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 貴安新區沒有高大的煙囪,也沒有遍地的廠房,不是不愿意,而是不同意。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試驗區,貴安新區始終牢牢堅守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選擇留住綠水青山,千方百計做環境,貴安新區立場堅定,堅持軟環境與硬環境一起抓,加快基礎設施、生態文明、美麗鄉村建設,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開放: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永久會址落戶貴安,這一國際頂級教育交流合作盛會成為貴州省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國際民間藝術博覽城將在貴安新區落地,成為國際民族民間工藝文化旅游產品國際性展示和全球手工藝藝術交流平臺。貴安還通過專題招商,云上貴州、數博會、貴洽會等活動,分別讓新區實現161.03億元、228.96億元、102.84億元的簽約金額。IBM、華為、高通、騰訊、富士康、阿里巴巴等世界5 0 0強企業紛紛進駐貴安。
年輕:貴安新區根據國務院賦予的三大戰略定位,建設西部地區重要經濟增長極、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生態文明示范區。在短短的3年時間里,貴安新區從“一張白紙、白手起家”開始,以“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創新創業創出新路”的精氣神,強勢崛起于黔中大地。當前,貴安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呈現在我們面前。貴安仍然年輕,還有一段全新的長征路等待走趕。
樂土:作為貴安新區“雙創”工作的前沿陣地,大學城積極探索“大學城+大學生+大數據+大創意”發展模式,推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構建“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放大器”孵化體系和“創業培訓、創業引智、創業孵化、創業融資、創業大賽、創業服務”扶持體系。這里已然成為創客樂土。
人才:當前,貴安新區正處于大建設大開發時期,高效聚集人才是保持核心競爭優勢的重要前提。新區創新工作思路,從“坐等人才”到“筑巢引鳳”。三年來,貴安新區在加快花溪大學城和清鎮職教城建設的同時,還主動北上、南下、東進引人才,積極在“985”、“211”等高校開展校園專場人才招聘活動。 2016年貴安又新引進262名高層次人才,其中博士2人,碩士64人(海外碩士研究生30人),副高職稱2人,高級技師1人、高級工1人。為基層一線充實力量,注入新鮮血液。
高端:貴安圍繞大數據為引領的電子信息產業、大健康醫藥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文化旅游產業、現代服務五大主導產業發展。建立電信、聯通、移動三大南方云計算數據中心,在地理空間大數據領域率先完成數據歸集、啟動建設智慧城市等大數據基礎。
紅利:在過去的2016年,為了加快貴安新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順應大數據時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趨勢,貴安出臺了大量的紅利政策,鼓勵創新創業,讓創客們充分享受新區改革發展的紅利。(編輯/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