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美霖


【摘要】目的 探究在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方法及其護理中的注意事項,總結臨床經驗。
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觀察并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為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7.5%;觀察組滿意率為92.5%高于對照組的7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主要在于幫助患者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識,在護理的過程中,應該耐心對患者進行指導,以期減少心腦血管危險事件的發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預防;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0..02
心腦血管疾病在臨床中較為常見,患者病情發生后如果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對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會產生嚴重威脅,因此及時的干預就是關鍵所在。由于該病的病程往往較長,因此我們必須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使得患者的生活質量得以提高。本次選取我院收治的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患者80例進行護理,分別采用不同方法對患者進行護理,旨在提高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護理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女18例,男22例;年齡51.5~73.5歲,平均年齡(61.35±1.65)歲;觀察組女17例,男23例;年齡52.5~74.5歲,平均年齡(61.95±1.23)歲。兩組患者年齡和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患者介紹醫囑,同時告知患者需要按照醫囑進行用藥,對于日常生活中和疾病存在相關疑問的健康問題,可以及時向醫護人員進行詢問。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即對于患者進行用藥重要性的闡述,例如可以幫助自身穩定的改善狀況[1];同時對于患者進行運動指導,即按照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簡單運動,患者的飲食也應該盡量保持清淡,注意合理飲食,避免暴飲暴食和高糖高脂肪等食物的攝入,調節自身的血液膽固醇[2];并且密切關注患者的臨床情況。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的臨床情況進行觀察,統計兩組心腦血管意外事件的發生率;同時對于患者的滿意率進行調查,滿意與否包括很滿意、較滿意和不滿意,總滿意率=很滿意率+較滿意率[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心腦血管不良事件比較
觀察組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為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滿意率比較
觀察組滿意率為92.5%高于對照組的7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心腦血管疾病是臨床中相對常見的疾病,患者的發病多數會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例如患者的飲食結構不合理,可能導致其身體各項指標出現明顯偏差,同時情緒如果過于激動,可能會引起血壓急劇升高等現象,威脅患者生命健康。
因此我們在對于心腦血管疾病進行干預的過程中,對患者進行相關的藥物治療同時施加有效的護理也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本次我們對我院80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分組進行護理干預,對照組只進行常規護理,但結果一般;觀察組在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引導患者樹立正確的飲食觀念和運動觀念,同時在日常生活的過程中,摒棄不健康生活習慣,利用健康知識對自身的行為進行一定程度的約束,例如合理控制飲食等,使得自身的情況得到較好的改善,同時降低危險事件的發生率。本次研究結果中,觀察組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為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7.5%(P<0.05)。觀察組滿意率92.5%高于對照組72.5%(P<0.05)。充分說明健康指導和教育對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主要在于幫助患者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識,在護理的過程中,應該耐心對患者進行指導,以期減少心腦血管危險事件的發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章承萍.心腦血管疾病非藥物一級預防的社區護理指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33):187.
[2] 鐘國芳.秋冬季易發心腦血管疾患的預防及護理[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8(20):301.
[3] 陳秀麗,劉麗新.社區健康教育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與護理[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12):34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