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華(大慶油田天然氣分公司儲運一大隊,黑龍江大慶 163000)
天然氣企業未來發展形勢的探討與研究
宋清華(大慶油田天然氣分公司儲運一大隊,黑龍江大慶 163000)
當前,國家以穩中求進為經濟工作總基調,重點推進結構性改革,提出了國民經濟發展新命題,對本土油氣、海外油氣、服務保障、新興接替四項業務做了詳細規劃,全力構建振興發展新格局;“十三五”開篇伊始,必須準確把握、主動迎戰。
天然氣;形勢;探討
踏上新征程謀求新發展,必須清醒地看到企業發展所面臨的挑戰,挑戰往往蘊含著機遇。當前,總體形勢對我們的發展還有非常有利的一面。主要表現為“三有”:一是有政策。黨中央、國務院推進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專題研究出臺了《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和《東北振興“十三五”規劃》;黑龍江省要大力推進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積極打造中蒙俄經濟走廊,加快東北油氣戰略通道建設和“氣化龍江”工程;集團公司要發揮產貿儲運銷一體化優勢,打造天然氣與管道業務全產業鏈,鼓勵天然氣綜合利用開發;油田公司特別將“天然氣產業加快發展”作為本土油氣業務的“四篇文章”之一明確提了出來,要全面建成我國東北地區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基地、儲備基地和協調樞紐,勾劃出天然氣產業未來發展藍圖。這些都為分公司加快創新發展、開拓市場空間,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發展氛圍。二是有資源。2016年11月3日至4日,集團公司黨組專題研究大慶油田可持續發展問題,出臺了《關于大慶油田當好標桿旗幟建設百年油田的意見》。《意見》指出,到2020年,大慶油田保持油氣當量4000萬噸的戰略規模,其中,大慶油區占四分之三以上,天然氣產量達到50億立方米;到2030年乃至較長一段時期,大慶油田保持4000萬噸油氣當量以上,天然氣產量達到70億立方米以上,海外油氣當量達到“半壁江山”。明確提出“以氣補油,大力發展天然氣與管道業務”的重點工作部署,并要求2020年省內天然氣銷量達到30億立方米以上,2030年天然氣銷量達到100億立方米以上。天然氣業務在油田的地位越發重要,作用更加突出。由此可見,分公司未來一個時期的發展有著可靠的資源保障和業務支撐,必將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三是有基礎。分公司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積累了方方面面的寶貴經驗,油氣初加工、儲運銷售、安全管理、隊伍建設等多個領域都走在了油田前列,也培養和儲備了一大批技術過硬、踏實可靠、敢闖善干的優秀人才,這些優勢都是推進分公司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只要我們保持定力、堅定信念、砥礪前行,就一定能在建設百年油田、實現振興發展的進程中譜寫出天然氣人濃墨重彩的新篇章。
穩產,就是要抓住產量這個效益之本、生存發展之基,持續優化完善裝置管網布局,精益生產運行,精細生產調控,能集盡集、能穩盡穩,最大限度回收輕烴資源、減少伴生氣放空,輕烴產量相對穩產若干年,天然氣集輸量到2020年實現50億立方米,為百年油田穩烴增氣。
(1)立足穩產增輸,推進企業健康穩健發展。把穩產增輸作為企業生存發展的立足點、發力點,全力推進、善作善成。優化系統布局。以指標管理為抓手,重點抓好裝置開工率、負荷率、氣烴收率、原油穩定率、集氣率、深冷率、輸配率等關鍵生產指標管理,確保裝置集中管控全部落實落地,強化投入產出,優化運行,做到天然氣零放空,持續提高系統運行質量和效益效率。加強維修專業化管理。進一步理順生產與維修的銜接運行機制,完善制度流程,建立健全標準管理、故障診斷、監督檢查、維修維護、考核評價、溝通交流等六個體系,提高維修質量和時率,降低維修成本,增加維修效益。強化節能降耗管理。重點抓好生產裝置電、氣能耗管理,開展能耗管理考評,深化能效對標,強化用能分析,大力開展修舊利廢、穩產降耗活動,嚴控材物料消耗,切實把能耗物耗降下來。拓展業務空間。
(2)強化本質安全,筑牢企業發展安全基石。牢固樹立“紅線”意識、“底線”思維,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要求,著力做到“四抓”:抓體系完善。堅持繼承創新,持續改進、持續完善,建立更加科學規范的安全環保責任體系、制度體系、管理體系,總結建立“金牌標準”,按金牌標準管理、用金牌標準提升。抓風險防控。嚴格落實作業許可制度,強化動火、受限空間、高處作業、臨時用電等高危作業管理,建立安全評價和風險預警系統,分層分級、上下銜接、逐級防控。
(3)突出效益主題,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今年是成本最為緊張、經營形勢最為嚴峻的一年。分公司上下必須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切實加強經營意識、效益意識,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挖掘增效潛力。強化計劃投資控制。要充分發揮計劃的龍頭作用,突出計劃執行的嚴肅性,加強計劃全過程閉環管理,全程跟蹤,評估效果,強化考核,確保投資效益最大化。建立新型經營管理體系。完善內部模擬市場經營機制,深入開展經營管理評價,強化日常經營管理考核,配套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充分調動各單位的經營自主性、獨立性、積極性,構建適應企業改革發展的績效經營管理新模式,提升運行質量和效率效益。
(4)堅持問題導向,強化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以“業務主導、專業組織、集中攻關、成果轉化”為主線,著力破解制約穩產增輸、提質增效、安全生產和企業發展的技術難題。要加快技術攻關步伐。重點在原穩高含水高雜質適應性技術、裝置管道防腐防垢、節能降耗技術等方面開展攻關,增強技術適用性、可靠性和先進性。要持續完善創新體系。強化科技工作全過程管理,把好制度、立項、質量、外協、驗收關口,創新攻關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多渠道搭建科技人員交流和成長平臺,加大技術人才培養力度,持續提升技術創效能力。
宋清華,男,2006年7月參加工作,畢業于大慶石油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現工作于大慶油田天然氣分公司儲運一大隊輸氣四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