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若瑜
【摘要】教學的主要陣地是課堂,也是新課程理念的主戰場。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計算機應用的范圍逐漸擴大,并在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將信息技術作為小學數學課堂的輔助工具,改變以往說教式的教學模式,使教學課堂煥發新的光彩,有效解決教學中難點知識的講授困難,對提高教學質量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價值,探討了信息技術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應用分析
引言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注重現代技術與教學的相結合,將現代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工具,提高教學的整體水平。”因此,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密切聯系,數學作為一門重要學科,其具有的抽象性與邏輯性特點,在講解重點與難點知識時具有一定難度。將信息技術引入小學數學課堂,不僅能豐富學習資源,而且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法,為提高教學質量奠定良好基礎。本文就對小學數學課堂中的信息技術應用展開分析。
1.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價值
1.1實現教學課件的多元化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一般是根據教材內容展開教學,在知識的講授中會有一定的限制,尤其在便捷方面、編輯方面、交互方面存在不足【1】。將信息技術應用小學數學中,能夠彌補這方面的缺陷。教師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中,從互聯網信息海洋中搜索各種各樣的資源,其中包括文本、圖片、視頻等,能充分保證教學課件的資料信息,豐富教學課件的內與表現形式,使其更加多元化。
1.2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信息技術,主要是通過信息技術向學生提供更全面的知識,構建內容豐富的教學課堂。學生通過學習大量新鮮知識,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在數學課堂上應用信息技術,還有助于節約教師備課的時間,教師在課前就可以做好需要的圖形與圖表,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1.3增強學生交流合作能力
當前信息技術發展十分迅速,將小學數學課程交流與信息技術結合起來,主要是采用微信、微博等網絡交流媒介進行學習交流,使學生接觸到更豐富的知識【2】。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課后學習聯系起來,促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一同學習與分享知識。隨著教育的不斷深入,探究式學習成為教學改革的重點部分,其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小學數學中的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學生展開探究性學習創建有利條件,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同時,學生可以自主利用計算機、互聯網等設備查閱資料,獨立完成探究式學習,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2.信息技術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1靈活運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首先要根據實際教學的需求出發,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相互滲透。同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教師應注重學生的信息技術的掌握,使學生自主應用信息技術,以此提高數學知識的學習效率。比如,在小學四年級中的《直線、射線的認識》中,教師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了解直線與射線的差異,教師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演示直線與射線,學生能直觀的看到兩者的差異,更好的掌握直線與射線知識,加深對這節課程內容的印象。
2.2巧妙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思考探究能力
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數學中,教師應找準切入點,將信息技術滲透到課堂教學授課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信息技術的效用最大化發揮。
比如,在小學數學《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中,教師主要讓學生掌握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點,掌握長方體與正方體的區別,并能夠自主進行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教師課前可以引用多媒體技術,進行長方體、正方體的教案設計,制作長方體、正方體的模型,標注長寬高。或者可以將兩個圖形拼出生活中的某個物品,讓學生找出其中長方體、正方體的個數。以這種方式展開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奠定基礎。
2.3科學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數學課堂情境
小學數學的信息技術的應用能讓學生學習豐富的知識,教師應結合教學目標將具有價值的資源引入其中,構建良好的教學模式,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課堂情境【3】。
比如,在小學數學“圓角分”的教學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首先教師進行制作貼近實際的小視頻,在課堂上放映給學生觀看。“小明要幫全班同學購買作業本,一本作業本的價錢是1元,該怎樣付這1元錢呢?”學生興趣盎然,開始進行頭腦風暴,爭先恐后出主意:“可以付10個一角……”以這種方式展開教學,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有助于促進學生自主探索問題,得出結論。這樣,學生的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發出來,要比教師硬塞現成結論要好得多。
2.4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數學學科素養
轉化思想是學習數學的重要部分,將生疏的問題轉化為熟悉的問題,將抽象性轉為具體化。學會轉化有助于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掌握學習數學知識的方法,實現知識的遷移,以此提高學習數學的能力。在小學數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其具有的直觀便捷的優點能幫助學生掌握轉化的思維方式。
在學習“圓的面積計算公式”中,教師可以采用信息技術設計教學方案,首先讓學生分為人數相等的人數進行問題分析,將圓分為4等份、8等份、16等份……的扇形,學生將圓拼接呈接近平行四邊形,這與結論為接近長方形距離較遠,這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直觀的觀看圓分為各個等份,平分的份數越多,越接近長方形,最終得出結論:圓可轉化為長方形。
3.結語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具有重要作用,其有助于豐富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學的整體水平【4】。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將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相整合,采用有效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此為構建高效數學課堂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庫爾班江·吐然克. 多媒體教學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 赤子(上中旬),2015,02:144-145.
[2]劉海瑛.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分析[J]. 中國校外教育,2015,08:41.
[3]邵利. 例談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整合中的工具作用[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1:50-51.
[4]張祺. 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 西部素質教育,2016,17: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