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芳 陳述政 徐民 曾曉敏 李瓊
[摘要] 目的 觀察系統化護理對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癌因性疲乏程度產生的影響。 方法 選擇我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17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抽簽將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一般常規護理+系統化護理干預;對照組:一般常規護理;觀察比較兩組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護理滿意度以及生活質量評分等。 結果 生活質量評分方面,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健康、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護理前后,均得到顯著地改善,在護理后,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在癌因性疲乏程度評分方面,護理前,兩組患者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疲勞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在護理滿意度評分方面,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2.25±1.76)分,對照組為(83.25±1.39)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系統護理干預的順利實施,能夠使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獲得明顯減輕,證明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過程中,值得系統護理干預廣泛普及。
[關鍵詞] 系統化護理干預;乳腺癌;圍手術期;癌因性疲乏
[中圖分類號] R473.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31-0157-04
對于癌因性疲乏,其主要指的是癌癥患者因為自身疾病的影響、臨床選擇治療方法的影響以及疾病并發癥等系列因素的影響之后,所導致出現的一種主觀性精神癥狀[1,2]。因為此種癥狀持續時間較久,所以使得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質量呈現為大幅度下降[3]。尤其對于癌癥患者,當其合并出現了癌因性疲乏的情況之后,癌癥疾病的治療康復會因此受到無法估計的影響[4]。為了探討系統化護理對緩解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癌因性疲乏的臨床效果,本文主要以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予系統化護理干預或一般常規護理干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17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女性;(2)術后病理診斷被確診為乳腺癌;(3)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并積極配合完成本研究。排除標準:(1)伴隨有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2)不能全程參與本研究的患者。通過抽簽將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52例):年齡46~75歲,平均(59.37±13.76)歲;疾病確診到臨床手術的平均時間(17.25±5.21)d;其中導管內癌患者7例,平均浸潤性導管癌患者41例,其他患者4例;對照組(65例):年齡49~76歲,平均(59.99±13.89)歲;疾病確診到臨床手術的平均時間(17.26±5.22)d;其中導管內癌患者9例,浸潤性導管癌患者50例,其他患者6例;兩組患者的平均年齡、就醫時間以及疾病類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一般常規護理。手術前,針對乳腺癌患者合理展開健康宣傳教育,對于術前相關準備工作做好充分保證;手術中對于手術醫師的相關操作以及相關要求需要做到全力配合,對于醫生需要的手術用具,可以確保護理人員準確及時遞送;手術后展開乳腺癌患者生命體征監測工作。觀察組:一般常規護理+系統化護理干預,即在術后護理過程中,注意患者心理的變化,時刻注意患者睡眠質量;在飲食方面,多進食可以使自身免疫力增強的食物,避免進食含激素高的保健品、飼料養殖的動物;在情志護理方面,護理人員需要確保和患者家屬始終密切聯系,確保交流方式暢通,對于患者的疾病發展給予密切關注。然后比較兩組癌因性疲乏程度、護理滿意度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等。
1.3 評價指標
1.3.1 癌因性疲乏程度 主要選擇簡單疲乏量表針對兩組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展開評估,評價總分為0~10分,最終獲得的分數越高,證明患者存在越嚴重的癌因性疲乏[5,7]。
1.3.2 生活質量評估 合理選擇GQOL-74生活質量量表針對兩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展開系統評估,具體評價項目主要包括4項:患者的軀體功能、社會活動、心理功能以及物質生活。每一項目評價范圍在0~100分之間,評價總分在0~100分之間,最終獲得的分數越高,證明患者存在越高的生活質量[5]。
1.3.3 護理滿意度評分 選擇模糊數字評分法針對兩組乳腺癌患者展開護理滿意度評分,評價分值在0~100分之間,最終獲得的分數越高,證明患者存在越高的護理滿意度[6]。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在生活質量評分方面,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健康、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護理前后,均得到顯著地改善,在護理后,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癌因性疲乏程度評分比較
在癌因性疲乏程度評分方面,護理前,兩組患者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疲勞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在護理滿意度評分方面,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2.25±1.76)分,對照組為(83.25±1.39)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252,P<0.05)。
3討論
于圍手術期積極展開系統化護理干預,可對一般常規護理的不完善處加以彌補,具體為:
術前護理干預:患者易受所患疾病的影響,并且對患者實施乳房切除之后,患者針對自身形象表現出較為強烈的擔憂,諸多不良心理從心底滋生,嚴重的會對臨床手術治療產生拒絕態度[6-8]。對此護理人員需要對乳腺癌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大致了解,對于進入到醫院的患者,接待過程中需要保證態度親和,對于住院環境等可以做到積極介紹,進而確保乳腺癌患者可以意識到臨床治療的重要意義,進而將內心的諸多憂慮進行成功打消,從而提高乳腺癌患者配合度[9]。對于患者在準備開展手術治療前一晚,如果無法入眠,出現失眠現象,則選擇安定片5 mg于睡前口服,保證患者的晚間睡眠。
術后護理干預:乳腺癌患者完成手術后,患者會表現出形態改變的情況,從而患者內心會表現為過分自卑,對此護理人員需要抓住乳腺癌患者當前心理動態,對于乳腺癌患者的苦惱可以做到耐心傾聽[10],針對患者可以做到充分理解,并且使患者了解針對形體缺陷存在措施進行彌補,從而消除乳腺癌患者的內心顧慮,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同乳腺癌患者家屬之間進行密切溝通[11],特別針對乳腺癌患者的配偶,要求其需要對乳腺癌患者自身給予充分的鼓勵,最終將患者的自信心有效提高[12]。因為手術過程中需要對患者實施靜脈麻醉,完成手術后會因為手術麻醉表現出諸多的麻醉不良反應,對于術后麻醉未完全清醒者,將其頭部偏向一側,針對乳腺癌術后患者的口腔展開認真清潔,針對乳腺癌患者的呼吸道通暢需要作出有效保證,從而有效防止出現誤吸的現象[13-15]。因為患者手術創面較大以及患者心理壓力影響等系列原因,患者會呈現出嚴重的疼痛感,在此期間展開安撫和鼓勵尤為重要,需要合理選擇鎮痛藥物對乳腺癌患者進行治療干預。
飲食指導干預:飲食方面需要乳腺癌患者多進食可以使自身免疫力增強的食物,避免進食含激素高的保健品、飼料養殖的動物(如黃鱔、雞、甲魚等)反季節蔬菜、水果等[16,17]。此外多進食具有抗腫瘤功效的食物,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選擇中醫藥膳食補的方法對乳腺癌患者進行飲食干預[18]。
運動鍛煉干預:對乳腺癌患者的疾病情況進行觀察,合理選擇個性化運動鍛煉方案進行干預[19,20]。手術當天,允許患者展開床上相關肢體活動,術后1~2 d,根據患者體力及恢復情況,允許患者進行床下步行運動以及進行上下樓梯等系列有氧運動,在此過程中需要確保循序漸進,注意患肢的功能鍛煉:術后1~3 d:注意腋部夾緊,練習手指屈伸、屈肘腕關節回轉及肘關節屈伸動作;術后3~6 d:練習屈肘及伸直的患者上臂外展動作;術后7~10 d:練習患肢依墻上舉以觸及對側耳朵;術后10~14 d:練習上肢側上舉、肩關節旋轉+腕關節回轉;術后14 d后可選擇做廣播體操或其他輕體力勞動。
情志護理干預:護理人員需要確保和患者家屬始終密切聯系,確保交流方式暢通,對于患者的疾病發展給予密切關注,對乳腺癌患者的內心疑惑進行充分解答。對當前乳腺癌患者講解已經成功完成乳腺癌治療患者的真實例子,從而使患者的治療信心可以獲得大幅度增加。合理指導患者展開放松鍛煉,主要包括對患者實施音樂治療干預以及要求患者做瑜伽運動等,進而可以保證乳腺癌患者的內心壓力得以有效緩解。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方面,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健康、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護理前后,均得到顯著地改善,在護理后,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在癌因性疲乏程度評分方面,護理前,兩組患者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疲勞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在護理滿意度評分方面,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2.25±1.76)分,對照組(83.25±1.39)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于乳腺癌患者于圍手術期,積極選擇系統化護理的方法加以干預,成功緩解了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值得臨床廣泛普及。
[參考文獻]
[1] 康建華. 系統護理對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6,3(19):3846-3846.
[2] 管文燕,章慶華,張琳. 綜合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化療期生活質量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 17(4):6-9.
[3] 米娜,李洪艷,楊玉芳,等. 綜合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康復的影響及體會[J]. 局解手術學雜志,2013,22(6): 683-684.
[4] 張健華,吳碧娟,朱燕雙,等. 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社會支持的影響[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12(11): 1716-1718.
[5] 潘偉琴,葉新青,蔣奕. 心理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術后輔助化療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生,2014, 52(3):75-78.
[6] Faller H,Schuler M,Richard M,et al. Effects of psycho-oncologic interventions on emotional distres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adult patients with cancer: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13,11(40):8922.
[7] 李靜芝,張麗娟,由天輝. 延續護理干預對乳腺癌術后患者生命質量的影響[J]. 現代預防醫學,2014,41(4): 624-626.
[8] Berger A M,Gerber L H,Mayer D K. Cancer-related fatigue[J]. Cancer,2012,118(S8):2261-2269.
[9] Finnegan-John J,Molassiotis A,Richardson A,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interven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ancer-related fatigue[J]. Integrative Cancer Therapies,2013,12(4):276-290.
[10] Silver J K,Baima J. Cancer prehabilitation:An opportunity to decrease treatment-related morbidity,increase cancer treatment options,and improv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outcomes[J].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2013,92(8):715-727.
[11] 王連秀. 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進展[J]. 中外醫學研究,2013,11(9):152-153.
[12] 楊靜靜,劉均娥. 心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影響的研究進展[J]. 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0):1243-1248.
[13] Montgomery GH,David D,Kangas M,et 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plus hypnosis intervention to control fatigu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14,32(6):557-563.
[14] 潘偉琴,葉新青,葉洪. 綜合性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術后行化療的心理狀態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生,2013,51(36): 86-89.
[15] 楊敏,謝娟,劉愛蘭,等. 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負面情緒的改善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4):69-71.
[16] 苗露丹,赫英娟. 心理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 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6):143-145.
[17] 楊雯雁,黃穎. 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術后生存質量的影響分析[J]. 吉林醫學,2013,34(1):153-154.
[18] 吳海玉,程銳,高麗娟. 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的效果評價[J]. 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12(4):489-492.
[19] 劉青. 系統護理對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9(28): 27-29.
[20] 鄒凌云,楊柳,何曉玲,等. 有氧運動對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療效的 Meta 分析[J]. 中國全科醫學,2014, 17(13):1524-1528.
(收稿日期:2016-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