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綺桐(鄭州外國語學校,鄭州 450000)
綠色化學。又名環境無害化學、環境友好化學等,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學者針對愈發嚴重的化學污染問題而提出了“綠色化學”這一詞匯。它指設計盡可能小的環境負作用的化學,其核心在于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減少化學帶來的廢棄物污染。綠色化學是相對傳統化學而言,是傳統化學未來的發展趨勢,與可持續發展、清潔生產等密切相關,它最大特點在于它在始端就采用預防污染的科學方式來達到零污染。近年,綠色化學受到越來越多的來自政府、企業及學者等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其定義也有多種說法,研究和應用涉及的范圍也越來越廣,越來越豐富。
目前,綠色化學已經得到政府、科學家、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在工業、冶金、生活領域等都得到了明顯的發展與進步。
1.1.1 在工業上的應用
(1)催化劑、溶劑的應用。
目前,工業上對于綠色化學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催化劑和溶劑的研制和應用。主要的催化劑包括生物催化、納米催化技術等。例如,納米催化技術能夠創造出可用于合成雙氧水生產的金屬催化劑,這種催化劑沒有產生任何污染物,只將氫氣和氧氣直接合成雙氧水,有效避免了產生對環境有害的廢棄。除此之外,對于溶劑的使用也越來約受到重視。采用無毒無害的溶劑成為綠色化學的重要研究方向。
(2)綠色能源的應用。
眾所周知,我們在工業上使用的能源大部分是來自石油、天然氣和煤,它們屬于不可再生資源,他們燃燒會產生大量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造成嚴重的環節污染,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環境。因此,采用例如生物質資源等綠色能源代替這些傳統能源已經成為了人們的期望,也愈發成為工業能源的發展趨勢。水勢能、生物能、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等能源越來越被科學界和政界的重視,并逐步成為當下綠色化學研究的非常重要的課題。
1.1.2 在冶金中的應用
在冶金中,人們也開始普遍應用綠色化學,例如X射線光譜法的應用,它從源頭上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除此之外,這類應用的案例還包括火花源發射光譜法、輝光放電光譜法、原位分析法等,這些應用所得上是綠色化學最理想的狀態,它們是化學研究未來的發展方向。
1.1.3 在生活中的應用
綠色化學在生活中也同樣被人們所重視和應用于人們衣、食、住、行的各個領域。例如在交通出行方面。在車輛的燃料方面,研究出了用菜籽油等植物油而生產出來的生物柴油,由含有糖分的植物而生產出來的生物乙醇及其衍生物,還有通過植物纖維素而產生的生物甲醇及其衍生物,這些綠色燃料已經在歐洲開始投放使用。除此之外,還有在日常用品方面,面對資源日漸枯竭的現實,人們越來越關心資源的循環利用。例如,人們開始使用綠色循環材料,如再生紙、再生塑料等。在我國,人們普遍使用可降解塑料,有效的防止了白色污染,屬于綠色化學在生活中應用的突破性進展,同時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的
選擇。
綠色化學的應用同時也受到一些因素的阻礙。
1.2.1 環保制度層面的弊端
近年來,我國很多水域發生了很多環境污染現象。例如,企業亂排放污水,導致長江等流域水質污染,威脅到當地人的生存。分析原因,少數是天災,多數是人禍,體現出制度的漏洞和管理者的失職。例如,大多污染事件都是通過罰款、停產整頓等進行懲處,沒有做好預防工作,沒有從根本解決問題。
1.2.2 人們意識沒有提高。
通過種種環境污染現象表明,人們對于綠色化學還沒有足夠重視起來。尤其是一些直接利益者,他們往往只圖眼前利益而忽視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缺乏可持續發展觀念和社會責任感。從我國的發展角度,我國處在高度發展的狀態,不能只是考慮物質層面的積累,還應兼顧精神層面的升華,否則,我們辛勤的積累反而會造成大多數人對環節污染和生存狀態的恐慌,這與我們期望實現的偉大的共產主義社會的目標是南轅北轍的。
通過研究發現,目前,人們對于溶劑的研發還處于探索階段,成功項目案例較少。溶劑作為工業產業上一個重要使用工具,需要科研團隊、企業、社會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精力區研發。
通過研究看出,由于環保制度不健全,相關人員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出現大量的污染事件,阻礙了綠色生態的發展,從側面也反映出相關人員只重視眼前利益,沒有著眼于對綠色化學的研發和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視。解決這類問題應該從源頭出發,建立完善的環保制度、獎勵制度等,并從懲處觀轉變為預防為主。
通過分析發現,很多人依然沒有意識到可持續發展觀念的重要性,沒有充分的對綠色化學重視起來,為了全世界的長遠發展,筆者認為,應該大力宣傳和倡導綠色化學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培養人們的意識,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出色的綠色化學科研人員。
通過研究發現,綠色化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很多領域都有了突破性和創新性的發展,然而,與之想配套的政策法規及管理意識還有待提高。為了實現綠色化學,人們應該對其重視起來,尤其是政府科學家和工業企業負責人,只有高度重視,轉換新的化學思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才能減少綠色化學發展過程中的阻礙。
[1]王延吉,趙新強.綠色催化過程與工藝[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2]劉斌.綠色化學技術在環境污染治理中的應用 [J].廣 州 化 工 ,2009,37(8):185-187
[3]王光玲循環經濟的綠色理念與發展策略.學術交流,2005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