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新
(海城市河務管理處,遼寧 海城 114200)
水污染的來源有工業污染、農業污染和城市污染等。工業污染的來源是由于工業化的發展,一些工業廢料的排放使水質受到其影響導致污染。農業是來自植物對化肥中的營養物吸收不完全,導致其剩余的磷、氮排放到水源之中,使河道的水生植物吸收營養較為豐富,營養將其生長速度迅速提升,造成水質惡化,除了植物上的因素,還有牲畜的排泄物也成了水污染的一個重要原因,通過養殖業產生的污水量很大,但是在養殖業的污水處理系統建造卻并不完善,產生的動物糞便通常都處于露天擺放[1]。經過雨水洗刷,糞便進入河流,很容易對城市的河道水流產生污染。用自來水進行各種方式的沖洗是城市水污染的主要來源。雖然現在城市經濟發展極其迅速,但是在治理水污染這方面的規劃還不夠完善。污水處理的不夠妥善。導致出現雨水和污水結合流入河道中的現象。部分市民對于河道的環保意識不強,向河道內部排放污水、對生活垃圾隨意丟入河流之中,使河道的污染更加的嚴重,對河流的生態環境有著很大的影響。政府對河道的環保方面宣傳比較單一。
一些河道因為河流上游的自然因素或人為因素的影響,造成了下游的河道產生淤積問題,還有一些因河流沖擊河岸,造成河岸土壤流入河流使其造成淤積[2]。在河道形態的改變方面,主要是在我國河道較密集的區域,為了防止河道發生淤積,且在河道輸水性能上有著提高,使原本密集且彎曲的河流變成了直向河流。但是這種注重利益化使河道水流流速一致化,對河道原來的生態性造成了很嚴重的破壞。過于追求河岸的硬化覆蓋會導致河流本身的生態性遭到削弱,使生態環境惡化。為了保證城市河道的安全,堤壩逐年增高,并大量運用混凝土等材料進行護岸防洪,導致河流的自然生態比例嚴重失衡,破壞了河流的生態化。
在部分河道中的防洪堤上,存在著堤壩的防洪程度偏弱的問題。有很多河道對防洪方面存在著不足,在設計標準上沒有達標。在護岸工程的結構方面,主要是對洪水行駛速度、水流對河道的沖刷、保持水土的完整性進行設計。所以河道現在運用大多都是混凝土、塊石等材料進行護岸結構的建造,但是這樣的設計從美觀角度上對現在的市民的追求上有著很大的差別。
因為現在的城市發展導致建筑、修路這種施工活動不斷增多,因其需要對河道進行填充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還有在建筑中各種廢棄物也隨意倒入河流,減少水面的占有面積[3]。是河道寬度變窄,深度變淺。減少了河流之間的調蓄容量,對河道功能的發揮有著很大的影響。
2.1.1 對城市化產生的水污染進行治理
隨著城市化發展的越來越快,城市化產生的污水也越來越多,城市的水污染問題日益增多。目前城市生活污水的處理模式還不健全,要想加快污水的處理程度,對河道的水污染進行解決就需要對污水處理的配套設備和管網建設的開展速度加強,對污水處理的技術要進行大力發展,提高污水處理設備對城市污水的處理,改善河道的水污染現狀[4]。
2.1.2 對工業化產生的水污染進行治理
對耗水量高、水污染嚴重的企業應該按照法律進行處理,對造紙、印刷、化工等企業其中的落后設備要進行強制淘汰。對工業化的企業應該建立規范化的園區,在其中建設專門應對污染嚴重的工業企業污水的處理設備。使工業企業轉向高效率,低污染的生產制造。
2.1.3 對農業化產生的水污染進行治理
要對農業中的植物種植個人或者企業創造一個合理的種植體系,使其作物的營養物不易進入河流,對污水處理系統的氮、磷等進行技術上的處理,使氮、磷等有效的遏制在初始階段。對養殖業而言,應使其牲畜的排泄物進行統一放置,建立合理的排污系統,使其不會因雨水沖刷進入河流[5]。
在城市的河道管理過程中,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方法,盡量對河流的生態性不去進行破壞,要對河道的安全性、生態型、美觀性、經濟性進行綜合的考量和研究。已經從彎曲型改造為直線型的河流不能再去進行重新改造。但對于沒有進行改造的河流要堅持對其自然生態的維護。可以在已經實行改造河道的原始生態基礎上對生態景觀的增加。通過河道部分河床的高低不同,可以通過人為放置一些石塊進行改變區域的流速,使其自然性提高。對河流水對河道沖刷嚴重的區域進行硬砌手段,但在河水沖刷力度較弱的區域可以種植一些對河道美觀性,生態性提高的樹木。在綠化用的樹種選擇過程中,應考慮樹木在本地對環境的適應性,防洪的實用性等功能性因素。常見的生態護坡形式為格賓網防護和草皮防護。格賓網護坡其觀賞性較強,在環保方面,其又屬于生態環保的護坡形式,透水性、透氣性都比較優秀。對植物生長及其有利。且因為是柔性結構,整體效果好。對河道較大流速的沖刷也能滿足防護作用,不易損壞,尤其在北方寒冷地區,是可以利用的理想的琥珀材料。
2.3.1 多元化治理
城市河道治理是系統性、綜合性極強的系統工程,對防洪、治理污染、用地規劃等多方面內容都有著實際應用。所以在河道治理方面要進行性多元化的長效管理的對策。首先,河道治理是具有社會公益性質的工程,在河道治理方面,要進行各方結合,在政府方面要求在政策上支持其河道管理的運作,對其工程的實施使用財政出資進行建設[6]。要多元化的籌集資金,要通過各級政府、鄉鎮資金的投入,進行各級地區的河道治理。通過政府的引導和規劃,使河道治理工程向市場化、產業化的轉變。通過競標的方式由外包公司進行承包。
2.3.2 長效管理
不但要注重河道的治理,更要對治理時的管理手段有一個合理的方案。在管理方面要采用監管和防治共同進行的管理方式。建立長期的有效管理制度。要嚴令禁止政府或企業在河道的景觀水域內設置排污通道,要對河道兩岸的治理區域進行分區管理。明確各方在治理中的分工和責任。要有專業的檢測人員對河流進行實時監測。在河道水質嚴重污染的區域,要對源頭進行污染控制。通過河道淤泥的清理,河流的保護,對進入河道的污染物進行控制。要使用雨污分流排水方法,對排入河流的污水進行有效的減少。對于有毒物質要嚴格按照相關環保制度進行傳導,不得排入河流[7]。對排污口位置的定位和排污時間的選擇要按照河流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定奪。對河流的環境容量進行合理的利用,使其水質得到逐步的改善。
河流通過相互連接形成互相協調的關系,對支流的河道治理要加大力度,為干流的污染減輕負擔。對河流底部的沉著物要進行組織打撈,并且將廢棄物進行妥善的處理。現在城市化進程發展比較快。要對污染嚴重的支流河所在的地區進行污水處理廠的建設。使干流的水污染得到有效的緩解。需要建設蓄水工程,在對河道的水量較小的問題中,要對汛期的雨水資源充分的利用,用攔河壩、調水工程進行蓄水、輸水,使河道的水流較小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8]。
綜上所述,河道管理是現在城市進行生態文明建設時所必須進行的一項工作。因此,要著重的對水污染的排放進行管控,對河道的堤壩護坡進行統一的要求,對河道進行長期管理,對河流自然生態的維持,保證河道的美觀性、合理性。這樣才能使城市的生態文明建設有著進一步的提升。
[1]李強.城鎮河道綜合治理探析[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14(05):32-33.
[2]丁億凡,唐德善.西北城市河道整治模式優選研究[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5):527-531.
[3]陳云飛,孫東坡,何勝男.河道整治工程對河流生態環境的影響與對策[J].人民黃河,2015(08):35-38.
[4]蔡鷗,徐奎,馬超,張雅卓.城市河道治理的斷面經濟優化設計方法[J].水利水電技術,2014(07):112-116.
[5]高素麗.遼河流域河道生態工程建設方案[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11(06):35-38.
[6]孟琳琳.城市河道治理中的景觀生態模式[J].人民黃河,2013(11):6-7,10.
[7]張基霞.城區段河道生態治理工程理念[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10(02):40-41.
[8]陳軍.城市河道整治工程設計難題及結構方案的選擇[J].中國給水排水,2015(18):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