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超

【摘要】目的 觀察小兒肺炎利用中醫辨證治療的治療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小兒肺炎患者58例為研究對象,以隨機的方式分組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29例。對照組采用西醫治療,研究組采用中醫辨證治療,比較兩組患兒的治療療效。結果 研究組的總有效率為96.55%,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5.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小兒肺炎的治療中采用中醫辨證療效高,見效快。
【關鍵詞】中醫辨證;小兒肺炎;治療療效
【中圖分類號】R2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1..02
小兒肺炎在臨床兒科中十分常見,發病快,且病情變化迅速,容易反復發作[1]。常規的治療一般采用西藥抗生素治療,患兒往往產生耐藥性,而且對于病毒感染性肺炎療效不是很理想。由于小兒的肺臟嬌嫩,內外不固,使得肺氣失宣,因此中醫的治療原則為宣肺化痰和止咳平喘,隨著中醫辨證論治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醫生開始采用中醫辨證治療[2]。我院近年來對小兒肺炎也使用了中醫辨證治療,療效滿意,現就此展開研究,以進一步探討其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小兒肺炎患者58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29例。對照組男16例,女13例;年齡4個月~11歲,平均年齡(6.45±1.24)歲;病程3~7天,平均病程(5.24±0.47)天。研究組男17例,女12例;年齡6個月~10歲,平均年齡(6.32±1.24)歲;病程4~8天,平均病程(5.38±0.35)天。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選擇的治療藥物是阿奇霉素、注射用青霉素鈉、頭孢呋辛鈉、紅霉素等抗生素,在抗感染的基礎上,再給予退熱藥物治療,配合補液、止咳化痰等治療,1個療程為1周,共治療1周。
1.2.2 研究組
選擇的治療藥物為中藥,根據患兒的證型給予中醫辨證治療。對風熱犯肺型,主要給予清熱化痰、辛涼宣肺藥物,比如劑方銀翹散合麻杏石甘湯加減,藥物組成有:連翹、麻黃、杏仁、生石膏、牛蒡子、魚腥草、銀花、桔梗、蘆根、甘草;對風寒閉肺型,主要給予化痰止咳、辛溫宣肺藥物,如利用生姜和陳皮用開水沖泡后服用;對痰熱閉肺型,主要給予清熱滌痰、開肺定喘藥物,比如劑方五虎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加減治療,藥物組成有:葶藶子、生石膏、炒杏仁、炙麻黃、細茶、生姜、甘草、大棗;對于正虛邪戀型,主要給予養陰清肺藥物治療,比如劑方沙參麥冬湯加減,藥物組成有:北沙參、麥冬、玉竹、桑葉、天花粉、扁豆、生甘草。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兒的治療療效,療效指標分為①治愈:臨床癥狀完全消除,肺部啰音消失,在X線片檢測肺部炎癥病灶完全吸收;②好轉:經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肺部啰音減輕,X線片檢測肺部炎癥病灶部分吸收;③無效:經治療后臨床癥狀仍然存在,肺部啰音沒有減輕,X線片檢測肺部炎癥病灶未吸收[3]。臨床總有效率=治愈率+好轉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研究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6.55%,高于對照組的75.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小兒肺炎在中醫學中屬于“溫病”、“咳嗽”的范疇,是因為外感風邪入侵,犯于肺,肺降不宣,肺中有痰液瘀滯,從而阻礙氣道而引起的。該病一般分為風熱犯肺型、風寒閉肺型、痰熱閉肺型、正虛邪戀型,其中風熱犯肺型的癥狀主要表現為發熱、出汗、咳嗽、咳痰、咽部赤紅、面赤唇紅、脈數且浮滑;風寒閉肺型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呼吸氣急、惡寒怕冷、嗆咳、舌苔薄白、指紋浮紅、脈浮緊;痰熱閉肺型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咳嗽咳喘、壯熱煩躁、痰液粘稠呈黃色、口唇青紫、大便干燥;正虛邪戀型臨床癥狀表現為神情疲發涼、低熱起伏、舌苔淡白、脈細無力。常規西藥雖然能夠改善患兒的癥狀,但是患兒容易產生耐藥性,導致治療療效不佳,而且西藥相比于中藥對機體的傷害更高,所以近年來,我院對小兒肺炎主要應用中醫辨證治療。中藥湯劑能夠更快地達到祛邪扶正、陰平陽秘的療效,改善肺炎癥狀。本次研究中,我院針對小兒肺炎患者的不同證型予以不同的辨證治療,其治療療效顯著,相比于常規的抗生素等西藥治療,總有效率更高,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 丁明厚.探討中醫辨證分期內外合治小兒肺炎喘嗽的治療療效[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2):182-183.
[2] 吳玉紅.中醫辨證施護在小兒肺炎患者中的臨床應用觀察[J].醫學信息,2015,28(43):367.
[3] 尤士軍.中醫藥辨證論治小兒肺炎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6,4(05):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