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勝利油田分公司河口采油廠,山東東營257000)
以“二分法”績效考核模式為基礎,做好采油廠經營管理工作
李楊(勝利油田分公司河口采油廠,山東東營257000)
隨著企業的迅猛發展,人力資源管理成為企業管理的核心,績效考核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在提升員工績效,提高企業盈利能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科學的績效考核政策可以維持和提高企業整體效能和績效,實現企業戰略目標。進幾年,隨著油價驟降、勘探開發難度的不斷增大,油田生產經營形勢十分嚴峻。為了求生存謀發展,油田積極轉變觀念,大力推進改革工作,今年在績效考核政策方面做出重大調整,摒棄以往設定考核基數,根據各項指標完成情況兌現獎金的方法,而是配套下發了外拓市場政策,按照單位超交利潤的50%發放獎金。這種形勢下,采油廠只是指導基層單位通過降本增產提高采油廠利潤,全額掙回獎金難度極大,必須探索實施一種新的績效考核方法,引導基層既要通過降本增產,做好內部提效工作,又要敢于外闖,通過外拓市場增加采油廠利潤。
“二分法”績效考核模式的內涵是:將油田分公司當月下撥的績效工資一分為二,一半用于基礎考核,按照各三級單位當月利潤、工作量(產量、勞務)、完全成本、質量管理等指標完成情況考核兌現;另一半用于增效考核,按照各單位累計超交利潤或成本費用節余額的50%滾動考核,扣除之前月度已發放部分后兌現。
“二分法”考核模式的核心思想在于兼顧了采油廠內部將本增產和外部創效工作,指導基層單位既要大力開展挖潛增效,筑牢主陣地,又鼓勵大家積極外闖市場,在油田以外闖出一片天,為采油廠乃至油田的長久發展謀出路。
2.1 內部挖潛障礙多
一是有效資源接替不足與效益穩產的矛盾越來越大。采油廠經過近50年的勘探,探井的密度高,勘探成熟度非常高,很難發現規模優質儲量。二是高成本和成本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十分突出。低油價給采油廠生產經營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固定成本占總成本80%。三是經營機制需要跟進市場化要求進一步轉變。專業化隊伍市場意識、經營意識還不夠強,缺乏有效競爭機制。四是基礎管理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
2.2 外拓市場困難多
一是石油企業外拓市場普遍性困難,石油企業在外拓市場初期都會出現一些通病,表現在思想觀念難以扭轉,在長期計劃經濟下形成的思維定勢和行為習慣,尚未得到改變。體制機制不夠靈活,國有企業管控成分多,放活成分少,人員積極性也未得到充分發揮。職責權限分工不明,宏觀調控乏力。由于缺乏統一協調,導致政出多門,各自為政,相關政策規定存在矛盾,紅利來了一哄而上,問題來了互相推諉。結果是誰都想管,誰都在管;卻誰也管不好,誰也管不了。二是采油廠外拓市場自身存在局限性,職工年齡偏大,人員優化顯化出的多是因傷病和年齡等因素無法繼續從事一線工作的結構性富余人員,范圍有限;采油廠現有技能操作人員,多集中在采油工、集輸工、井下作業工等油田特有工種,社會通用性較低。
3.1 充分發揮改革和創新作用,大力開展挖潛增效工作
產量和成本是利潤的兩大基因,密不可分又互相牽制,要提高利潤就要綜合考慮,不能盲目為了增產而上產,也不能盲目為了降本而限產,要多算效益賬、多投效益錢、多產效益油、多干效益活,要充分利用改革推進、科技創新與管理創新等手段,大力開展群眾性挖潛增效活動,激勵全體職工參與挖潛,推動采油廠降本增效??蒲袉挝?,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采用具有自主性、開創性、突破性、高效性等特點的集智模式,不斷攻克技術難題,拓展采油廠增儲上產空間。各管理區,要以四化建設的數字化提升系統為基礎,積極打造新型管理區運行模式,優化管理制度,精簡業務流程,提升運行效率。以四化大數據為支撐,探索完善油水井全生命周期的更為精細的、更為科學的生產與維護模式(調參、洗井、平衡等),逐步建立開發生產的良性循環,降低開采成本。專業化單位,要全面推行產業結構調整,確保將優勢資源投入優勢業務,并不斷優化人力和設備資源,提升服務質量,降低運行成本。探索推廣維修定制化服務、作業標準化服務等經驗和模式,提升內部市場競爭意識,促進提質增效。
3.2 做好外拓市場工作
3.2.1 采油廠外拓市場潛力分析
采油廠外拓市場的潛力很大。一是外拓業務的范圍更廣。能為市場提供的物業、作業和采油采氣業務以外,采油廠還能輸出勘探開發技術、集輸、維修、車輛、測試、檢測等業務。二是資源優化的空間更大。采油廠擁有大量技術人員和操作員工,擁有著多年的管理和操作經驗,而且,伴隨著管理區四化體系和新型機制建設、專業化隊伍產業結構調整和流程優化,人力資源的優化空間會越來越大,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技術能手、崗位標兵成為外拓市場的中堅力量。在設備資源方面,采油廠有著一定量的閑置資源可以對外租賃,在用設備也可通過統籌優化,擠出空閑來對外服務,提升外拓市場的能力。
3.2.2 采油廠外拓市場工作舉措
在領導層面,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把開拓外部市場作為戰略性舉措來研究、部署和落實。在外拓市場方面,加強研究,摸清市場情況和對手,通過科學決策提升獲利能力。在內部隊伍方面,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打造專業服務品牌。在完善運行機制方面,要建立外部創效人力資源及設備資源庫,搭建外部創效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外創業務信息、外創項目人員及設備需求信息的發布、查詢、瀏覽。建立自主雙選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