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萍
【摘要】教育法學對當今的教育事業具有重大的推進意義,作為現代從事教育方面的工作者,有必要從多角度、多側面的去了解和認識教育法學這門學科,因此對教育法學的認識也不因只限于其本身,還因有對其體系的思考,所以在學習教育法學的過程中還應對教育法制、教育立法等進行研究。同時,也將法學知識運用于實踐活動中,更好地看待問題、處理問題。
【關鍵詞】教育法學教育法制教育立法
近期對《教育法學》的學習,讓我收獲頗豐,感觸尤深,我對教育法規及其發展、各類教育法律和現階段的國內外教育發展現狀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下面就教育法學的各個方面談談我的一些感悟。
一、教育法學
教育法學是一門新興的邊緣性綜合學科,是法學原理和教育學原理的有機結合。作為現代教學工作者應緊跟時代潮流,與時俱進。所以在此,我們也有必要了解教育法學的發展趨向。在位的教育法學研究中主要側重于已下三個方面:注重開展教育法學微觀研究課題;在一定范圍內形成研究熱潮,促進教育法學的普及與提高;成立有關學術團體,提高教育法學研究水平。了解這些發展趨向也將有利于學校相關活動的展開。
馬克思之以理論一直強調實事求是即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為進一步突顯教育法學的意義,我將結合實際事例進行剖析:
例如,1998年3月20日,星期五,黑龍江勃利縣新起小學。一名叫王賀的小學生在教室見到一條金項鏈后,發揚“拾金不昧”的精神將項鏈交給老師,而老師卻謊稱這是一條鍍金的假項鏈就將其占為己有。事發后,雖然事情的到圓滿解決,項鏈物歸原主,王賀也被評為三好學生,一向想受人敬仰的老師的不正行為卻給這顆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永恒的陰影。他自己都不知道下次再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該如何面對。
這一案例就充分說明了一個教學人員不懂教育法學,不能依法行教給社會帶的嚴重后果,他對學生心靈的不良影響有可能是終生的。所以作為同一名合格的教學工作者應認真總結、體會上述中歸納的教育法學知識,為自己的學生做出表率。
二、教育法制
教育法制是國家法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法制的存在與其它所有制度一樣有它存在的社會基礎,即社會整體法制建設水平和道德水平的提高;教育資源的合理整合與配置;教教育觀念現代化;全體公民具有較高的教育法律的意識。
例如,1999年9月6日上午,河北省保定市安新縣北喇喇地村小學發生重大集體中毒事件,師生共有150多人出現中毒癥狀,被送醫院救治。那是星期一,是該校例行召開全體師生大會的日子,大約從8點10分開始,該校陸續有學生和老師出現中毒現象,送來醫院檢查后發現是“砷化氫中毒”,經相關部門調查發現,原來是北喇喇地村小學周圍的小冶煉廠在冶煉銅、鋁、鉛、錫等有色金屬中揮發出的砷和硫等有毒氣體所致。
在該案中的小冶煉廠本應是被國家明令禁止,但由于“小冶煉”在該縣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一直被當地政府所“默許”。試問在經濟發展與師生安全兩者間孰輕孰重,難道當地政府不該為此事件負責嗎?針對這個事故,很顯然責任不在校方,當地主管部門、環境監察部門等沒有嚴厲治理清查違法小冶煉,從而致使空氣里有毒氣體嚴重超標,造成嚴重的影響。但學校也不是可以完全置身事外,學校也要起到監管的作用,畢竟校園也算是學生的避風港灣,學校也理應為學生維持一個至少安全的學習生活場所。依據教育法制的相關規定,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對教育執法負有一定的職責,要及時糾正教育違法活動。
由此,我們應該的出兩個重要結論:一是教育法制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地位重大,如果沒有健全的教育法制,師生的合法利益將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其后果之嚴重,甚至可能危及其生命安全;二是我國的教育法制現今仍然存在諸多的問題,還需要不斷的完善和深入的貫徹。這就要求我國在健全教育法制事業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三、教育立法
教育法制的首要工作是教育立法,教育立法的質量又直接影響著教育法規的實施程度,影響教育法規的權威性和實施效果。特別要注意的是,處于教育法學學科深入發展時期我們尤應重視教育立法的科學性。法律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產物,要做到科學化就必須符合兩個標準:是否符合教育規律,是否具有可行性。而其制約因素在于:教育立法科學化受國家主要方針政策的制約;教育立法科學化受人們對教育規律認識程度的制約;受社會物質條件的制約。而我們要實現立法科學就要建立科學民主的教育立法機制;就要依法清理修改現行教育法制、法規和規章,維護教育法制的統一;就要加快制定、實踐迫切需要的教育法律,建立完善的、科學的教育法律體系。
例如,2005年9月1日,是廣州增城市新鎮聯安村材育小學開學的日子,這一天,學生家長不僅要帶孩子交納學費進行注冊,還要“義務”向學校繳納幾十到上百公斤的木材,這在該村已經竟形成了一個傳統,但隨著時間的發展,學校的這一行為越來越受到家長的反對,覺得這樣給家聽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和負擔,同時認為自己沒有這樣的義務,而校方則認為學校財政自己支付不起學校用柴,且交柴從三年級開始交起,四年級每人交50公斤,五年級每人交75公斤,六年級每人交100公斤,若不愿交柴家長可以以每50公斤10元的現金抵交木柴,校長覺得也是在按規矩辦事,學校經濟有困難,自己也很無奈。
如上述案例屬于教學工作中的棘手事件,從事件的主客方和學校的角度理解,雙方的觀點都各有道理,這時該如何判定就成了一個問題。很明顯校方的這一制度是不合理的,是沒有法律依據的。但要推翻校方的這一觀點則必須要在教育立法中建立完善的立法制度,有嚴謹的態度,考慮到社會的方方面是法律能在現實社會中做到行之有效。
總記
教育法學是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它由一系列的相關知識構成了一個整體。如教育法學是框架、是理論指導;教育法制是教育法學的具體實施,而教育立法則保障了二者的現實可行性,凸顯了其法律強制性,它們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所以也應有所闡釋,對它們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我們對實際問題的合法處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會更投入的學習,是自己對教育法學有系統、清晰的認識,使自己在今后的日子里對實際問題能有更好的見解和解決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曉燕,《教育法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