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題呈現】
請以“讀書·實踐·收獲”為題目,寫一篇文章。不限文體(詩歌除外)。(二選一之題目一)
要求:①請將作文題目抄寫在答題卡上;②字數在600-800之間;③不要出現所在學校名或師生姓名。
【寫作分析】
這個題目由三個關鍵詞組成,不同于介紹一部書,或講述讀書故事,寫好此題目有三個要點提醒考生注意:1.要注意完整切題。要對題目中的三個詞全面觀照,不能只見局部不見整體。從閱卷情況看,出現的部分低分作文是因為考生擅自把題目改換成了“實踐”或“收獲”,看來有必要加強審題指導。2.要體現三個詞之間的緊密聯系,不能割裂開來,寫成互不相關的三篇短文。要從不同層面解讀“讀書”“實踐 ”“收獲”這三個要素,要辨清三者之間的特定關系——條件與結果,只有認真“讀書”,堅持“實踐”,才能“收獲”。關系辨明了,選材就有了方向,寫起來也就得心應手了。3.要正確理解“實踐”的含義?!冬F代漢語詞典》有兩個義項:①實行(自己的主張);履行(自己的諾言)。②人們有意識地從事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活動。不要把“實踐”誤解、窄化為“實驗”或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
三個關鍵詞的體現,可以用小標題的形式分別展開,也可以融合在一起;可以筆墨大體均衡,也可以有所側重;可以按題目順序依次展開,也可以變換順序重新排列。文章的具體內容,可以重在讀書,也可以重在敘事;可以寫讀某部書,引發了實踐探究的興趣,并在實踐中得到收獲;可以寫通過讀書學到了某些做人處事的道理,并在生活中予以運用,從而收獲成功的喜悅。
這道題的選材空間很大,考生可以從自己的愛好、生活和學習等角度加以展開。不過,要在選材上出彩,必須準確理解“讀書”。乍看“讀書”一詞和考生的生活實際接近,選材似乎很容易,但想獲高分,必須盡量避免中考范圍的名著,同時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書,或選擇文學性的書來寫,或選擇自然科學類的書來寫。切記:選擇“讀書”隨意了就有可能埋下題材平庸的隱形炸彈。而就“實踐”而言,可以是家庭、學校、街道、社會的任何一個角落,選擇自己真正地融入生活,做生活主人的事來寫。所謂“收獲”,即得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提升了什么。要求考生行文表達不僅要體現多看、多參與,更要體現多思、多想、多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