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恩
當春歸大地、萬物復蘇之時,也是自然界的陽氣開始生發之時,而人也會與天地相應,體內的陽氣也開始向上或向外疏發,這時你體內的氣血活動加強,新陳代謝開始旺盛;肝臟主春,肝氣開始亢然勃發。此時就特別需要養精蓄銳,因為“養精”才能“蓄銳”,“休養”才能“生息”。
于綠色中陶冶情操
春回大地,滿眼新綠,草木萌芽,讓人賞心悅目。當我們度過漫長而又嚴寒的冬季之后,定會有一種身心疲憊、情緒煩悶之感,這時就可以盡情去感受春天之美,當我們漫步在蔥蘢的林間或草地時,會感到神清氣爽、心情舒暢,而這與植物的顏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醫學專家認為綠色柔和明快,綠色對光線的反射也相對較弱,它不僅能吸收陽光中對眼睛有害的紫外線,不讓眼睛受到光線的傷害,還能使人們消除視覺的疲勞感,從而緩解大腦中的緊張情緒。

醫學研究也表明,一個人每天漫步于花草園林之間,可以使人體的耐力增加15﹪,使人體皮膚的表面溫度下降1~2℃,每分鐘的脈搏減少4~8次,人體消除疲勞的時間縮短80%,還能使人的嗅覺、聽覺、視覺、觸覺達到最佳狀態。因此春暖時節一定要多抽一些時間外出踏青,踏青不僅可以讓人感覺到心情放松、精神愉快,更重要的是踏青活動還會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功能,加強血液循環,調節神經系統,使心肺功能更加強盛,使全身的肌肉和骨骼得到鍛煉。此外,踏青時的“日光浴”還可以使人的肌膚健康亮麗。
合理飲食是大腦的清醒劑
春季的飲食要清淡、新鮮、易消化,青菜、胡蘿卜、馬蘭頭、芹菜、小白菜、薺菜等菜蔬是此時的最佳選擇,要盡可能少吃油膩的肉類食品,以便于人體腸道的消化吸收;要適量地多吃一些蔥、姜、蒜等辛味食物,因為它們具有祛濕、避濁、促進血液循環以及興奮大腦中樞的作用;要多吃水果,常飲水果汁,因為水果中含有豐富的鉀,是幫助維持細胞水分的主要礦物質之一,葡萄干、橘子、香蕉、蘋果中都富含有這種礦物質,這些食物不僅能緩解春困,在大腦清醒方面也有較好的效果,因此被稱為大腦清醒劑。
在三餐的安排上面也有講究,早餐應多吃一些含淀粉的主食,因為它們代謝后生成的糖類是大腦唯一可以利用的熱量來源;中餐應適當多吃一些高蛋白營養品,如豆制品、花生、魚、禽蛋等,以此補充機體的消耗,因為這些食品中蛋氨酸含量高,具有抗寒抗病功效;晚餐則不宜多吃,以免影響睡眠,加重春困的癥狀。
適當神補可使人精力充沛
春天到來后,為了補充身體的內力,人們在“休養生息”的保健方式中,有人用藥補,有人用食補,也有人說藥補不如神補。
所謂的“神”就是指人體生命活力現象的綜合與概括,也就是一個人的精神面貌。所謂的“神補”就是通過精神、情緒的愉悅而使大腦皮質血管舒張、皮下中樞及植物神經系統功能協調,從而達到各種腺體的分泌正常,促進身體健康。這種補養是任何藥物和營養品都不能代替的。
神補也有多種途徑,良好的情趣與愛好的培養是神補的最佳方式,比如養花草,不僅美化了環境、凈化了空氣,而且有益于身心健康。又比如書法、繪畫、寫作、養鳥和野外放風箏等,這些愛好也都是神補的好措施,只要自己喜歡,能陶冶性情,可以不拘泥于何種形式。就拿練習書法來說,這種活動要求精神高度集中,頓筆裹鋒、筆走龍蛇時,眼、手、心要求并用,練習到了一定程度,便可溝通人體的內氣運于筆端,從而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良好生活方式益于“休養生息”
春天是美好的季節,但也是人們最愛犯困、身體最易感到乏倦的季節,不過只要采取有效的健康生活方式,多數人是可以驅除疲倦、克服春困帶來的煩惱的。以下幾種方式不妨一試
早睡早起。早睡早起作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為人們所熟知。一般來說,有了夜晚良好的休息睡眠,人體才能得到調整和補充,才會減少白天的困倦。但睡懶覺不僅不能增加大腦的血液供應,反而會引起人的惰性,越睡越困,越睡越懶。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即春日里盡量不要熬夜,以免誘發和加重春困。
做頭皮操。春季堅持做頭皮操,能夠消除大腦的困倦。其方法是:雙手十指自然屈指并攏,指端自前向后、自中繞兩側,對整個發際有力地按摩10次,再用十指依前面的順序做短距離往返按摩3遍。每天早起、睡前各做1次,可以使人體的精力旺盛、思維敏捷,是消除腦疲勞的最簡單而有效方法。
涼水洗臉。洗臉是消除春困和春乏較為簡便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早晨困意滿滿,這時可以用涼水洗臉,這樣可以提神醒腦,對人體的“休養生息”具有一定的輔助效果。(編輯/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