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海濱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心衰患者心臟超聲檢測的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200例,選用飛利浦IE33型超聲儀對患者進行心臟超聲檢測,詳細記錄各項檢測指標,將各指標參數錄入電腦,建立表格,進行數據整合。結果 心臟超聲檢測及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慢性心衰患者LVEF與血漿BNP水平呈負相關性(r=-0.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心臟超聲各參數同心功能分級的Spearman相關及多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慢性心衰患者LVEF與心功能分級呈負相關性(r=-0.8),對比(P<0.05);其他超聲參數均同心功能分級呈正相關性,對比(P<0.05)。多元逐步回歸分析可將心臟超聲參數作為自變量,心功能分級作為因變量,從而獲得最優方程:心功能分級Y=5.21-2.08X(LVEF)。結論 心臟超聲檢測在慢性心衰的診斷中有良好的應用價值,能為臨床診療提供重要參考依據,具備于臨床推廣的意義與價值。
【關鍵詞】慢性心衰;心臟超聲檢測;價值
【中圖分類號】R322.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1.0.01
慢性心衰是由多種原因引發的心臟病理性改變,臨床表現為心臟解剖結構及功能異常,左心室充盈和射血分數下降[1-2]。近年來,各類先進技術在臨床得以廣泛應用,為慢性心衰的診療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信息。本文以我院收治患者展開臨床研究,分析心臟超聲檢測在慢性心衰患者診療中的應用價值,詳情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40例,女60例;年齡47~78歲,平均年齡(62.4±5.4)歲。心血管病類型:冠心病100例,高血壓性心臟病10例,擴張型心臟病50例,心臟瓣膜病20例,其他20例。按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標準進行心功能分級,Ⅰ級58例,Ⅱ級54例,Ⅲ級58例,Ⅳ級40例。全體入選病例均接受心臟超聲檢查和實驗室檢查,參考2005年ACC/AHA公布的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治療指南中提出的心衰分期標準對其進行診斷。
1.2 方法
1.2.1采集樣本
根據相關標準將符合要求的慢性心衰患者納入組別,根據臨床診斷結果和影像學、實驗室檢查結果,按照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對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進行評估。選用飛利浦IE33型超聲儀對患者進行心臟超聲檢測,取融合頻率3MHz的S5-1經胸探頭,置于患者胸骨旁長袖切面,測定并記錄心臟組成績各重要指標。另于患者靜息空腹狀態下,抽取全血3 mL,置于EDTA抗凝試管內,采用雅培公司提供的AXSYM儀,通過熒光免疫測定法測定血漿BNP值。
1.2.2收集資料
詳細記錄各項檢測指標,將各指標參數錄入電腦,建立表格,進行數據整合。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對研究數據作統計學處理,采用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或Pearson相關分析以及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資料;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心臟超聲檢測及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慢性心衰患者LVEF與血漿BNP水平呈負相關性(r=-0.78),對比(P<0.05),提示上述兩指標關系緊密,可互相影響。同時,心臟超聲各參數同心功能分級的Spearman相關及多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慢性心衰患者LVEF與心功能分級呈負相關性(r=-0.8),對比(P<0.05);其他超聲參數均同心功能分級呈正相關性,對比(P<0.05)。多元逐步回歸分析可將心臟超聲參數作為自變量,心功能分級作為因變量,從而獲得最優方程:心功能分級Y=5.21-2.08X(LVEF)。
3 討 論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的日益嚴峻,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的發生率逐年遞增,已引起臨床高度重視。各類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會對患者心臟功能造成嚴重危害,并會誘發心臟解剖結構病理改變,以致心功能異常[3]。近年來,慢性心衰死亡率呈增長趨勢,全社會均對此予以了廣泛關注。及時、準確的診斷,以了解病情嚴重程度和發展趨勢,是采取科學措施進行治療、確保治療達到預期效果的關鍵。科學的治療和臨床干預,能很大程度上避免相關并發癥的發生,降低患者死亡風險。超聲技術是臨床常見影像學技術,其在各類疾病的診斷中均發揮著重要作用。心臟超聲能全面反映心臟功能的具體情況,相關功能參數檢測準確度高,能為臨床診療工作提供極有價值的參考信息。因此,將其作為慢性心衰患者的臨床診斷中,往往能為治療效果提供可靠保障。
雖然在近幾年來,各類先進技術的引進使疾病診斷準確率均得到極大提升,但為避免誤診,醫護人員務必要充分掌握心臟超聲特點,并結合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結果,對病情進行綜合判斷。本組研究結果顯示,心臟超聲檢測在慢性心衰的診斷中有良好的應用價值,能為臨床診療提供重要參考依據,具備于臨床推廣的意義與價值。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 35(12):1076-1095.
[2] 沈安娜.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檢測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生物能量消耗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0, 38(3):209-214.
[3] 顧東風,黃廣勇,何 江,等.中國心力衰竭流行病學調查及患病率[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3,3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