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辰祥
摘 要:新詩用韻的功能為詩論者所忽視;然而詩韻自成系統,是詩中不可忽視的因素。以卞之琳為代表的新詩人,在詩韻的排列上作出許多嘗試;新詩韻的作用就在于減輕意義的重量,使詩歌獲得超越意義的審美效果。
關鍵詞:新詩 用韻 語音時間 卞之琳 審美效果
一、關于新詩用韻的幾種態度
關于新詩用韻,有的作家持反對的態度。戴望舒說:“韻和整齊的字句會妨礙詩情,或使詩情成為畸形的?!?①他認為“詩不能借重音樂,要去了音樂的成分”,②而韻恰好是最具有音樂性的成分。戴望舒似乎并不因此反對詩有韻律,只是“詩的韻律不在字的抑揚頓挫上,而在詩的情緒的抑揚頓挫上,即在詩情的程度上” ③“新詩最重要的是詩情上的nuance而不是字句上的nuance” ④。
有的作家則保持中立。朱自清在《新詩雜話》里專門辟出《詩韻》一章,第一段就說:
再說舊詩詞曲的形式保存在新詩里,除少數句調還見于初期新詩里以外,就沒有別的,只有韻腳。這值得注意。新詩獨獨的接受了這一宗遺產,足見中國詩還在需要韻,而且可以說中國詩總在需要韻。②
有的論者則選擇忽視。奇怪的是,持這一態度的詩論者中常有支持格律運動的。聞一多在《詩的格律》里說:
詩的所以能激發情感,完全在它的節奏;節奏便是格律。莎土比亞的詩劇里往往遇見情緒緊張到萬分的時候,便用韻語來描寫。歌德作《浮士德》也曾用同類的手段,在他致席勒的信里并且提到了這一層。韓昌黎‘得窄韻則不復傍出,而因難見巧,愈險愈奇……③
音尺作為漢語格律的主要來源是不充足的。朱光潛有言:“中國詩的節奏有賴于韻,與法文詩的節奏有賴于韻,理由是相同的:輕重不分明,音節易散漫,必須借韻的回聲來點明、呼應和貫串?!?④
實際上,現代詩韻自成系統,其功能與語義、意象的作用是平行的而非附屬的。西人蘭色姆在《新批評》里說:
韻律是詩文中的一個突出要素,在散文中則告闕如。我認為,對于已窺堂奧的讀者,它應似一個必然要求,在字句的推敲中,它所起的決定作用足以影響邏輯話語。但是由于邏輯仍然存在,于是在同樣的文字中同時存在一個語音文本和一個語義或邏輯文本。⑤
我將以他的意見為基礎,以卞之琳的詩歌為例,說一下我所認為的詩韻功能,集中在韻對時間與空間兩個宏觀層面的調控功能上。
二、押韻的功能——以卞之琳詩為例
詩有兩種時間:語義時間和語音時間。詩的語音時間未必符合語義時間。而腳韻由于其特殊的位置,往往最能夠調控語音時間的行進。具體來說,這種調控就是延續和中斷。上下兩詩行,如果葉韻,時間就得以延續;如果換韻,時間就會中斷。時間的中斷,往往會加強空間的效果,所以韻的使用也具有空間性效果。
(一)ABBA韻式
先看《苦雨》一詩:
茶館老王懶得沒開門;
小周躲在屋檐下等候,
隔了空洋車一排檐溜。
一把傘拖來了一個老人——
“早啊,今天還想賣燒餅?”
“賣不了什么也得走走?!?⑥
這首詩前四行押韻,韻式為ABBA,通稱“抱韻”。這一韻式的特點,是在整體斷裂的時間中,夾雜著一個完整的時間片段。但短暫的時間的捏合,卻顯示出整體上的斷裂感。這首詩最后兩行不押韻,進一步加強了時間斷裂的效果。讀者仿佛能感受到時間停滯了的沉悶。而沉悶的效果,與詩的語義相協調:
連續的雨天沒有茶客,也沒有叫車的,沒有人要買燒餅。二人卻執著地‘等……事實上他們知道等也差不多是空等,這個無望等待的小片段,已經具有人生的象征意味。⑦116
ABBA韻會進一步縮減為ABA韻。這一韻式抽去了完整的時間片段,時間斷裂感更明顯?!逗埂分芯筒捎昧诉@個韻式:
一爐火。一屋燈光(A)
老陳捧著個茶杯,(B)
對面坐的是老張。(A)
老張銜著個煙卷。(C)
老陳喝完了熱水。(B)
他們(眼皮已半掩)(C)
看著青煙飄蕩的(D)
消著,又(像帶著醉)(B)
看著煤塊很黃的(D)
這首詩每三行為一個押韻單元,韻式為ABA、CBC、DBD……以此類推。每一單元內第二行都押i韻,一、三行同一單元內押韻,不同單元押不同韻。從形式上看,同一單元內既不能形成完整的時間片段,不同單元又因為一、三句押不同的韻,因而幾乎失去了時間上的聯系。而這首詩在語義恰是強調場景(空間)以及場景間的對比:
像《寒夜》這樣小說化的戲劇性場景,完全通過客觀場景的敘述與描寫,通過場景中不同成分的對立關系傳達詩人內心的感觸。寒夜對爐枯坐,無所事事,無所思慮,懶散而悶昏,舒適且將消融于那點微醺,突然一句鐘聲,一聲‘下雪了,真大,直似棒喝,得一激靈,頓覺一股森寒之氣逼人而來,帶點欣喜,帶點驚悚,此種意味,可意會而難盡以言傳。⑦115
(二)AABA韻式
唐湜所指出的,在《九歌》中就已出現了該韻式,而“四行押‘AABA的腳韻,還大大影響了后代詩的音韻組織?!?⑧這種影響到了新詩人那里還存在著。舉卞之琳兩首詩為例:
《歸》
像一個天文家離開了望遠鏡,
從熱鬧中出來聞自己的足音。
莫非在自己圈子外的圈子外?
伸向黃昏去的路像一段灰心。⑨
《第一盞燈》
鳥吞小石子可以磨食品。
獸畏火。人養火乃有文明。
與太陽同起同睡的有福了,
可是我贊美人間第一盞燈。⑩
這種韻式的特點,是在時間整體的延續中有一個小的中斷,中斷后又復歸于和諧。這里的中斷往往提示了上升或轉折的動機?!稓w》之中,前一、二行構成一個明喻,第四行構成一個明喻,第三行卻沒用喻,是疏遠了感性形象的的玄思,詩意在這里得到了哲理化的上升。然而這一行詩的美感卻不在它的結構功能中。第三行由于不葉韻,導致語音時間中斷,使得這一行詩自然地從行進著的整體時間中脫離了出來,形成一個獨立的空間。這一獨立空間容易引起“凝視”的審美效果。從詩的藝術手段上講,這一行也正是從意象的“熱鬧中”出來,如一個局外人,凝視自己的內部生命。在《第一盞燈》中,如果關注語義時間的話,則“鳥吞……食品”,“獸畏火”在先;“人養火……文明”,以及“可是……第一盞燈”是過去。第三行對第二行構成一個倒敘。其時間點在過去。它是從人類文明發軔的時刻向過去回顧,所以在邏輯上,第三行隸屬于第二行。可語音時間在第三行中斷了,從而使它掙脫了前一行的邏輯約束,并與后一行相斷裂。原本第三行只是為襯托第四行中“第一盞燈”的價值。然而因為它位于時間斷裂處的獨立空間中,這行詩自身的美感被強化了:人在未有文明之時,雖受自然束縛,然而與萬物為一;等有了“第一盞燈”,卻已離開了自然,成了孤獨的個體?!芭c太陽同起同睡”一句會讓現代人產生對于過去的“鄉愁”。因而此詩雖試圖傳達對于“第一盞燈”的信仰,然而與主旨不符的第三行卻因為處在獨立空間之中,產生了引人“凝視”的效果。
(三)AABB韻式
如《寂寞》:
鄉下小孩子怕寂寞,
枕頭邊養一只蟈蟈;
長大了在城里操勞,
他買了一個夜明表。
小時候他常常艷羨
墓草做蟈蟈的家園;
如今他死了三小時,
夜明表還不曾休止。
AABB韻很能體現時間的完整性,然而這完整性體現在單個的時間片段上,不同時間片段間卻是割裂與對抗。這一首《寂寞》以四個完整的時間片段構成,片段之間界限分明。而語義時間卻是綿延著。一二行與三四行在語義上有一個表示時間行進的詞:“長大了”;而五六行與七八行也有表示時間前后相繼的詞:“小時候”和“如今”??墒钦Z音時間,卻由于韻腳的轉換,截斷了時間的自然延續,延展著的語義在時間上成了并列著的東西。于是重要的不再是前后相繼的事實,而是事實之間的關系。界限分明的押韻片段將語義單位間的關系,從時間中直接抽出,將其壓縮;語義片段間的對立因而得以是濃縮的、提純的。再回到這首詩的語義上,會發現每段的后兩行不僅是前兩行在時間上的延續,而且還是一、二行語義程度的加深,甚至可以說后兩行是隱喻,指涉前兩行的內容。押韻的作用就在于割斷了這樣一種指涉的關系,使作為喻體的后兩行脫離喻本即前兩行,而獲得獨立。讀者因此能夠關注詩歌形象本身,而不至于受形式邏輯的束縛。
三、結語
新詩韻的排列方式是最不同于舊詩的。以卞之琳為代表,新詩詩人在韻的排列上作了許多實驗。盡管有些韻式舊詩詞也有,然而那多是對現成的調子,進行模式化的使用,不像新詩的韻式那樣具有獨創性的文本價值。新詩韻式的主要作用是通過語音時間的延續與中斷,對語義進行分割。這種分割既為語義提供了文本實現形式,又扭曲了語義的自然狀態,從而降低了語義的重要性,迫使讀者能夠關注語義之外的純屬于詩美的因素。
注釋
① 戴望舒.詩論零扎[A]//戴望舒.望舒草[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59.
② 朱自清.新詩雜論[M].三聯書店,1984:106.
③ 聞一多.詩的格律[A]//晨報副鐫[J].1926(56).
④ 朱光潛.詩論[M].三聯書店,1984:193.
⑤ 蘭色姆,著.王臘寶,張哲,譯.新批評[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20.
⑥ 卞之琳.苦雨[A]//魚目集[A].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3:21.//劉祥安.卞之琳:在混亂中尋求秩序[M].北京:文津出版社,2007:15-116.
⑦ 劉祥安.卞之琳:在混亂中尋求秩序[M].北京:文津出版社,2007.
⑧ 唐湜.新意度集[C].三聯書店,1990:26.
⑨ 卞之琳.歸[A]//十年詩草[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51.
⑩ 卞之琳.第一盞燈[A]//十年詩草[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61.
11 卞之琳.寂寞[A]//十年詩草[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25.
參考文獻
[1] 戴望舒.望舒草[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2] 廢名,著.陳子善,編訂.論新詩及其他[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3] 朱自清.新詩雜論[M].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社,1984.
[4] 聞一多.詩的格律[J].晨報副鐫,1926(56).
[5] 朱光潛.詩論[M].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