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婷
摘 要:本文通過對清代俠義小說《兒女英雄傳》一書中前二十回的疑問句進行窮盡式的調查,具體考察了《兒》中的反復問句的類型和特點;并且以《兒》書中的反復問句為參照,初步進行了些共時和歷時的探討,指出了其對現代漢語反復問句的影響。
關鍵詞:《兒女英雄傳》 反復問句 正反選擇問句
關于疑問句的研究在漢語語法研究中歷來是一個重要部分,正因為如此,其中的爭議也很多,而爭論最大的則是疑問句中的反復問句(又稱正反問句)。這里筆者以《兒女英雄傳》(以下簡稱《兒》)為對象,對書中前二十回中的反復問句作一詳盡式的調查,從中考察《兒》的反復問句的一些特點,并從歷時和共時的角度初步對反復問句的發展情況進行了探討。
由于關于疑問句的分類標準歷來頗有爭議,在此,為方便文章的敘述,筆者采用朱德熙先生提出的“疑問句轉換系統”的分類標準,即把疑問句分成是非問句、特指問句和選擇問句三類。“同時,把反復問句看成是一種特殊的選擇問句。”
《兒》前二十回中共有疑問句1273句,其中選擇問句有104句,占8.2﹪。而選擇問句中反復問句有82句,占78.8﹪。由此可見,雖然在整個疑問句系統中,反復問句所占比例不是很高,但作為選擇問句的一種形式,它卻占了相當大的比重,通過對它的研究,我們可以對疑問句中的選擇問句這種重要形式有個初步的了解,也有利于我們對疑問句的進一步探討和把握。
《兒》中反復問句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K·VP式
這類形式的反復問句共29句,在調查的二十回的反復問句中,占35.4﹪,是進行反復問的一種重要形式。具體可分為三類:
(一)可VP式
這種句式共25句,是KVP式的最主要的部分。例如:
(1)你可知道他怎么講?
(2)可是不要命喝粥了?
(3) 十三妹姑娘可有甚么交代?
(4)父親這一向身子可安?
(5) 你可記得他的生辰八字?
(6) 請示老爺可使得?
(7)你道可好?
(8)你前日給我作的那件孝衣可還在手下?
“可VP式”由“可”加“VP”構成,其中的“VP”可以是動詞性的也可以是形容詞性的,并且“VP”都是肯定的一面“A”,句中不出現“非A”的部分。這類句式在現在的方言中有著很好的體現,朱德熙先生在1985年討論漢語方言中的兩種反復問句時就對“可VP”式進行了探討,并在學術界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二)可·VP不VP
這種句式共有6句,分別是:
(1)外面見見光,可好不好?
(2)這姓褚的可是人稱他褚一官的不是?
(3)可是我特來救安公子,不是特來救你的不是?
(4)你可認識他不認識他?
(5)只不知姑奶奶可識字不識?
(6) 你先說他到底可是你的仇家不是你的仇家?
這類句式是由“可VP”與“VP不VP”型反復問形式結合使用而成。結構可分析為“可”加“VP不VP”,其中“不”前后項的“VP”可以是簡單的謂詞,如例句①,也可以是復雜的謂詞性短語,如④、⑥,也可兩者兼而有之,如②、③、⑤。也就是說VP可以是復雜形式,也可以是一種省略的結構形式。
(三)個·VP不VP
這種句式在前二十回中只有一句,即:
(1)只是我先要問你個愿意不愿意?
這種句式和“可·VP不VP”式結構和特點基本一致,區別只是“VP不VP”前的是“個”不是“可”,這和現代方言的用法類似。朱德熙先生在《漢語方言中的兩種反復問句》中指出現代方言中,有的方言的反復問句是“可VP式”,如蘇州話;有的方言則是“格VP式”,如昆明話。朱先生將這種形式歸結為“K·VP”型。由此可見,這里的“個·VP不VP”和第二類的“可·VP不VP”型其實是一種形式的變體,這里可以將其歸納為“K·VP不VP”型。因在所調查的內容中這類句式出現不多,可見當時在當時并不具有普遍性和廣泛性,可能存在在當時的一些方言中。
二、VP neg VP
這類句式共有53句,占整個反復問句的64.6%,可見這種形式的句子是構成整個反復問句的主體,也是整個反復問句的核心。可細分為五類:
(一)VP不VP
“VP不VP”型是反復問句最主要的格式,調查中共有24句,占“VP neg VP”型句式的45.3﹪,三分之一還多,由此,“VP不VP”型在反復問句中的重要性也可見一斑。這種句式在“不”的前后出現的VP項都是完全一樣的兩項,換句話說后項VP是完整的前項VP的再現,例如:
(1)行李卸不卸呀?
(2)你知道不知道?
(3)你說這個主意高不高?
(4)只說愿意不愿意?
(5)你想我這話是不是?
(6)你老挪到后頭去好不好?
(7)他在家不在家?
(8)腳步兒站得牢不牢?
這種句式中的VP可以是動詞性的,也可以是形容詞性的;可以是謂詞,也可以是謂詞性的短語,結構靈活且對稱,是反復問句的典型代表。
(二)VP neg V
這類句式前項VP較復雜,一般為謂詞性短語,而后項則很簡單,往往為一個動詞,應視為前項VP的縮略形式。例如:
(1)可不知你老人家里有這東西沒有?
(2)二叔聽我們是沒心眼兒不是?
(3) 你想是這么著不是?
(4)你見人家不見?
(5)還要甚么不要?
從例句中可以看出,除了例句①外,其他三句都是“VP不V”型,只有①句為“VP沒V”。由此推斷,首先《兒》中這種類型的反復問句為數不多,此種用法并不普遍;其次,對于存在的此類用法,也以“VP不V”型為主導,“VP沒V”型是少數,處于弱勢。
(三)V也不V
這種句式結構接近于“VP不VP”,不同在于它在前項V之后、“不”之前有個“也”,例如:
(1) 你道我說的錯也不錯?
(2)知他肯也不肯?
(3)你道愚伯父猜得是也不是?
由例句可以看出這種句式中的V都是形式簡單的謂詞,沒有復雜的結構。其中的“也”起拉長前項音節的作用。這種句式出現的很少,二十回中僅有上述三例,可見此種用法在當時并不普遍使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個例句:
(4)褚一官在家也不?
這一句結構上與“V也不V”相似,但是后項已省略,句式結構更為簡單,二十回中僅見這一例。
(四)VP·VP′
這種句式的特點是直接由兩項VP、VP′構成問句,并且VP和VP′之間關系密切,“VP′”即是“非VP”。從這一點看,似乎有點類似于“VP不VP”的結構,因為“VP不VP”就是由VP和“非VP”構成的。但事實上兩種句式并不一樣,先看例句:
(1)可不知使得使不得?
(2)你們聽聽,有理無理?
(3)可不知你們四位信得及信不及?
(4)我學得會學不會?
(5)你說這個事你作得出來作不出來?
在這五個例句中,VP和VP′就是A與非A的關系,并且除了例句②之外,其他四句無一例外都是動補結構充當的VP,否定形式VP′中,否定的重心不在V本身,而在補語部分。
(五)VP沒有
這種句式其實是一種縮略式,為“VP沒有VP”的縮略形式,例如:
(1)你清定了幕中的朋友了沒有?
(2)見著他沒有?
(3)問的有些意思沒有?
(4)你們當家的在家里沒有?
(5)聽見了沒有?
(6)你來的時候太太動身沒有?
從例句可以看出,“沒有”后面的VP已經省去,整個反復問句的句式顯得很簡單。這類型的句式在“VP neg VP”型的反復問句中其實也是一種較為典型的句式,在方言、口語中很常見。
(六)VP不曾
這類句式和“VP沒有”極為相似,不同的只是以“不曾”取代了“沒有”,例如:
(1)你都聽明白了不曾?
(2)應交的官項都有了不曾?
(3) 我昨日叫華忠要的東西趕上了不曾?
這類句式實際上可以和“VP沒有”一起歸納為“VP neg”型。
通過對《兒》前二十回中反復問句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清代的反復問句形式已經十分豐富。在現代漢語中存在的反復問句的主要形式如“VP neg VP”,在當時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在口語成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現代漢語反復問句的一些源流及發展狀況。
歷時的看,反復問句的使用呈由弱到強的發展趨勢,明清以前并不是選擇問句的主流句式,而在明清時期,反復問句在選擇問句中已占有主導的地位,這一點由《兒》中的反復問句所占的比例可窺一斑。
通過對《兒》的反復問句的研究可以進一步了解近代漢語中的反復問句的情況,這將有助于我們解決漢語語法學中一些存在爭議的問題,如疑問句的分類問題,K·VP 式的歸類問題等。
參考文獻
[1] 文康.兒女英雄傳[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
[2] 傅惠鈞.明清漢語正反問的分布及其發展[J].古漢語研究,2004(20).
[3] 傅惠鈞.《兒女英雄傳》選擇問句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2000.
[4] 朱德熙.漢語方言里的兩種反復問句[J].中國語文,1985(1).
[5] 邵敬敏.現代漢語疑問句研究[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