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萍娟
【摘要】目的 研究舒適護理對ICU患者心血管呼吸系統(tǒng)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ICU心血管呼吸系統(tǒng)患者62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數(shù)字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1例。對照組給予一般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舒適護理。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抑郁、焦慮情況和生活質量。結果 觀察組護理后的抑郁、焦慮評分分別為(23.34±1.69)分、(24.47±1.55)分,較對照組明顯更低(P<0.05);觀察組的生活質量量表評分為(79.95±3.08)分,高于對照組的(67.17±3.61)分(P<0.05)。
結論 舒適護理應用ICU心血管呼吸系統(tǒng)患者中,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痛苦,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
【關鍵詞】舒適護理;ICU;心血管;呼吸;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2..02
ICU多收治病情嚴重且發(fā)展較快的患者[1],常規(guī)護理效果不佳,本文旨在探討舒適護理應用于ICU心血管呼吸系統(tǒng)患者中的效果,現(xiàn)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ICU心血管呼吸系統(tǒng)患者62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數(shù)字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1例。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獲知情權,且自愿納入此次研究。對照組男16例,女15例;年齡56~78歲,平均年齡(67.38±4.69)歲。
觀察組男17例,女14例;年齡55~79歲,平均年齡(68.06±4.92)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一般護理,遵醫(yī)囑實施護理操作;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給予患者舒適護理:①原因分析,護理人員應對患者不舒適原因進行分析,如陌生感、光線、監(jiān)護儀器噪音、不良體位、疼痛、不良情緒等,為其制定針對性護理措施,以改善其心理,予以患者生理及心理舒適為目的;②心理干預,患者因病情較重常會出現(xiàn)抑郁、焦慮、擔憂等心理,護理人員應全程保持溫和語氣,以熱情、親切態(tài)度感染患者,努力消除患者的陌生感,與患者進行積極溝通、交流,寬慰患者,為其講述疾病相關知識,重點強調治療效果,消除患者顧慮,增強其信心;③環(huán)境干預,保證病房環(huán)境的舒適、安靜,保證溫濕度適宜,光線柔和,將監(jiān)護儀器音量盡量調低,以減少外界噪聲,避免患者因此產(chǎn)生煩躁、不安情緒,隔簾應使用淡綠色或淡藍色,有利于緩解患者抑郁、失眠等情況,注意保證安靜的睡眠環(huán)境,加強夜間護理,注意防寒保暖,護理期間注意動作輕柔;④生理護理,適當給予患者止痛、鎮(zhèn)靜藥物,緩解其疼痛情況,指導患者取舒適體位,對于長期臥床患者定期翻身,加強口腔及呼吸道護理,使用生理鹽水、毛刷等清潔口腔,使用霧化吸入、拍背等方法,幫助其排痰,保持呼吸道暢通,避免感染,對其飲食進行干預,加強營養(yǎng),保證均衡,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鼻飼患者則應注意輸注量及速度,溫度維持40℃以下,觀察患者感受,以便于隨時調整。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抑郁、焦慮情況及生活質量。
利用抑郁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分別對患者抑郁、焦慮情況進行評價,總分100分,以得分越低越有優(yōu)勢。生活質量采取生活質量量表評分從心理、生理、物質生活及社會功能進行評估,總分100分,得分越高則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抑郁、焦慮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抑郁、焦慮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抑郁、焦慮評分分別為(23.34±1.69)分、(24.47±1.55)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對比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生活質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生活質量量表評分(79.95±3.08)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ICU能夠有效提高心血管呼吸系統(tǒng)患者的存活概率,但同時存在著諸多新的問題,患者易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2],對護理質量的要求更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更重,常規(guī)護理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實施舒適護理效果較佳,對于患者生活質量及心理狀況的改善均有良好效果。
舒適護理是整體護理的完善,在整體護理的基礎上,以患者為中心,以舒適護理為目標,以提高患者滿意度及舒適度為基本任務?;颊咛幱趹顟B(tài)時,會造成交感神經(jīng)興奮,血壓升高、心率加快[3],極易出現(xiàn)易怒、焦慮等情緒。舒適護理通過對患者不舒適因素進行針對性分析,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保持病房環(huán)境安靜,對其不良情緒、疼痛、飲食、呼吸道等方面進行護理,促進患者達到心理及生理上的滿足感、舒適感,減少不愉悅感,對其生活質量,尤其是睡眠質量有提高作用[4]。
觀察組護理后的抑郁、焦慮評分分別為(23.34±1.69)分、(24.47±1.55)分,較對照組明顯更低(P<0.05);觀察組的生活質量量表評分為(79.95±3.08)分,高于對照組的(67.17±3.61)分(P<0.05)。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應用ICU心血管呼吸系統(tǒng)患者中,效果顯著,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痛苦,改善其抑郁焦慮情況,對其生活質量的提高具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崔艷玲.舒適護理在ICU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2,26(36):43.
[2] 王 然.舒適護理對ICU住院患者治療依從性和不良情緒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5):85-86.
[3] 吳永紅.舒適護理對ICU氣管切開患者管理的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1):42-43.
[4] 楊麗華.舒適護理對ICU患者生活質量及睡眠的影響[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5):576-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