不能起到有效的防洪保護作用。在凌河流域的城市防洪段也沒能完全達標,與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口土地開發并不相稱[1]。防洪堤質量降低,并不能有效的抵抗巨大的水力,在加上年久失修的堤壩,存在著許多險工區域,在洪水到來時,時常會出現排水不暢等現象。不僅阻礙社會的發展,還會存在許多安全隱患,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
2.3 水資源匱乏難以開發
根據計算,凌河流域的人均水資源量為400m3左右,這就表明了凌河屬于水資源貧乏河流。由于凌河的水資源分布不均勻,年降水量也不均勻,這就決定了凌河的河流汛期在夏季6—9月份左右。在汛期中,凌河的水量占了全年水量的72%左右,然而汛期的水量主要來源于嚴重的洪水災害。由此可見,凌河的水資源極度匱乏,并且會阻礙當地社會和諧發展。匱乏的水資源總量也決定了凌河水資源利用率較低,缺乏開發的活力與潛力。及時是在凌河干流上,也難以進行養魚、發電、防洪等工作。
2.4 水土流失淤沙嚴重
近年來,由于上游不斷的砍伐樹木,加之干燥的風沙天氣的影響,凌河流域的樹木覆蓋量已經大大減少,成本較高的任何植物覆蓋也并不能滿足凌河的發展,流域草場質量低,植物品種單一,生態系統薄弱,環境調節功能下降。人為的圍湖種田,不科學的種植勞作,進一步破壞了凌河流域的水土。導致土質疏松,在遇到強烈的洪災時,便隨著水流向下游沖刷,最終沉在凌河的底部。特別是在小河道的交匯處,淤積的泥沙會影響河床的擺動,不僅造成了水床抬高嚴重的現象,極大的影響的泄洪排水工作,還會改變河流的流向,嚴重時會形成閉流現象。最終泥沙會淤積在河流下游以及入海口處,不均勻的入海流量和較差的河流排泄功能,會影響淡水和咸水的交換工作,嚴重破壞了河流入海口處的生態系統。為防洪措施增添了難度的同時,還會減少凌河的水資源總量,提高凌河的治理難度[2]。
2.5 河流生態環境問題突出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經濟水平顯著提高,但是人們對自然的保護意識并沒有因此增強。在凌河流域不少企業的廢水未經過處理,或是處理并不達標就直接往河道中排放。這種情況在這幾年的社會發展中愈演愈烈,導致河道生態系統的自凈能力嚴重下降,凌河部分地區污染嚴重。另一方面,也由于凌河兩岸農戶在種植時,隨意噴灑有毒農藥,殘余的農藥化肥最終也會在雨水以及地下水的滲流中,進入凌河,加劇了河流的污染程度[3-5]。
隨著凌河的各種問題日益突出,治理保護是遼寧省凌河保護管理局的重點工作。在治理保護凌河時,應該注意將科學發展觀作為第一要義,結合凌河流域的氣候地形人文特征,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出發,堅持由政府科學指導的治本政策,完善各項管理措施,為當地人民的發展做出貢獻,為治理保護凌河做出積極作用。
拋棄原始落后的管理手段,建立健全保障凌河健康發展的政策,將凌河進行統一高效的管理。推進凌河信息共享,社會共同監督,河流統一規劃等模式。招聘更多的專業人才,下達到凌河流域各個區域,明確工作人員的職責,并且將任務分布的個人或是團隊,從而促進工作高效進行。
對于解決水資源污染問題,首先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出臺相關保護凌河水資源管理制度,對亂排放廢水的工廠給以罰款或是停業等處理。同時也要大力的宣傳凌河的重要性和面臨問題,提高人民的保護意識。在城市周圍的排污口建設生態蓄水工程,在達到排放標準后,在進行排放。還可以建造人工濕地,利用水生植物的自凈功能,來提高凌河的自凈能力。在保護和治理兩方面中,雙管齊下,最終達到提高水資源環境的目標。
提高防洪壩的防洪工作,凌河管理局應該積極開發防洪工程,一定要達到國家公認的防洪標準。對凌河每年的洪災數據進行深入的研究,然后進行凌河水質檢測,水底動植物生長狀況等的研究后,制定合理的工程建設方案。
隨著我國經濟科技與能源可持續的共同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在關注經濟效益的同時,對環境有了更多的重視,但仍然有許多關于環境保護的問題得不到解決,許一些企業為了追求利益,全然不顧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在生產過程中,隨意排放“三廢”,嚴重危害人類的生存環境。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污染非常嚴重的國家,尤其是我國的水資源和大氣環境,受到的污染情況非常嚴重。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流經城市95%以上的河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每年我國排放到河流、海洋中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高達60億t,同時,生活中許多人都把水作為處理廢物的最佳“機器”,各種生活中的垃圾、污染物,統統交給水來進行處理,這一現象在沿海城市非常顯著,大量的生活污染物從被傾倒在河流中,對河流造成嚴重的污染。河流是我國地形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發展我國實力的關鍵。凌河的發展也關乎了遼寧省西部地區的發展,但是近幾年來,凌河出現許多的問題,只有提高凌河的治理保護措施,拒絕盲目開發,積極做好管理問題,提高人民環境保護意識,才能有效的開發凌河的各項效益。
[1]胡慶武.凌河保護區水量綜合管理研究——凌河流域水沙特性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5,14(20):230-232,258.
[2]孫博,李春嬌.凌河生態治理保護模式及集成技術體系研究[J].中國水利,2016,13(10):18-20.
[3]沙海燕.探索治河新模式全力打造遼西生態長廊——訪遼寧省凌河保護區管理局局長王殿武[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1,31(12):11-13.
[4]田文潔.以流域治理為線索的城鎮規劃探索 ——以朝陽市凌河流域城鎮規劃為例[J].小城鎮建設,2016,03(08):47-53.
[5]代廣勇.大凌河河道治理保護非工程措施規劃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5,18(02):163-164,189.
1007-7596(2017)04-0169-02
2017-03-12
趙垠(1979-),女,遼寧朝陽人,工程師,從事水利生態環境治理、工程管理工作。
TV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