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春蘭
【摘要】叛逆心理作為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自然心理狀態,特別是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極易產生叛逆心理,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對他們的成長與學習帶來不利影響。各科教師均肩負著疏導學生叛逆心理的重任,尤其是語文教師更應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優化教學。本文主要對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疏導學生的叛逆心理作探討,并提出部分適當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疏導學生叛逆心理
初中教育階段正是學生形成個性特點的重要時期,已初步擁有獨立意識,但是思想情緒不夠穩定,再加上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叛逆心理。語文學科是初中教育體系中的基礎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教師應借助語文課程教學對學生的叛逆心理進行有效、及時的疏導,靈活調整教學設計和教學風格,幫助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
一、合理利用教材資源疏導學生叛逆心理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材作為展開教學的根本依據和主要參考,教師要想實現疏導學生叛逆心理的有效性,應合理利用教材資源深度挖掘心理教育因素,在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滲透心理教育,逐步消除他們的叛逆心理。初中語文教師應深刻認識到:編者在編排教材時以初中生的學習需求、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等為著手點,與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相符。所以,教師可利用語文教材資源的優勢,對學生的叛逆心理進行疏導。
例如,在《為你打開一扇門》教學實踐中,教師可設置情境導入新課:同學們,當你升入初中第一次站在中學的大門前,面對這所陌生的校園時你會有哪些感覺?你最渴望的是什么?學生討論、交流后,教師總結:現在,同樣有一扇門向大家敞開著,大家想不想踏進這扇大門?順利引出課文題目。之后,教師可要求學生初讀課文設計問題:作者打開的是一扇什么樣的門?回答:文學之門。追問:為什么要打開文學之門?讓他們初步懂得文學能夠將人們引進遼闊美好的世界,看到世界上最奇麗的風景且懂得人生真諦。以此,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文學作品的藝術價值和美好,對自己的內心產生震撼,對生活充滿向往。
二、善于借助閱讀教學疏導學生叛逆心理
閱讀教學作為初中語文課程教學的關鍵構成部分,教師與家長對學生進行一味的說教往往無法有效疏導叛逆心理,甚至會產生反作用,引發他們的反感。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疏導學生的叛逆心理時,應給予他們充足的個人空間,使其通過對課文的認真閱讀和深度探究,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情感表達,仔細品味文章中蘊涵的各種道理,在無形中觸動自己的內心,與個人的內心世界發生共鳴,從而在潛移默化中產生良好的疏導效果。
在這里,以《秋詞》這首古詩教學為例,雖然是一首古詩篇幅短小,但是語句精湛,蘊涵著豐富的人生哲理,教師應指導學生認真體會古詩背后的深刻含義。教師應引領學生這樣思考:對于秋,在大自然中扮演著蕭瑟凄涼的角色,花落樹枯、天氣寒冷,在古時許多文人墨客的詩中也是扮演著一個悲嘆凄涼的角色;但是在本詩中,作者卻寫到“我言秋日勝春朝”,體現在他與眾不同的看法;特別是下文中“晴空”寫出秋日的天高云淡,“一鶴”是獨特的,它通過頑強奮斗沖向云霄,才沖破秋天的肅殺氛圍。學生在閱讀和探究之后可深刻體會到作者不怕困難,高昂進取的精神,讓自己的叛逆心理消失。
三、運用語文課外活動疏導學生叛逆心理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課外活動也是疏導學生叛逆心理的有效途徑,教師應充分利用語文課程的特點和優勢,在課后進行適當的延伸拓展教育范圍。為此,初中語文教師可結合教學目標與任務要求,將疏導學生的叛逆心理合理延伸至課外活動中,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閱讀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文學作品,觀看心理方面的影視作品;或者開展和心理疏導相關的演講活動、辯論賽、討論會等;也可私下對他們進行單獨心理輔導。
比如,教師可通過舉辦演講比賽的方式來疏導學生叛逆心理,在每周或每月選擇適當的時間進行,先設置好演講主題,以小組為單位且確保每個人都能夠上臺,通過比賽評比出表現較為優秀的小組和個人。在選擇演講主題環節,教師應選擇積極向上、健康樂觀的主題,諸如和平、奉獻、關心、勵志、感恩、智慧、奮斗等,能夠挑選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思想情緒。另外,演講難度應逐步遞增,由念稿至脫稿,在過渡至即興演講,不斷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通過舉辦這樣的語文課外活動,不僅可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調整情緒,還能夠為其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進而消除與疏導他們的叛逆心理。
【結語】
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疏導學生的叛逆心理,是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應針對初中生的身心特點,結合語文教材資源挖掘心理教育因素,通過閱讀教學和課外活動等方式,從多個渠道疏導學生的叛逆心理,促使他們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羅彩靈.初中語文教學中疏導學生叛逆心理的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02)
[2]田成武.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叛逆心理疏導與分析【J】.吉林教育,2016(01)
[3]朱麗花.如何將學生的叛逆心理轉化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正能量【J】.考試周刊,20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