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軍
(江蘇省連云港灌南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連云港 222500)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性呼吸道疾病,以腮腺非化膿性腫痛、發熱為主要臨床特征,另外還會累及其他器官及組織,危害十分嚴重[1-2]。幼兒及青少年是流行性腮腺炎主要發生人群,患病后可獲持久性免疫力[3]。本研究對2007—2016年灌南縣流行性腮腺炎的的發病情況及分布特點進行回顧性分析,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學依據,以更好的控制疫情,結果如下。
2007—2016年灌南縣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病例資料均來源于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信息系統,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國在1990 年頒布的《流行性腮腺炎的診斷標準》,分析其發病情況及分布特點。
采用Excel表格及SPSS19.0建立數據庫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率(%)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性顯著。
2007—2016年灌南縣累積發生流行性腮腺炎共計821例,平均年發病率為 12.28/10萬,僅 2012、2013年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2/10萬左右);在821例患者中,男 585例(占 71.25%),女 236例(占 28.75%),表示男性的發病率顯著高于女性(P<0.05);另外在發病年齡上6~15歲年齡段共629例(占76.61%),顯著高于0~5歲及15歲以上年齡段(P<0.05);第2季度發病共366例(占44.58%),顯著高于其他季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 1。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過唾沫吸入及接觸進行傳播,一般患者接觸病毒后2~3周發作,傳染性強,治療不及時可發生心肌炎、胰腺炎、睪丸炎、病毒性腦膜炎等嚴重并發癥[4]。
本研究結果表明,2007—2016年灌南縣累積發生流行性腮腺炎共計821例,平均年發病率為12.28/10萬,2007、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發病率較高,在2009年至2011年明顯下降,這與本縣大面積推廣腮腺炎疫苗有關,在2012、2013年其發病率又有明顯增高,這可能與流行性腮腺炎3~5年的流行規律有關[5]。另外在821例患者中,男585例(占71.25%),女236例(占28.75%),表示男性的發病率顯著高于女性(P<0.05);在發病年齡上6~15歲年齡段共629例(占76.61%),顯著高于0~5歲及15歲以上年齡段(P<0.05)。6~15歲年齡段兒童及青少年機體免疫力較差,且多數時間生活在集體環境下,可通過“學校-家庭-學?!钡姆绞竭M行傳播,使其成為易感人群[6]。本研究還發現,第2季度發病共366例(占44.58%),顯著高于其他季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2007—2016年灌南縣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布情況(例)
綜上所述,流行性腮腺炎好發于6~15歲的男性青少年,且具有一定的季節性,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根據其特征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控制疫情。
[1] 張喜標.流行性腮腺炎的疾病調查與預防控制措施[J].遼寧醫學雜志,2017,31(3):29-31.
[2] 李國峰.流行性腮腺炎120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8):281-282.
[3] 鄧秋云,鄧革紅,鐘革,等.2005—2009年廣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學分析[J].應用預防醫學,2011,17(3):159-160.
[4] 黃家成,韋森,班秀花.都安縣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 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5,31(4):539-540.
[5] 李玉萍,王君,趙智芳.397例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學特點及臨床分析 [J]. 當代醫學,2013,19(8):152-153.
[6] 徐秀亮,江啟貴,樊慶東,等.67例成人流行性腮腺炎的臨床分析[J]. 上海醫藥,2013,34(3):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