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鑌華
(珠海市第二人民醫院,廣東珠海 519000)
RMPP是兒科常見疾病,治療難度大,預后效果欠佳,嚴重威脅患兒生活及生存的質量。傳統抗生素治療RMPP患兒的效果不太理想。本文主要研究甲潑尼龍與阿奇霉素結合治療RMPP的效果,結果如下。
將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并治療的RMPP患兒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共70例,根據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研究組;35例對照組患兒中,男性、女性分別為20例、15例,年齡4~12歲,平均(6±1.03)歲;對照組采用阿奇霉素治療。研究組患兒中,男性、女性分別為19例、16例,年齡3~11歲,平均(5±0.15)歲;研究組采用甲潑尼龍與阿奇霉素結合治療。兩組臨床資料的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兒入院以后均行常規對癥治療,包括:平喘祛痰、吸氧、糾正酸堿失衡等;并給予患兒丙種球蛋白靜脈注射,1.5 g/kg/d,連續治療3 d;同時,采用頭孢曲松鈉抗感染治療,20~80 mg/kg/d,連續治療4 d。
與此同時,給予對照組患兒阿奇霉素片口服治療,首日劑量為10 mg/kg,且當日劑量不得超過0.5 g;2~5 d,減少劑量至5 mg/kg,且每日最大劑量不超過0.25 g。
研究組則在上述治療基礎上聯合甲潑尼龍靜脈滴注,劑量為2 mg/kg;待患兒體溫恢復正常以后改為甲潑尼龍口服,劑量為1 mg/kg;連續治療5 d。
記錄兩組患兒臨床癥狀(肺部濕羅音、咳嗽、體溫)消失時間、平均住院天數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等,同時,對兩組治療后的效果進行評定,其中: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且X線片、CT等檢查顯示陰影消失即為顯效;臨床癥狀、體征顯著改善,且X線片、CT等檢查顯示陰影大部分被吸收即為有效;未達上述標準或加重即為無效;總有效=顯效+有效[1]。
數據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和分析,頻數與百分比用于表述計數資料,均數±標準差(x±s)用于表述計量資料,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x±s,d)
研究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療效(例)
研究組治療期間出現惡心嘔吐1例、面部潮紅1例,發生率為5.71%;對照組治療期間,出現惡心嘔吐1例、面部潮紅2例,發生率8.57%,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小兒RMPP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主要表現為胸悶、呼吸困難等,其發病機制還未明確,有研究認為,該病多與炎癥細胞因子密切相關。抗生素是臨床治療小兒RMPP的主要方式,阿奇霉素作為臨床常用的大環內酯類藥物,其能夠有效抑制炎性細胞因子,進而在較短時間內緩解患兒癥狀、控制疾病進展;但單純使用抗生素的耐藥性較高,且不良反應多。甲潑尼龍是一種糖皮質激素,其在抑制肺泡水腫、炎性分泌物方面具有積極意義。本次研究中,結合治療的研究組,其治療后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但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不顯著,符合吳浩峰等[2]研究的結果,由此證實了,阿奇霉素、甲潑尼龍結合治療RMPP,可發揮兩藥的協同功效,進一步改善患兒肺功能,提升抗感染的能力。
綜上所述,運用甲潑尼龍與阿奇霉素結合治療RMPP患兒的療效確切,且無明顯不良反應,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 何燕,花曉薇,楊婷,等.甲潑尼龍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的療效與安全性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20):66-68.
[2] 吳浩峰,劉樹生.甲潑尼龍、阿奇霉素聯合給藥對小兒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18):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