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靜
【摘要】目的 探究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療前后,cTnI、hs-CRP和BNP的變化情況,同時總結其對于患者診斷和預后判斷的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心力衰竭患者40例治療前后的cTnI、hs-CRP和BNP水平均進行觀察,同時選取健康志愿者40例進行cTnI、hs-CRP和BNP水平的測量,探究其預后判斷和診斷的價值。結果 針對心力衰竭患者治療前后的cTnI、hs-CRP和BNP水平和志愿者水平進行比較,治療前各項指標水平均明顯較高,經過治療均出現不同程度降低的情況,而健康的志愿者各項水平均明顯較低,比較可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cTnI、hs-CRP和BNP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療前后會出現明顯的變化,因此在患者診斷時各項水平如果出現明顯升高的現象,即可對患者進行診斷,而經過治療如果患者的相關水平出現下降現象,則意味著患者情況好轉,可積極對患者進行預后的判斷。
【關鍵詞】cTnI、hs-CRP和BNP;心力衰竭;診斷;預后判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5.00.02
Changes of cTnI, hs-CRP and BNP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ir value in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DING Jing
(Dant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jiang,Jiangsu Zhenjiang 212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in heart failur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cTnI, hs CRP and the change of the BNP, and summarize the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value for patients.Methods 40 cases of heart failur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cTnI, hs CRP and BNP levels were observed, at the same time we do cTnI on 40 cases of healthy volunteers, hs CRP and BNP level measurement, to explore the prognostic and diagnostic value; 80 cases of the researchers are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5 were analyzed.Results In 40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cTnI, hs CRP and BNP level and the level of 40 volunteers comparison, discovered the existence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s,including patients with each index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before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in different degree lower,the condition of the patients and healthy volunteers with various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more visible difference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CTnI,hs CRP and BNP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will appear obvious change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so if a significant rise in all levels in the patients with diagnosis of phenomenon,can be carried out on the patients with diagnosis,but after treatment if the patient's level of related decline phenomenon,which means that the patient is better,can be a positive judgment of prognosis of patients.
【key words】CTnI、hs CRP and BNP;Heart failure;Diagnosis;Prognostic judgment;The value of
心力衰竭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其是不同心血管疾病發展至中末端而產生的一種情況,對于患者的健康會產生較大程度的影響,因此如何能夠對患者及時進行準確的診斷,同時對患者積極進行治療,對于患者預后同樣做出及時的判斷,就成為我們共同關注的問題。本次針對我院心力衰竭患者40例進行分析,同時和正常志愿者40例進行對比,目的在于及時探究其臨床診斷的鑒別情況,為相關工作提供參考,本次研究詳情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心力衰竭患者40例治療前后的cTnI、hs-CRP和BNP水平均進行觀察,同時選取健康志愿者40例進行cTnI、hs-CRP和BNP水平的測量;在進行本次研究前,我們均對符合條件者進行了研究概況的說明,入選的80例均為知情且同意參加研究者。心力衰竭患者女18例,男22例,年齡54.5~69.5歲,年齡均值(60.35±3.26)歲;志愿者女17例,男23例,年齡54.0~69.5歲,年齡均值(60.26±3.15)歲;比較兩組一般資料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心力衰竭患者的測定需要分別在治療前后各進行1次;測定方法為在患者空腹狀態下收集其靜脈血液,將血液標本置于無菌試管內,收集樣本完成后即刻送至實驗室進行檢驗,采用膠體金法進行cTnI的檢測,采用干式免疫熒光定量法進行hs-CRP的檢測,采用化學發光法檢測BNP[1];按照檢測結果將患者和志愿者的詳細情況分別進行記錄,以便分析。
1.3 觀察指標
心力衰竭患者治療前后的cTnI、hs-CRP和BNP水平,同時針對志愿者的各項指標水平進行觀察,按照組別記錄其平均值,并進行統計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針對心力衰竭患者治療前后的cTnI、hs-CRP和BNP水平和志愿者水平進行比較,比較可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在臨床針對于心力衰竭進行分析的過程中發現,其病情一旦發生對于患者的健康會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因此我們在基于患者臨床癥狀的表現上,必須能夠對患者采用其他相對準確的方法進行判斷,從而為臨床相關的治療和分析提供一定依據。cTnI(心肌肌鈣蛋白)在臨床中已經被多數研究認為,其對于患者的心肌情況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因此可以作為判斷心肌損傷或心肌梗死的一個標準。hs-CRP(高敏C反應蛋白)屬于一種敏感性較高的蛋白,其由人體的肝臟合成,多數研究已經證實人體如果出現創傷或炎癥反應情況,該指標水平也會出現明顯的升高,因此也可以用于對患者心肌損傷情況的判斷。BNP(B型鈉尿肽)屬于人體尿鈉肽系統中的一項指標,當人體的B型鈉尿肽出現升高現象時,則表示患者的心負荷出現升高的現象,其對于人體使用則可以起到擴張血管、利尿等作用。而如果在臨床針對于患者進行相關的檢驗或判斷過程中,根據某項單一的指標很難準確的判斷患者是否存在某種疾病,因此我們考慮通過聯合多種相關指標對患者進行檢測和判斷,從而積極根據檢測結果對患者進行治療,治療后在根據相關的特異性指標變化,分析患者是否確實出現好轉的情況。一般而言,在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發生和進展的過程中,患者的神經體液也會出現一定的代償變化情況,同時心室負荷會出現明顯的增高,此時患者體內的BNP水平則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升高現象[2]。同時心力衰竭的發生意味著患者的心肌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損傷情況,而細胞膜受損則會導致細胞漿中游離的cTnI釋放,在患者的血清水平中會出現升高的現象,當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即意味著細胞漿中的相關水平恢復正常,此時cTnI又會逐漸發生恢復的現象[3]。hs-CRP在心力衰竭發生后,其以自身獨特的靈敏性會出現相應的升高[4-5],并且和患者的心肌損傷程度存在密切的關系。因而我們進行聯合檢測,則能夠對患者做出相對準確的評價。
本次我們在研究的過程中,針對心力衰竭患者治療前后的cTnI、hs-CRP和BNP水平和志愿者水平進行比較,其中患者在治療前各項指標水平均明顯較高,經過治療均出現不同程度降低的情況,而健康的志愿者各項水平均明顯較低,且明顯低于患者治療前的情況,經過治療的患者各項水平則和健康志愿者逐漸接近,比較可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cTnI、hs-CRP和BNP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療前后的變化及其對診斷和預后判斷的價值分析發現,針對患者的不同時期和健康志愿者進行比較,通過檢驗可以發現較為明顯的差異,因此可以為臨床進行相關治療和評價提供較為可靠的依據,同時可以判斷患者的病情是否出現好轉,故cTnI、hs-CRP和BNP在心力衰竭患者臨床判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宋芙榮,孫鴻彬,彭旭輝,等.cTnI CRP和BNP聯合測定對缺血型心力衰竭患者診斷和預后的判斷價值[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4,7(2):130-133.
[2] 鄭翔宇,魯會田,李永偉.高敏C反應蛋白、心肌肌鈣蛋白I和B型鈉尿肽聯合檢測對老年心力衰竭的診斷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12(33):5996-5997.
[3] 王 慧.N-末端腦鈉肽前體、肌鈣蛋白T、超敏C反應蛋白診斷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價值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5): 127-129.
[4] 楊 杰,郭 明,張宗輝,吳茂林,吳飛飛,王 興,張亞梅,王加林,徐 標.聯合檢測CTnI、hs-CRP、NT-ProBNP對心力衰竭的診斷及預后評估[J].中國現代醫生,2013,14:45-46+49.
[5] 段秀群.CRP檢測在心力衰竭中的應用價值[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03:371-372.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