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靜波
摘 要:本文從ESP教學發展趨勢的角度,提出教學行動研究是大學英語教師從ESP向EGP角色轉變的教育科研方法并淺析了其行動策略與途徑,以順應大學英語教學與改革方向并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關鍵詞:ESP 教學行動研究 教師專業化
一、研究背景
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簡稱ESP)方面的教學將是21世紀英語教學的重要發展的趨勢。ESP教學將是我國今后大學英語教學與改革的主要發展方向,ESP也必將成為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知識與發展的新方向。通用英語(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簡稱EGP)的教學重點將逐漸地、有計劃地由高等院校轉入中學階段進行教育學習,而大學英語在這一重要的轉型期,大學英語教師的知識結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調整和發展的機會,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積極地應對并對自身的現有的知識結構進行更為清楚地梳理與認識,了解并結合自己所在院校的其他專業課程,去探尋適合自身的專業發展方向并做出認識與知識上必要的調整[1]。
大學英語課程向ESP課程發展,要使原有的教學與相應的學科專科課程內容融合與相互滲透,不斷地擴大教師知識的專業化與綜合化,使得英語語言學科與有關學科間的體系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間緊密聯系的。在ESP的教學過程中,單項的學科知識與技能無法滿足其教學需求,需要對所授內容有全面的見解與探索。大學英語教師在從ESP到EGP角色轉變的過程要注重自我提升,從多方位、多層次的領域不斷地學習、掌握教學內容。教師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中探究各學科知識的共融性與互通性,不斷地構建出自我知識技能體力體系與方法策略 [2]。
二、理論基礎
根據Jordan的觀點:在某一領域的研究,其中一個目標是了解中心的情況,重要的是能夠清楚地認識到,我們必須堅持教師的發展,他們是ESP課程成功的關鍵[3]。ESP教學是“一個專業的挑戰”,這需要“卓越的教師”。如何才能使研究應用于ESP教學本身,構建教研研究和教學實踐中的橋梁,讓學術研究與教學實踐相共融?這是一個問題。國內外大量的實踐表明,行動研究就是這樣一種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的教育科研方法。行動研究為教師提供了學習的機會,但最好的方法是與自主學習相結合。外語教師需要在此基礎上開展行動研究,不僅僅是面臨ESP課程的挑戰,更是自我教學技能提升、教師生涯發展專業化的需求。
行動研究強調教師是教學實際的探究者,其意圖是解放的,目的是增強教師的專業能力,促進個人和專業成長,增強教師對生活的感知,發展教師對研究的積極態度,進而縮短研究與實際教學之間的差距。行動研究提倡鼓勵教師對自己的學習和研究進行描述和解釋。這樣做,可以找出自己行動實踐中的不足,并加以改進自己的做法。行動研究給教師提供了機會和專業發展的框架,主要是發展教師的反省與反思的能力,使他們能檢驗未被論證的理論,進一步了解學校和教學的復雜性,提高教學質量和專業發展。行動研究為教師提供了學習的機會,但最好的方法是與自主學習相結合[4]。外語教師需要在此基礎上開展行動研究,不僅僅是面臨ESP課程的挑戰,也是自身專業化發展的挑戰。
三、行動策略
EGP教師應在任職之前接受短期的相關ESP課程培訓,這可能是解決當前 ESP教師缺短的有效之一。培訓主要包括專業語言培訓和專業培訓兩個方面,這是ESP教師提高其專業語言的知識技能和對專業知識基本內容的了解。運行ESP教師工作坊,進行新的ESP應用材料的匯編。鞏固課堂創新背景下的ESP教師發展,這是教師行動研究的價值信念和挑戰。
最重要的是大學英語教師應由以下方面開展教學行動研究從而由EGP向ESP教師角色轉變[5]:
(1)ESP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與補充,以彌補ESP教師在專業知識方面的欠缺,加強ESP教學的技能與技巧,充分理解社會的發展所帶來英語語言教學上的變化。
(2)ESP教師角色的要求與大學英語教師角色的要求略有不同性,EGP教師應以自己原有的語言和教學為基礎,積極主動地在ESP教學領域中去尋求自我發展,并對專業發展要有“自我的意識”,絕不能被動地不自覺地補缺自身知識的不足。
(3)在ESP的教學過程中,應針對不同的專業知識內容發展自身的專業素養,樹立正確的態度,不斷地學習,并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與主張。
(4)ESP的教學目的和課堂管理的方法有所不同,EGP教師長期從事的是基礎語言的教學,重點是以聽、說、讀、寫、譯為中心教學內容,同時強調教學如何保證學生順利地通過大學英語的四、六級考試。而ESP的教學目的與目標是滿足不同類專業學習者的學習需要,因此,EGP教師應適應ESP課程學習者的需求,適時進行必要的溝通與理解。
(5)ESP教師的專業發展方式主要是以其他的專業知識學習為主,并要進行一定的專業課程的培訓。EGP教師應本著自我知識更新的意識去追求發展成為ESP教師,針對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不斷地、持續地尋求發展機會以達到專業進一步的提升。
四、反思拓展
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充分抓住ESP教學改革這一契機,使自己的知識結構得以充實與完善,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教師,以適應學生及社會的需要。如何使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師隊伍能夠具備較高的ESP教學理念和專業素養,應該是教育界與大學英語教師所共同追求的。大學英語教師在由EGP向ESP教師角色轉換與發展的過程中,應力求從一個單純的語言教學者轉型為“專家型教師”,并應從“專家型教師”角度致力于研究ESP教學與實踐。ESP教師需要在研究方法和文本分析方面進行培訓,以彌補ESP教師研究文本和分析閱讀以及專業寫作經驗不足等缺憾[6]。
大學英語教師通過參與行動研究,探索課堂的教學與活動,其中包括教師的理論和實踐的能力,以及對相應關系的認識。所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是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加強、促進、擴展,或將帶來更深刻的認識。增強教師的信念和價值觀,這也是教師行動研究的主要貢獻之一。行動研究給予教師信心,通過具體實踐與反思,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根據學習者的需求和依據ESP課程的要求提出自己的見解,形成自我發展的意識;同時,行動研究培養了教師探究的意識,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與提高。
參考文獻
[1] 蔡基剛.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展方向[J].外語界,2004,(2):22-28.
[2] 陳冰冰.關于ESP教學的幾點思考及建議[J].溫州大學學報,2004,(3):9-12.
[3] Jordan, R,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4] Elliott, J.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 [M]. Bristol, PA: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1.
[5] 孔繁霞.行動研究與教師專業發展——大學英語教師ESP方向[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3.
[6] 嚴明.大學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09.
[7] 王薔.英語教師行動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