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心理及康復護理干預在老年腦血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腦血栓患者11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法將其分為干預組和常規組,各57例。干預組實行心理及康復護理干預,常規組實行常規護理,實驗結束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恢復狀況。結果 通過比較發現,干預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恢復狀況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老年腦血栓患者實行心理及康復護理干預可取得較好的效果,促進患者的恢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心理;康復護理干預;老年腦血栓患者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2..01
腦血栓多發于老年患者,是臨床常見的疾病類型,會對老年患者的神經功能再乘很大的傷害。腦血栓患者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礙,還會導致患者的四肢活動出現障礙,若不能進行及時的救治,就會導致患者偏癱,甚至會出現殘疾的狀況,對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1]。本次研究主要選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腦血栓患者114例作為研究對象,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腦血栓患者11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法將其分為干預組和常規組,各57例。干預組年齡57~78歲,平均年齡(67.5±10.5)歲。常規組年齡61~76歲,平均年齡(68.5±7.5)歲,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干預組實行心理及康復護理干預,常規組實行常規護理,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1.2.1 常規護理
由于老年腦血栓患者較為特殊,在接受治療之后,為防止壓瘡的發生要經常幫助患者改變體位,要為患者按摩受壓迫時間較長的一側身體,保證血液循環的順利運行。
1.2.2 心理護理
腦血栓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不利于治療的順利進行。護理人員應該主動與患者溝通及交流,幫助患者疏通心理障礙,讓患者了解治療的重要性,鼓勵患者積極的接受治療,進而建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1.2.3 康復護理
待患者的生命體征恢復正常之后,護理人員應該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不同的康復鍛煉計劃,幫助患者進行最簡單的鍛煉活動,然后根據熟練程度加深難度,可鍛煉患者的語言功能以及肢體功能,使患者的語言功能得以恢復,還可以增強患者的肢體協調能力[2]。
1.3 觀察指標
采用自制評分表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恢復狀況。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恢復狀況包括治愈: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有所好轉;無效: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無任何改變。
1.4 統計學方法
此次實驗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13.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對比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恢復狀況發現,與常規組患者相比,干預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8.2%,高于常規組86.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腦血栓是腦梗死常見的現象,多發于老年患者,且發病較急,病程較長,主要是因為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大,腦動脈以及皮質支動脈不斷地出現粥樣硬化的現象,造成腦部血管壁變厚,血管腔內發生堵塞導致血栓的出現,若不能及時的救治,患者的腦部就會出現血循環障礙,導致其腦部嚴重的缺血以及缺氧,進而造成腦梗死的發生。腦血栓患者發病初期主要表現為血管出現動脈粥樣化,血壓也會升高,體內紅細胞以及血小板的數量也會明顯的增多,導致腦血管發生痙攣等。患者在睡眠的狀態下多發此病,由于腦部血管受損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語言功能障礙以及肢體功能障礙,對患者正常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不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為避免患者出現腦梗死的現象,對其進行及時的治療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治療的的過程中實行護理干預對治療的順利進行有一定的作用。此外,實行康復護理干預還可以幫助患者恢復語言功能以及肢體功能,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有顯著的作用[3]。
綜上所述,對老年腦血栓患者實行心理及康復護理干預可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促進患者的恢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喜英.心理護理干預在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3):567-568.
[2] 許曉崴,趙冬梅.心理及康復護理干預在腦血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6):263-264.
[3] 李 丹.老年腦血栓患者的心理狀況及心理護理干預方法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48):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