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超
【摘要】目的 探索對小兒心肌炎采用生脈散辨證加減聯合西醫常規進行治療的療效。方法 按自愿原則抽選2014年9月~2015年9月于我院接受診治的心肌炎患兒146例作為研究樣本,并將其隨機分為單一組與雙重組,各73例。給予單一組患兒西醫常規治療,對雙重組患兒在前組患兒的治療基礎上聯合生脈散辨證加減法進行輔助治療,并對兩組患兒的治理療效進行記錄比較。結果 單一組患兒靈驗15例,起效39例,失效19例,臨床總有效率為73.97%;而雙重組患兒靈驗29例,起效43例,失效1例,臨床總有效率為98.63%。對比兩組患兒的治療效率,后者遠大于前者,且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西醫常規治療與生脈散辨證加減法相結合對心肌炎患兒進行診療,其效果理想,值得大力推廣。
【關鍵詞】生脈散辨證加減;西醫;小兒心肌炎;療效
【中圖分類號】R725.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2..01
臨床上將人體彌漫性炎或心肌局灶性炎引發的病變稱為心肌炎[1]。間質炎性細胞浸潤導致心肌壞死及變性為該疾病的主要特征。心肌炎可導致一系列心腦血管疾病并發,且心肌炎是兒童較為常見的一種內科疾病。因其患者不同從而使其實際病情輕重不一,程度較為輕者目前癥狀尚不明確,嚴重者可因引發心律失常以及急性心力衰竭而導致死亡。本文在對心肌炎患兒的常規西醫治療中,進一步采用生脈散辨證加減方法輔助治療,就其聯合治療的效果予以全面探究,并作以下相關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按自愿原則抽選2014年9月~2015年9月于我院接受診治的心肌炎患兒146例作為研究樣本,并將其按隨機原則分為單一組與雙重組,各73例。單一組女31例,男42例;年齡1~9歲,平均年齡為(4.53±1.29)歲;病癥程度:重度18例,中度21例,輕度34例。對兩組心肌炎患兒的基礎資料予以分析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開始治療前均由相關護理人員對兩組患兒進行心理疏導等全面性護理。對單一組患兒采取常規西藥治療手段,使用5%的葡萄糖注射液(河南太龍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3508)100 mL稀釋維生素C注射液(國藥集團容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3393)后對患兒進行靜脈滴注,堅持使用14天,1次/d。基于前組患兒的基礎予以雙重組生脈散加辨證減療法進行聯合治療,其藥方和用法用量分別為:①黨參30 g、麥冬15 g及五味子10 g,辨證加減:瘀血癥狀者:各添加丹參15 g和炙甘草;心氣不足者輔以炙甘草15 g。②連續使用14天,100 mL/次,2次/d,清水煎服[2-3]。
1.3 療效判定標準
靈驗:患兒接受治療后心酶5項水平恢復正常,且所有臨床癥狀均全部改善;起效:患兒在治療后心酶5項水平逐漸回歸正常范圍,且臨床病癥有所好轉并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緩解;失效:經一系列診治后,患兒病情以及臨床癥狀無任何見效,且病情惡化。臨床總有效率=靈驗率+起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選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對兩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雙重組與單一組心肌炎患兒的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98.63%和73.97%,前者臨床總有效率療顯著優于后者,且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結 論
對心肌炎患兒使用大劑量經過葡萄糖注射液稀釋的維生素C是臨床上最為常規和多見的治療方式,通過大量的維生素C對患兒心肌細胞產生一定的氧化作用,從而達到中和并清除自由基以增強患兒心肌代謝功能的目的,此為其常規西醫的治療原理[3]。其雖能夠取得相應的療效,但有科學研究數據表明,常規西醫治療法所獲得的治理成果,目前無法滿足患者的治療需求,亦未達到醫學界對療效的滿意程度。而生脈散辨證加減療法充分發揮其益氣養陰的作用并通過辨證加減治療,可大大增加患兒益氣養心的功效。就本文探索結果而言,在兩組心肌炎患兒的臨床總有效率中,雙重組患兒治療效果明顯在很大程度上高于單一組患兒,且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簡而言之,同時將生脈散辨證加減法與常規西醫治療相結合為心肌炎患兒進行雙重診治,可獲得十分可觀的治理療效,臨床應大力運用。
參考文獻
[1] 魏 會.生脈散辨證加減聯合西醫常規治療小兒心肌炎的療效觀察[J].醫學綜述,2015,21(20):3792-3794.
[2] 梁素紅.生脈散辯證加減治療小兒心肌炎效果觀察[J].藥物與人,2014,27(08):68.
[3] 盛愛棉.生脈散辨證加減佐治兒童病毒性心肌炎效果比較[J].內蒙古中醫藥,2014,8(1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