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摘要】冠心病是心血管常見病,其病死率高,危及人們生命健康。臨床治療冠心病有多種方法及手段,其中介入治療較為常見,其具操作簡單、微創、恢復快等優點,于緊急情況下可達到快速重建、開通血管的目的。本文就冠心病介入治療分析其目前現狀,并對其研究進展作一簡要綜述。
【關鍵詞】冠心病;介入治療;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2.0.02
冠心病全稱為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其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出現狹窄、堵塞或痙攣所致心肌缺血或壞死引起的心臟病[1]。自1997年經皮腔內冠狀動脈成形術(PTCA)成功后,其標志冠心病進入介入治療的時代,冠心病以提高心肌血流灌注、開通冠狀動脈管腔為治療原則,有效提高療效,減少冠心病病死風險[2]。本文先對冠心病介入治療的現狀作如下簡要分析。
1 冠心病介入治療現狀分析
1.1 血管介入治療
對于冠心病患者行血管介入治療,臨床醫生利用自身所學到的血管解剖知識,采用1~2 mm穿刺針,經人體表淺動脈行穿刺進入血管系統,通過血管造影機引導,將導管送至冠狀動脈開口部位,經導管注入造影劑后可呈現血管情況,于血管內治療患者病灶。祝瑜[3]研究指出,在冠心病介入治療中,經股、橈動脈穿刺介入術治療冠心病的療效顯著,且經橈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并發癥少。
1.2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近年來,PTCA手術不斷完善,手術適應癥擴大,是冠心病介入治療基本方法。在PTCA手術基礎上,有許多新的介入技術興起,其中有一部分已廣泛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療中,療效良好,主要為以下幾種:
1.2.1 溶栓治療
經冠狀動脈注入溶栓劑,如激活纖維蛋白溶解酶原,可用于治療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促使心肌血流恢復灌注,縮小病灶梗死范圍,減小患者死亡率[4]。
1.2.2 經皮冠狀動脈內支架置入術
采用金屬支架在病變血管內壁支撐,以向外擴張塌陷或狹窄血管壁。置入支架后,新生內皮細胞可覆蓋支架外表,最終將支架全包于血管壁內,血管保持支撐開放狀態。冠狀動脈內支架置入是心臟病介入治療的極大進步,其可保護復雜冠狀動脈解剖患者安全,適用于預示急性冠狀動脈阻塞的危險患者[5-6]。
2 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研究進展
2.1 冠心病介入治療應用范圍擴大
冠心病介入治療的適應癥擴展表現如下:①各類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從穩定性到不穩定性心絞痛的冠心病;②單支到多支的血管病變的PTCA,擇期到急診的PTCA;③簡單病變到復雜型病變、不穩定斑塊;④病變非完全閉塞到病變慢性完全閉塞,病變左主干被保護到未被保護等等[7]。總之,過往禁忌癥的轉變至如今適應癥,越來越多的冠心病患者可采取介入方法治療,促進康復。
2.2 冠狀動脈內的支架術發展
近年來,冠狀動脈內支架術不斷發展,已從初期PTCA并發癥的一些急救措施發展為目前重要病變首選介入治療。支架本身進展主要是材料、類型、形態結構、規格、性能等方面的改進,同時,在應用支架術方面,對于支架的選擇、操作技巧、體位投照、預擴張球囊、血管內超聲等均作出改進,有效提高了手術成功率,減少術后并發癥,對保障手術安全、置放支架效果均發揮重要作用[8]。支架的應用以拓寬介入治療適應癥,對于小血管、長病變、分叉病變、靜脈橋病變、冠狀動脈口病變等各類高危病變患者,均可采用冠狀動脈內支架術治療[9]。近年來,冠狀動脈內支架術出現兩大新領域,一是急性心肌梗死直接支架術,二是未被保護左主干病變支架術,這標志冠心病介入治療步入成熟階段。通過采用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的用藥新方案,可顯著減少急性、亞急性血栓形成或血管閉塞的術后并發癥風險,縮短病程,降低血栓再發率,將支架術作用擴大化[10]。盡管再置入支架可一定程度減小再狹窄率,但支架置入后再狹窄這一問題仍然存在,所以臨床醫學者仍致力于研究以解決這一問題。
2.3 冠心病介入治療影像技術發展
臨床介入治療冠心病時,通過心臟超聲檢查,可于術前術后詳細觀察心臟形態、左心室功能及室壁運動,以評估左室功能于介入治療前后恢復狀況,是目前常見檢查手段。應用冠脈CT檢查,這標志冠心病步入無創診斷時代,冠脈CT診斷具安全、無創、簡便及費用低等優點,主要是初步篩查冠心病,其亦可以指導介入治療CTO病變,以檢查有無先天畸形等。龔梅林[11]研究指出,69例冠心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檢查,與常規冠狀動脈造影比較,CT診斷的敏感性、特異行、陽性與陰性預測值分別為92.36%、94.52%、89.51%、95.64%。血管內超聲技術的發展,可用于確定冠狀內管壁的形態、狹窄程度,在診斷與指導介入治療冠脈病變方面具重要作用,是一項發展前景較好的技術。蔡星星[12]研究證實,100例臨界病變ACS患者中,IVUS顯示患者MLA≥4 mm2的經內科強化藥物治療效果等同于介入治療,建議臨界病變患者需行IVUS檢查確定診斷,MLA<4 mm2需行早期介入治療,MLA≥4 mm2可內科保守治療。同時,在臨床介入治療冠心病中,利用光學相干斷層顯像技術,通過能量束幫助患者進行360°掃描血管腔內,得到血管橫斷面圖像,且分辨率高,觀察水平接近組織要求,有利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生理特征研究,為診治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據[13]。
綜上所述,臨床有關冠心病的介入治療方案諸多,醫生應結合患者病情合理選用介入治療方案,以提高療效;同時,根據目前冠心病的研究進展,可進一步優化介入治療方法,做好相關輔助治療工作,以增加冠心病臨床治療有效性。另外,對于冠心病介入治療的方法,臨床醫生還需不斷予以研究,以為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多可選擇的介入治療方案,給予患者更大獲益。
參考文獻
[1] 歐發邦.冠心病介入治療的現狀與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6,(4):153-154.
[2] 吳藍津.冠心病治療方法的研究進展[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6,7(11):8-9.
[3] 祝 瑜.兩種途徑介入術治療高齡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比較[J].世界臨床醫學,2015,9(8):29.
[4] 韓雅玲.冠心病溶栓與抗栓治療的現狀與思考[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6,44(2):90-92.
[5] 蒙冬生.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冠心病的臨床治療進展[J].當代醫學,2013,19(36):20-21.
[6] 呂恒娟,莊如意,高鳳敏,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4,20(14):2567-2569.
[7] 潘廣杰.不同類型冠心病患者介入術治療的新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5,36(2):194-197.
[8] 何 晨,袁晉青.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后再狹窄的治療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6,37(4):350-352.
[9] 王福華,周 江,郭靖濤,等.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后再狹窄相關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4,21(z2):376.
[10] 陳澤宇,覃 數.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個體化抗血小板治療進展[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9):163-168.
[11] 龔梅林,楊慶軍,李 康,等.冠狀動脈CT成像研究及新進展[J].四川醫學,2014,35(8):1059-1061.
[12] 蔡星星,潘 閩,朱健華,等.血管內超聲在冠心病診治中的應用進展[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5,9(6):985-988.
[13] 張 蛟,段媛媛,劉惠亮,等.光學相干斷層成像在冠心病介入治療中綜合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6(6):658-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