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艷

【摘要】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針對15導聯的心電圖和18導聯的心電圖進行臨床診斷的價值比較,觀察實際效果。方法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體檢的健康人186例作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93例。實驗組與對照組分別使用15導聯的心電圖和18導聯的心電圖進行診斷比較,記錄臨床信息為后續研究提供比對依據。結果 通過本次研究發現,實驗組臨床診斷和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18導聯的心電圖在臨床中的使用更加具有優越性,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15導聯心電圖;18導聯心電圖;臨床診療;價值比較
【中圖分類號】R540.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2.0.01
通過良好、科學的臨床診斷方式能夠及早的發現患者病癥的情況,并在確診患者病癥后采取優越的治療干預方法,對于患者病癥的治療具有極高的價值,呈現出良好的診斷和治療效果。因此,本次研究主要針對15導聯的心電圖和18導聯的心電圖進行臨床診斷的價值比較,觀察實際效果[1]。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選擇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體檢的健康人186例作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93例。其中男100例,女86例;年齡23~72歲,平均年齡(51.13±14.92)歲。所有研究對象均屬自愿接受本次研究操作,在研究開始前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年齡、性別和身體健康情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實驗組人員實施18導聯的心電圖檢查,對照組人員實施15導聯的心電圖檢查,記錄兩組人員診斷檢查的具體數據信息。對兩組人員使用納龍心電系統進行管理監督,使用光電同步的心電信息收集體系進行心電圖設備的鏈接操作。醫護人員需要指導參與研究人員仰臥在床上,為人員進行胸部和背部位置掃面。采取12導聯的心電圖診斷和檢驗方式進行同時期的監測,由專門負責的醫護人員操作執行,再聯合使用V3、4、5R,以及V7、8、9的導聯方式進行輔助,確認對收集資料人員的掃面和診斷數據一
致性。
1.3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實驗組臨床診斷和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使用15導聯的心電圖檢驗方式發現存在正常人員35例,另外存在心肌缺血35例,還有心室肥大并伴隨勞損10例,以及AMI5例,及右心室梗死13例。使用18導聯的心電圖檢驗方式檢查發現,存在正常人員20例,另外存在心肌缺血65例,以及AMI8例。見表1。
3 討 論
針對患者病癥采取科學的檢驗方式能夠提升對患者病癥確認和治療的效率,在實際的臨床醫學工作開展過程當中具有極高的質量和效率提升作用及價值,能夠滿足醫療工作的基本需求。通過高科技檢查和診斷技術的輔助,能夠實現完善醫療工作體系等需求,對于患者實際的病癥干預具有重要價值,因此,本次研究特別針對檢驗和診斷技術展開研究討論,希望能夠提出科學的方式進行患者病癥的治療。15導聯和18導聯的心電圖檢查方式在實際的操作過程當中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針對兩者具體操作的流程和質量進行研究和分析能夠發現,針對患者采取18導聯的心電圖檢驗方式具有更高的質量和效果[2]。
通過本次研究發現,實驗組臨床診斷和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使用15導聯的心電圖檢驗方式發現存在正常人員35例,另外存在心肌缺血35例,還有心室肥大并伴隨勞損10例,以及AMI5例,及右心室梗死13例。使用18導聯的心電圖檢驗方式檢查發現,存在正常人員20例,另外存在心肌缺血65例,以及AMI8例。針對本次研究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總結能夠發現,15導聯的心電圖與18導聯的心電圖比較存在明顯的弱勢,在檢查時間上,18導聯的心電圖明顯短于15導聯的心電圖(P<0.05),而且實際的診斷和療效也存在比較大的差異。
綜上所述,18導聯的心電圖在臨床中的使用更加具有優越性,值得臨床推廣[3]。
參考文獻
[1] 張乾忠,等.心電圖監測技術新進展及心電圖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若干實際問題[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1,02:81-96.
[2] 季曉虎.用12導聯心電圖檢查法和18導聯心電圖檢查法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對比[J].當代醫藥論叢,2015,15:39-40.
[3] 竇 悅,朱 丹.冠脈造影和18導聯心電圖對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評價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6,17: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