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權(中煤第七十二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宿州 234000)
傳統屋面構造做法,即正置式屋面,其構造一般為隔熱保溫層在防水層的下面。因為傳統屋面隔熱保溫層的選材一般為陶粒混凝土,水泥聚苯板,加氣混凝土,珍珠巖,聚苯乙稀板(EPS)等材料。這些材料普遍存在吸水率較大的通病,如果吸水,保溫隔熱性能就會大大降低,無法滿足隔熱的要求,所以一定要靠防水層做在其上面,防止水份的滲入,保證隔熱層的干燥,方能保溫隔熱;特點是對保溫材料要求條件較低,價廉。缺點為施工程序復雜,使用壽命短,屋面易漏水。
傳統屋面防水層直接暴露與空氣中,受環境影響較大,對其材質及質量要求較高;如施工期間遇到高溫、雨雪等惡劣天氣,易造成防水材料的質量缺陷。防水層出現質量問題,進一步影響保溫材料的功能及使用。
基層清理→涂刷防水涂料→施工防水卷材→找坡層→找平層→保溫層→細石砼保溫層
2.1.1 基層清理
a基層應達到設計要求,表面干燥、平整、潔凈;
b檢查突出屋面的構筑物、預埋件、預留孔洞的位置和數量是否符合要求,對有質量缺陷的部位及時修整,驗收合格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施工。
c出屋面管道應固定牢固,轉角處應做成圓角。
2.1.2 涂刷防水涂料、施工防水卷材
a清理基層:基層表面,應將塵土、雜物徹底清除干凈。
b基層處理:必要時在基層表面上均勻的涂刷配套基層處理劑,并做到不露底、不漏涂。
c涂刷附加層:在大面積施工前,應先對節點進行處理,水落口等處先做防水附加層。
d施工防水涂料:
刮涂法(平面):按照彈線的范圍將防水涂料刮涂在基層面上,刮涂厚度均勻,不露底。在操作進程中應保持間斷性攪拌以防止膠漿沉淀。
滾涂法(立面):采用配套專用滾筒,在墻面上進行滾涂立面防水涂料,一次滾涂成型,滾涂厚度均勻,不露底,確保涂料的用量。
e鋪貼卷材:涂刮防水涂料的同時,將卷材粘貼在涂料,防止卷材下表面與防水涂料產生隔離。
f卷材搭接:相鄰兩幅卷材的搭接縫應錯開,順流水方向搭接。卷材搭接長度長、短邊均不應小于100mm。
g熱熔封邊:對卷材搭接處仔細烘烤,隨即用壓輥輥壓,使搭接處粘結緊密、牢固,用鐵抹子將接縫邊密封,無翹邊、封口不嚴等現象。
2.1.3 找坡層施工
a找坡層施工前應確?;鶎訚崈簟⒏稍?/p>
b按圖布設排氣道、排氣管,排氣管固定前應拉通線進行定位。
c使用的找坡材料采用現場攪拌后澆筑,澆筑時分層澆筑,壓實,并嚴格按照屋面找坡走向進行施工,嚴格控制坡度。
2.1.4 找平層施工
a根據設計厚度進行貼餅、沖筋。
b砂漿鋪設應自遠而近、由高到低的程序進行。
c按設計要求留設分隔縫,分隔縫采用預留20mmx20mm的分隔條,待砂漿稍收水后,用抹子壓實抹平,終凝前輕輕取出嵌縫條,完工后做好成品保護。
2.1.5 保溫層施工
a施工前應將基層清理干凈,找平層有質量缺陷的應進行整修并驗收合格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施工。
b鋪設板塊應鋪平墊穩,板與板之間的連接采用平口連接,并采用專用粘接劑粘牢。做到緊貼基層,鋪平墊穩,拼縫嚴密。
2.1.6 保護層施工
a澆筑前應按設計厚度做好灰餅。
b混凝土的澆筑應先遠后近,先高后低。
c混凝土應進行二次抹壓,做到表面平光、不起砂,無抹痕,壓痕。
d混凝土終凝后,必須進行澆水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14d,并做好成品保護。
(1)構造簡化,避免浪費;
(2)出色的抗濕性能使其具有長期穩定的保溫隔熱性能與抗壓強度;
(3)防水層受到保護,避免紫外線、熱應力以及其他因素對防水層的破壞;
(4)憎水性保溫材料可以用電熱絲或其他常規工具切割加工,施工快捷簡便;
(5)如采用擠塑聚苯乙烯保溫板能保持較長久的保溫隔熱功能,持久性與建筑物的壽命等同;
(6)日后屋面檢修不損害防水材料,簡單方便;
(7)采用了高效保溫材料,符合建筑節能技術發展方向。
(1)平屋面的坡度可在結構施工時進行結構找坡,坡度不小于3%,能夠有效減輕自重,省卻找坡層;若無法進行結構找坡時,可采用材料找坡,坡度宜為2%。
(2)防水層施工前應對結構板進行充分的基層清理,確保防水層與基層粘接牢固,防水層及細部做法應符合規范及設計要求。
(3)保溫層可選用擠塑聚苯板,這類板材具有平均的閉孔蜂窩狀內部結構,因而擁有高度的擠壓強度和出色的保溫功能。
(4)如因上人屋面需要,保溫板上可澆筑40mm厚C20細石混凝土,內配Ф4@150mm雙向筋,作為保護層。表面可粘貼廣場磚等。如僅供消防避難或檢修用屋面,則可預制混凝土塊或排鋪天然石塊:如屋面上無其他上人要求則可散鋪卵石,卵石粒徑一般為20~40mm,這種做法在歐美較為常見,保護層厚度一般可按49~78kg/m2控制。
通過對倒置式屋面及傳統屋面的對比,及倒置式屋面的優越性,以及以往的施工經驗,我們可以認識到倒置式屋面在屋面施工中具有推廣應用的實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