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輝
教學多年,我發現長期的應試教學,把課堂變成了一灘死水,學生只會灌輸式的學習,把教與學割裂,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室不停地講,效率低下。學生進入高年級后,許多老師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學生們上課不愿舉手回答問題了,讀書也不再像以前一樣聲情并茂了,課堂上一下子就失去了許多激情。于是乎,我們就把語文當作工具課,把語文訓練當作一種單純的技術訓練,把活活的教材講“死”了,把生動的課堂“扼殺”了。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陶冶人性情、提高人修養的學科,也是各學科中最具有情感性的學科,冷漠的授知識只會產生被動冷漠的態度,長期的任教,教師的倦怠,學生對于教師早已經審美疲勞,如何在激情引入小學語文課堂尤為重要,如今是一個提倡學生個性發展的年代,我認為,一堂好的語文課就應是激情飛揚的,是彰顯人性的舞臺,是展現靈性的廣場,更是張揚個性的天地。教師的激情就該像一顆投入平靜死水的石子,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讓每一個學生自由的發揮和想象。
語文課就該是有聲有色有味道的,怎樣讓整個課堂變得激情,首先教師就應該充滿激情,在舉手投足,方寸言語之間,引導著學生帶入情鏡,一起感受自然的波瀾壯闊,秋雨的絲柔悱惻,英雄的悲愴壯烈,帶著學生一起獵奇,一起冒險。我至始至終覺得一堂語文課就是一首歌,你首先要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尤為記得在上第十一課《秋天的雨》的時候,我自己首先把自己陶醉了,仿佛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我一臉驚喜就如同看到了七色的彩虹,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我深吸一口,仿佛秋天的雨,帶了醉人的芬芳,當我看到平時上課不愛聽講的幾個學生,很專心很認真,他們也和我一同置身于美麗的秋雨中,醉著醉著。
語文和藝術是同源的語言作為思想的外衣,它的物質外殼與思想內容應當是渾然一體的。語言不可能不表達一定的思想,而思想總帶有一定的情感。因此必須要借助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去感悟、去體會、去想象,在頭腦中形成鮮明的形象,為情感的升華的作下鋪墊。正如英國偉大詩人拜倫曾說過:"激情是詩的糧食,詩的薪火。"沒有激情,就沒有詩歌,語文課堂同樣如此,目前我對此還在探索和學習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