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偉
(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 150080)
農村飲水安全問題關乎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解決黑龍江農村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更是脫貧攻堅的重要任務,作為設計人員要高度重視,全力以赴完成黑龍江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任務。但黑龍江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施時間晚,以及黑龍江省屬經濟欠發達地區,工程建設管理中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結合參與工作,文章提出一些淺見僅供探討。
從2005年,國家啟動農村飲水安全應急工程。隨著近十幾年國家大力投入、黑龍江省積極落實推進和各級部門共同努力,農村飲水水質質量日益提高,結合水利項目建設,新農村建設,道路升級改造等工程解決了大部分地區的飲水和用水問題。但黑龍江省村屯居民不重視飲水水質,一方面是經濟欠發達地區村屯居民觀念落后健康意識不高,對水質是否達標無基本概念,“認為有水吃就可以,燒開了就沒事了。”沒有水質安全意識;另一方面是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建設屬于公益項目,村屯居民普遍存在“等”“靠”思想,覺得這該國家管的,無自主保證飲用水質量的安全意識,更不會采取入戶水質凈化措施,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這都導致飲用水水質達標率不高。
黑龍江省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部分村屯早期規劃不合理,村屯多為方形、狹長形、分散形等不同形態的特點,而且全省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部分水資源豐富、易取水地區無村屯,部分較大村屯處于水資源相對匱乏或難取水及水質差地區。使得同一地區工程存在不同的制約條件。部分村屯無合理規劃,地形圖精度低,加上地形地貌約束導致管道分布不合理;農村建設,房屋改造、場地硬化、道路維修等工程交叉都給工程設計和施工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同時給后續工程的設計施工建設造成了極大的不確定性。往往同一地區相距很近,無論是設計還是施工都有極大的差異性。
黑龍江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期時各縣均設立以水務局牽頭,發改、財政等部門參與建設管理的臨時機構。這在建設期時是有效的。原則上,該地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成后管理是由同級水務部門負責,但實際情況是縣級水務局的管理股室和人員都往往是身兼多職,負責多項基層業務。村屯一級的就更不用說了,根本不具備專業人員管理的客觀條件和可能性。即使配備的管理維護人員未經過專業系統的培訓,業務素質和管理能力普遍偏低,基本無法滿足日常維護的要求。更不用說水質的檢測監控及日常養護維修制度的執行。部分偏遠村屯相對獨立分散的供水工程即使運行過程中出現問題也難以得到及時有效解決。所以黑龍江省部分已建成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現行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客觀上也影響了供水工程建設投入使用后的工程效果[1]。
黑龍江省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的關鍵是提高水質,所有的工作都要圍繞提高水質來開展,無論是前期的規劃設計,工程建設,后期的運行管理以及資金投入。①要加強對水質不達標地區群眾的思想宣傳,轉變落后思想,樹立“飲”水質達標水的正確觀念,這關乎自己的身體健康要采取措施主動配合;②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機構應強化水源保護和提高水質(這其中在前期規劃中也要充分考慮和論證)。落實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水源保護和水質監測的“三個同時”,對水源保護采取有效措施。通過改造凈化設施,配套消毒設備,解決影響供水水質問題,提高供水水質達標率;③在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自檢的同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機構要協調本地衛生計生部門介入,強化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工作。根據檢測和監測結果,做好針對性的水質凈化處理,保障水質安全。提高水質解決農村飲水安全的核心問題。
因地制宜,在規劃工程建設時既考慮當前的現實可行性, 又兼顧今后長遠發展的需要,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農村城鎮化、脫貧攻堅等規劃銜接,科學合理的確定工程布局及規模,先保民生,重點解決貧困地區農村供水問題,設計做到科學規劃,施工做到精準實施。根據各村屯不同形態的特點合理選擇飲水工程的類型、規模及供水方式。了解實地情況優化設計方案;建與改并行,新建工程的同時通過改造、升級和聯網等措施,解決部分貧困地區存在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水行政主管部門應配合同級財政部門,積極落實配套資金和自籌資金,確保工程建設完整,正常發揮預期效益。同時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采取直接投資、投資補助、財政貼息、先建后補等多種方式支持工程建設。積極探索利用社會資金、銀行貸款、發行專項債券等方式籌集資金,保證資金需求。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完善村民“一事一”議制度,合理確定籌資籌勞限額,擴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資金投入渠道。在具備融資條件時,要在政府投入和吸引民間資本找到一個合理的平衡點,兼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投資合理性。
水行政主管部門要組織協調建立工程管理機構,主要負責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日常管理與監督,健全運行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水價制度,落實工程養護經費,積極引入市場機制,保證良性運行。對工程進行信息化建設,提高監控和管理水平,保障工程高效、安全、良性運行。建設完善區域性農村供水水質檢測機構,結合該區域實際情況制定水質檢測制度,定期對人員培訓,落實檢測經費,實現水質衛生檢測監測全覆蓋,確保供水的水質達標。建立培訓上崗制度,保證基層管護人員業務水平,為運行提供有限保障。鼓勵和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用水合作組織、農民和其他社會力量參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經營管理。開展多種形式、多層次的管理培訓和技能培訓,培育技術骨干,提高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能力和水質檢測能力,保證工程發揮長效作用。
黑龍江省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隨著黑龍江省水利改革不斷的深化,健康龍江行動的推進,以及《黑龍江省農村供水運行管理辦法》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檢測中心運行指導意見試行本》相繼出臺,對照文章提出問題和措施,都會針對性指導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完成“十三五”期間,黑龍江省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預期目標提供一些有益參考探討。“到2020年全面解決黑龍江省貧困地區飲水安全問題,農村飲水安全集中供水率達到95%以上,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以上;水質達標率整體有較大提高。”這既是水利扶貧攻堅戰的目標也是水利人要堅決完成的任務。
[1]李明孝, 孫松林, 汪思蓓.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管理問題探討[J].節水灌溉, 2009(01):50-51.
[2]吳曉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效益分析[J].水利技術監督, 2016, 24(0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