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麗紅
【摘要】目的 簡析醫院血液檢驗標本不合格的原因。方法 對8000例標本詳細研究并進行整理,將不合格的標本記錄下來,根據退回原因不同進行歸類統計,并分析不合格的原因。結果 在本院的8000例血液檢驗標本中,檢查出不合格的血液檢驗標本192例,不合格率達到2.4%。不合格的192例血液檢驗標本具體原因主要有9種,其中,采血量不準確、抗凝血凝固或細小凝塊、標本容器選擇不當和標本溶血為主要原因。結論 血液標本檢驗的合格程度對于患者的后期治療至關重要,所以在明確原因的情況下,醫療工作人員應針對相關問題端正態度,提高自身技能,嚴謹工作流程,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失誤,減少醫療事故,為患者負責。
【關鍵詞】醫院;血液;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
【中圖分類號】R466.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5.0.02
近些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醫學檢驗逐漸被人們所重視,在對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血液檢驗標本是治療的有效依據,但是,在檢測時有很多因素對醫院血液檢測的質量構成威脅,導致不合格的血液檢測標本出現,對醫院以及患者都構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1-2],本文選擇了我院8000例標本進行研究,分析不合格原因,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血液標本8000例為研究對象。血液標本由我院的各個科室提供,所有標本均為本院專業人員采集、送檢。對這8000例標本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準備真空采血管或者注射器和采血針,均為一次性使用,根據血液檢驗的具體項目來選擇相應的采血管,由護理人員送檢,再由血液檢驗人員進行質量評價,對8000例標本詳細研究并進行整理,將不合格的標本記錄下來,根據退回原因不同進行歸類統計,并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將分析結果上報。
醫護人員在進行檢測時發現不合格標本,要進行通報,讓相關人員再次采集,避免不合格標本的錯誤信息影響對患者的診斷和治療。
1.3 觀察指標
依據《全國臨床檢驗操作流程》的相關內容作為檢驗依據,送檢的血液標準有兩條或兩條以上的不當操作,確定為不合格標本。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在本院的8000例血液檢驗標本中,檢查出不合格的血液檢驗標本有192例,不合格率達到了2.4%。不合格的192例血液檢驗標本具體原因主要有9種,其中,采血量不準確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比例要超出其他血液檢驗不合格的原因很多(P<0.05),而抗凝血凝固或細小凝塊、標本容器選擇不當和標本溶血的比例均超過了10%,見表1。
3 討 論
在臨床上,檢測結果不夠準確和真實的標本都被稱為檢驗不合格標本,在臨床的診斷和治療中是不能夠作為依據使用的。一旦誤用了就可能會有誤診的問題產生,會影響到患者的治療,后果嚴重。一個合格的血液檢驗標本能夠反映出患者的身體指標,這是對患者進行治療的依據,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血液檢驗標本一定要有其準確性和代表性,要保證醫院的血液檢驗標本合格率[3]。
目前,有很多醫院包括我院都有一些不合格的血液檢驗標本,所以,我們要分析造成血液檢驗標本不合格的原因,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從而提升血液檢驗標本的合格率,保證質量,使患者得到正確的治療。
通過這次研究,我們發現血液檢驗標本不合格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采血量不準確:具體分為護士操作有欠缺、血液分布不均勻、采血難度大、血液標本的量沒有明確等[4]。
抗凝血有細小凝塊或凝固:在采集抗凝血標本時沒有按照規范要求操作、在采集血樣后放置過久導致送檢延時、比例不當等。
容器選擇不恰當:有些護士由于剛剛走上工作崗位或者不夠細心,導致選擇的試管和需要檢驗的試管不符合。
標本溶血:出現標本溶血的原因主要是采血不當,通常出現在血管難定位的患者身上,這時護士就需要拍打穿刺部位或者用力擠壓,有時針頭與注射器的連接處會有空氣進入,消毒劑也未干,從而產生氣泡。
針對以上原因,提高血液檢驗標本的質量,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這需要醫院的護理部和檢驗科的共同努力,共同建立起血液檢驗標本質量控制體系。醫院的檢驗科應當有完善的質量控制制度,護理科則應根據相應的專業標準進行血液的采集和檢驗。之后檢驗科在檢驗出不合格的血液標本時及時退回護理部,并說明退回原因,只有這樣有機結合,才能夠在根本上對血液檢驗標本的質量控制起來[5]。
加強對檢驗知識的培訓。培訓護士檢驗知識主要是為了準確地操作,護士掌握了正確的質量標準,就會對可能出現的誤差予以避免。關于培訓的內容和形式就由醫院的自身情況來決定,可以定期請專業人士來院講座,組織工作人員對血液檢驗標本的采集知識進行學習。
強化職業道德和責任感。醫務工作人員是一個良心工作,其對責任心和道德感的要求很高,所以,增強工作人員的責任心和職業道德很重要,能夠避免不必要的事故,醫療工作者也能夠自覺地規范自己的言行和操作。護理部應時常舉辦一系列考核和比賽,激勵護士的積極性,提高其技術水平。
綜上所述,血液標本檢驗的合格程度對于患者的后期治療至關重要,所以在明確原因的情況下,醫療工作人員應針對相關問題端正態度,提高自身技能,嚴謹工作流程,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失誤,減少醫療事故,為患者
負責[6]。
參考文獻
[1] 趙立民,容桂榮,歐鑌進,等.數字技術在護士血液標本采集質量培訓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9,19(24):216-217.
[2] 孫彥平,付振艷,王英輝,等.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及正確的采集[J].中國傷殘醫學,2009,31(02):132-133.
[3] 趙梅霖,余海峰,陳賢君,等.六西格瑪法在降低住院病人尿培養標本不合格率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0,15(23):172-173.
[4] 章晉林,張小鵬.血液標本的保存條件與保存時間對常規生化檢測結果的影響[J].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05,14(06):249-251.
[5] 吳志琴.血液標本分析前應向其質量的相關因素及其控制[A].中華護理學會第2屆護理學術年會暨全國婦產科新技術、新理論進展研討會暨全國門急診護理學術交流會議暨社區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C],2010,23(24):2625-2626.
[6] 熊美龍,熊林麗.25份血液標本溶血原因及對策探討[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內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9,35(23):2466-2467.
本文編輯:魯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