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田
摘要:
通過調研,走訪,對老小區養老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指出了老小區主要的困難和問題,并提出了4點建議。目的是喚起有關政府部門的重視,加快老小區養老工作的改善進度;養老工作只要有政府的支持,及社區工作人員辛勤的工作,居家養老的明天會更加完善和美好。
關鍵詞:老小區,養老,對策
當前,人口老齡化已成為我國與社會進一步發展的巨大挑戰。早在1999年,我國即已全面進入老齡化社會,并且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
一、老小區的概念界定
經過調查與分析,“老小區”的概念特征應該界定為:一個是“老”;一個是“小區”。“老”主要體現在:一是坐落老城區;二是建成時間比較早(一般應是在2001年以前建造的);三是老年居民比例較高。“老小區”的概念比較模糊,為便于分析比較,即把在2001年以前建造的一個社區居委會管轄的范圍認定為一個“老小區”。
目前,我市市區的老小區中,老年人占總人口的平均比例達16.83%,相當于六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有近90%的老小區沒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相應的居家養老服務平臺。
二、老小區居家養老服務的主要方式
目前沒有居家養老服務平臺的老小區主要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開展為老服務:
1、對于特別困難的老人,各社區均實行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財政出資雇傭人員(主要為公益性崗位)或委托能夠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的企業派員工進行服務,服務項目主要包括家政服務和日常起居。
2、對那些獨居、高齡但又沒有列入政府購買服務對象的重點老人對象,各社區大多通過志愿者(義工)實施幫扶服務。如通過認親養老、鄰里守望、義工結對等方式,對空巢(獨居)或病殘的高齡老人進行結對幫扶,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安全巡視、健康保健、權益維護等服務。這些助老志愿者隊伍(義工)組織已經成為為老年人服務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老小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推進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3、某些社區依托社區和周邊的老年活動室、老年活動中心等相關社會公共服務資源,定期或不定期地為社區老年人提供量血壓、健康講座、心理疏導等方面服務。一些辦得較好且已形成長效服務機制的社區效果很好,定期服務日大多門庭若市,業已成為社區老年人的老年之家。媒體對此也時有報道。
4、有些社區通過舉辦各類文體活動,向老年人提供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等方面的服務,提高了老年人的居家養老生活質量。
5、少數社區依托小區內外鄰近的養老服務機構、家政服務公司、愛心企業等資源,通過委托或認養的方式向老人們提供一些居家養老服務。
6、少數社區借用鄰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幅射功能開展居家養老服務。服務內容主要是送餐。
調查顯示,自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以來, 我市市區的各社區對老小區的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給予了重視與關注,老小區的居家養老服務基本落到實處。各區在老小區的居家養老服務的設施、內容和方式上動足了腦筋,想盡了辦法,也摸索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與辦法。
三、老小區居家養老服務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調查顯示,沒有服務平臺的老小區的居家養老服務,目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1、硬件緊缺。可用于居家養老服務的基礎設施十分匱乏,甚至是幾乎沒有。主要包括居家養老服務場地、老年人活動場地以及一些必要的服務設施等。有些老小區甚至連休息的座椅或能讓老年人休憩的涼亭等必要設施都無法提供。
2、資金短缺。目前建有居家養老服務平臺的社區,市、區兩級財政根據他們上報的項目或多或少都在給予一定的支持。但對這些沒有任何服務平臺的老小區,因為沒有項目和平臺,其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反而得不到資金上的支持。
3、力量不足。老小區的建筑年份久遠,配套基礎設施滯后破舊、老年居民相對集中,這是往往只能依賴社區從軟件服務建設上下功夫。而社區承擔的工作范圍寬泛具體、任務瑣碎繁重、人手相對緊缺,僅靠社區工作人員直接投入到居家養老服務之中,雖然傾注熱情,最終服務質量和效果都未能滿足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的實際需求。
四、對策建議
本著“鞏固深化、全面惠及、”的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理念,為加快、推進我市老小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特別是市區目前沒有服務平臺的老小區的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1、政府要逐步解決老小區基礎設施差的問題
建立一個居家養老服務的硬件平臺是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的最現實的基礎。確實,老小區的為老服務硬件設施差的現狀是有很多因素的,短時間很難解決好。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硬件設施已經成為老小區開展為老服務最迫切的要求和最基礎的前提。對此,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建議,通過統籌兼顧、整合資源,加快老小區為老服務設施建設。比如,將資源空置的小學、閑置的土地或廠房等改建成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此,建議各區政府或各街道組織力量,摸清各轄區特別是老小區范圍內的公共土地或房產資源的底數及目前用途,通過挖潛改造,爭取將部分原利用效率較低,甚至是空置的公建設施,通過資源優化和置換,讓老小區居家養老服務實現“有場所可服務、有設施可服務”,以逐步改善和提高老小區老年人居家養老的條件與質量。
2、市、區兩級財政對老小區的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要予以必要的投入與傾斜
在考慮居家養老服務經費安排時,爭取列出一部分專門用于老小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支出。根據大多數老小區就是有錢也沒場地改善硬件的現狀,建議目前財政投入主要在軟件建設上予以傾斜,特別是加大對老小區為老服務志愿者(義工)隊伍的培育與激勵力度,不斷鞏固壯大老小區居家養老服務志愿者(義工)隊伍,并通過志愿者(義工)隊伍的服務,去彌補現階段硬件設施沒法改善所帶來的服務真空與不足。
3、老小區社區居委會要在軟件建設上下功夫
針對老小區一時難以解決場地、資金短缺的現狀,各老小區社區居委會要特別重視社區資源的整合和利用,尤其是做好那些可以利用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的社會資源的協調工作,使社會資源盡可能充分整合和利用起來,為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渠道。要積極動員社會力量,更多地參與到居家養老服務工作中來,進一步擴大服務對象、拓展服務內容、提升服務功能,盡可能地逐步滿足老年人的各種服務需求,使這些老小區的居家老人也能享受到及時、便捷、價廉、質優的規范化服務。
4、街道要組織協調有關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對相鄰的老小區開展覆射服務
要加強對有關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組織協調,要求在做好本小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基礎上,盡力將居家養老各項服務就近就地覆蓋、輻射到鄰近沒有服務平臺的老小區,實現資源共享、功能互補,使沒有服務平臺的老小區的老人也能享受到居家養老的各項服務。
我市城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雖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總體上仍處于初級階段,特別是在老小區居家養老服務拓展服務范圍、提升服務水平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作為民心工程,做好城市社區(包括老小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政府、社會、社區、家庭、老人共同的參與和努力。
(作者單位:唐山市委黨校,河北 唐山 0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