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成明
【摘要】要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應當首先關注學生學的如何。學生學習的高效性體現在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學習過程,教師教學的高效性體現在能否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高效課堂課堂教學創造性興趣備課
課堂教學是美術課教學的基本形式,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離不開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學校整個教學工作的核心,因此打造高效的課堂教學理應成為每一個一線教師奮斗的目標。
一、課堂教學是上好一節美術課的最關鍵環節,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來說,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事物感興趣了,才會去注意觀察與感受,有了感受,有了真情實感,才能畫出動人的作品。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心理處于最佳狀態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課堂教學方法上要注意使用多種手段激發興趣,給學生一種新奇有趣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1、精美的設計效果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手工書設計這一課,在我告訴大家制作步驟時,大家一臉的茫然,表現的極其冷漠,課堂死氣沉沉,當步驟說完時我話題一轉,說我們現在辦個展覽好不好,于是,我找了四個人將準備好的兩根線繩長長的拉在教室走道里,將我收集的手工書作品一一掛上去,一下子形象直觀的手工書作品就映入大家的眼簾,甚至讓大家激動起來,引起了學生強烈的興趣,當學生的好奇心被觸動時,正是學習興趣被喚醒時,實現了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2、貼近生活,激發興趣,美術課程改革中強調,美術教學要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在一起,這就決定了美術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去發現和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使學生產生共鳴,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重視備課,精心設計的示范作業,優美的教學語言,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必要手段。
1、全面地學習,掌握與教材相關的知識。
教師在備課前要先通讀全課,初步了解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在網絡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僅有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們必須通過各種途徑,了解與本課相關的知識,以備學生所需。因此,教師一定要多學習,多充實自己,才能豐富自己,使自己的一桶水成為具有各種營養的“營養水”。總之,教師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要不斷自我充電,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層次和業務能力,加強自身修養,保持任何時候都有源源不斷的“活水”。
2、備好教材,備好教具。
教師在備課時,不能只憑教師的意識和以往的經驗備教材,在這節美術課上要教學生什么,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教者心中要有底。這就要求教師要靈活地運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備好課,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掌握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接受水平,甚至愛好興趣,才能上好課,這是“因材施教”的具體實踐。如果不了解學生去備課,就會有一種情況發生,就是學生聽不懂,那上課就變成了“獨角戲”,就算老師講的再生動,也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因此,課堂教學上,不要刻意去教學生畫什么,怎么畫,而是讓他們發揮想象力去畫。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這樣學生才能學到知識。其次,要準備好教具,教師在上課前一定要準備好范畫,調動起學生的創作靈感,為下面的課堂教學做好鋪墊。在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上,一定要注意從學生的思維和年齡等特點出發,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多講、多說、多談感受,并作適當的引導與補充。
三、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巧妙設計課堂提問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撲捉學生心跡,精心設計,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能夠打開學生求知的心扉。巧妙地運用提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藝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經驗手段。在課堂設計時,注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力。不應再給學生“滿堂灌”,要研究教材,巧妙設計教學過程,尤其是美術課堂上更應該發揮教學內容上的創新因素,把啟迪學生創新思維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從而達到美的培養效果。
四、培養創造力和想象力
在以往的教學中,老師掛一張畫,學生照著畫一張,或者老師畫一筆,學生跟著畫一筆,誰畫的最像誰得分最高,這些傳統的教學方式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得學生不容易想象創造出富有自己想法的畫面。應此,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要努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調動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例如:在《藏書印》的教學中,主要是要求大家巧想利用身邊的材料來制作印章,我不僅出示我示范的作品,而且利用胡蘿卜,橡皮做成的印章讓學生欣賞,活躍學生的思維,拓寬思維讓學生展開想象,然后讓學生完成自己的作品,這樣學生制作認真、積極,作品形式多樣,內容新穎,極富創造性。
總之,在美術課堂中,我希望帶給學生更多的快樂和知識,同時也要讓學生知道美術課不僅僅是涂畫課,更應是自我展現的舞臺,激勵他們在美術課堂上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在這個五彩繽紛的美術世界里盡情遨游。
【參考文獻】
[1]朱圓圓如何成功上好一堂美術課【J】中華少年:教學版 2011(7):45
[2]冶玲淺談培養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J】青年與社會·中外教育研究 2011(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