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寧(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 201208)
國有石油化工科研企業“兩化融合”新常態下的信息化建設思路
魯寧(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 201208)
隨著國家不斷強調和踐行“兩化融合”理念,電子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到工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以“兩化融合”為指導思想已成為國有石油化工科研企業建設的新常態。但是由于石油化工行業的特殊性和科研企業之間的競爭加大,國有石油化工科研企業仍然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本文給出了新常態下科研企業信息化建設新思路。
國有科研企業;兩化融合;新常態;信息化
近年來,許多石油化工科研企業在“兩化融合”思想的指導下,通過信息化革新手段逐漸擺脫了產品研發周期過長、市場敏感度不高、客戶服務管理智能化程度低、紙質化辦公效率低下等歷史“頑疾”,建立了以實時數據庫(RTDB)為技術核心的產品評價系統;以客戶關系管理(CRM)為理念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以電子記錄本(ELN)為基礎的實驗室數據、實驗室液料管理系統、以高通量篩選為手段的高效實驗系統、以辦公自動化(OA)為支撐的業務管理系統等等,極大地解放了勞動生產力,提高了科研和辦公效率,新產品研制周期縮短、市場動態反應速度加快,從而增強了科研企業競爭力,同時也有力地助推企業總部轉型發展。很多石油化工科研企業在“十三五”規劃中將信息化建設提升到戰略高度,由此看來,以“兩化融合”為指導思想已成為國有石油化工科研企業建設的新常態。
盡管科研企業的業務過程、管理過程都是在信息化系統支撐下開展的,但不得不承認,此前的兩化融合實踐尚帶有自發、無序的特征,未形成真正的規范化和體系化,處于從單項應用向綜合集成發展的階段。同時,近年來,由于石油石化國際市場的變化,以及石油化工行業本身的特殊性,國有石油化工科研企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國際原油價格持續在低位徘徊,石油化工產品的利潤也隨之降低;更多的民營和外資企業也參與到產品競爭中來,市場風向更加多變;
2、社會對于綠色低碳的清潔能源和高性能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大,客戶滿意度閾值提高,科研企業在如何研發出低能耗、原材料可替代的化工產品上必須投入更大研發力度。
3、國家環保法律法規、人民群眾和社會輿論監督對石油化工生產安全性的要求不斷提高;石化生產工藝技術復雜,運行條件苛刻,生產過程中的介質具有較強的腐蝕性,且變化較快,無法預防,易突發災難性事故,涉及物料危險性大,發生火災、爆炸、群死群傷事故幾率高。擁有大量評價裝置、小試裝置的科研企業同樣也面臨著事故規?;鹿蕠乐鼗奶魬?。
4、科研企業對于信息系統的依賴性變強,企業數字資產的價值愈發重要;同時信息安全形勢也日益嚴峻:在2017年5月份“wannacry”勒索病毒及其變種病毒肆虐全球的過程中,國內某大型國有石油化工企業的2萬多個加油站受到病毒侵害導致了業務遲滯,造成了相當的經濟損失。
為了應對現存和潛在的各種市場挑戰以及行業特點,國有石油化工科研企業“兩化融合”新常態下的信息化建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積極擁抱互聯網+,利用大數據市場分析、搭建統一的客服關系管理平臺,開展針對性的、智能的客戶服務活動;打造“互聯網+供應鏈”的工業品采購、銷售的電商運營新模式。
2、開展預先研究、科技創先行動,借助高通量系統、表征分析、高性能模擬計算建模大力發展基礎科學研究;同時建設具有前瞻性的智能實驗室,一個現代化的智能實驗室系統應具備以下功能模塊:
(1)可追蹤每批物品的去向、使用情況的流向跟蹤模塊
(2)了解經費使用及發票報銷情況的經費管理模塊
(3)在線預約儀器使用的儀器管理模塊
(4)不同角色協同管理的團隊協作模塊
(5)可查詢各科研項目的年、月、周報表的多維度報表統計模塊
(6)庫存量少、試劑快過期時都會提醒的低庫存預警模塊
(7)采購優化---重復申購提醒,隨時隨地審批采購單
(8)可進行試劑耗材極速查詢的搜索模塊
研發創新是科研企業的靈魂,完善的智能實驗室可以讓實驗室管理更加省心,讓科研人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創新開發之中,從而提高研發效率,增強科研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3、建立和完善基于3D掃描建模、結合各類型傳感器及視頻音頻采集系統的智能管網監控,實現管線的數字化管理、完整性管理,提升管線隱患治理和安全運行管理水平。
4、建立統一、集中管理的數據中心,強化信息安全管理和技術保障體系建設,建立安全通報機制、推進數字證書、統一身份等系統建設,建立365天×24小時預警監控的信息安全體系,實現信息安全風險可檢測、可控制、可追溯;實現敏捷、高效的遠程異地災備。
“兩化融合”新常態下的信息化建設,不僅要打破信息孤島,還要使得所有信息化系統互相之間形成有效數據鏈,所以,新常態下的科研企業信息化建設還應致力于整合各個信息系統,摒棄不適合新業務的老舊系統,對不能完全滿足業務需求的系統進行二次開發,規范各系統的接口標準、在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建立全企業信息化數據鏈,從全局角度對信息化建設全面管理,實現動態改進和全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