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可斌
【摘要】估算是一種無須獲得精確結果的計算,但它需要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才能做出大致判斷,對培養學生的數感和靈活的運算能力有著重要作用.雖然估算在數學教材中占的比重不是很大,但估算思維和估算意識卻貫穿于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并伴隨著學生終身的數學應用.本文嘗試結合估算的特點和教學實踐進行闡述.
【關鍵詞】估算意識;估算策略;估算應用;運算思維
估算教與學過程較為靈活,是無須獲得精確結果的計算,是學生個體或根據生活實際需要或根據數字特點,通過觀察、判斷、比較等方式在具體情境中對運算結果做出估計,它對發展學生的邏輯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如何把握估算特點,學生才能有效增強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呢?
一、深挖生活素材,感受估算價值
估算是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策略,它在生活中有著廣泛應用,但不少教師由于只重視筆算的熟練度和正確率,而忽略估算在小學教材中的作用,導致估算并沒有被教師納入教學體系,無法以系統的知識體系去教學估算,致使學生所學得的估算碎片化.其實,估算在小學計算及問題解決中有著重要地位,它影響著學生計算素養的形成,發展學生的數感,這些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增強學生估算意識,提高學生估算能力,需要讓學生感受到估算的價值,使之對估算學習產生興趣,并深挖生活素材讓學生感受到估算的神奇魅力.
如,“東東帶了500元去電器店購物,已知錄音機198元,電風扇292元.他帶的錢夠嗎?”這是學生理解“如何選擇適當的單位”進行簡單估算,只要有一定的估算策略,就能馬上找出答案,解決此題方法是198看成200,292看成300元,兩個數字都估大,加起來剛好是500,答案顯而易見.又如,某新村在搞綠化項目,在公園一角種了298棵樹,成活率為96%.成活的樹大約有多少棵?請從100棵、298棵、288棵中選擇一個答案,并說出原因?要讓學生快速找出答案,學生的估算能力特別重要,100棵的成活率低于50%,第一個直接排除掉;298棵,成活率必須達100%,也排除掉;而288棵接近總數298棵,成活率96%,應該是最貼近答案的數,此估算過程既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又能讓學生感受到估算的優越性,它比直接讓學生通過精確計算更快地找出答案,學生自然而然就對估算產生興趣.在生活中,需要估算的問題比比皆是,教師要善于挖掘生活中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到估算的價值,如某垃圾處理場在運送垃圾,已知垃圾共50方,垃圾車每次能運走6方,需要運幾次?如果學生的估算意識比較強,他們會發現每次運6方,8次只能運走48方,還差2方,需要再運一次.估算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教師要巧妙地挖掘生活素材,讓學生感受到估算的價值,進一步掌握估算的算理.
二、滲透估算教學,體會算理策略
估算結果雖然是近似值,但并不代表估算過程就毫無根據,學生可以隨意臆想;縱觀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有專門的章節介紹估算的方法,其學習過程是靈活多樣的,這對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有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必須巧妙地結合估算特點挖掘教學內容所蘊含的估算策略,有效將估算方法通過課堂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學會根據不同的問題解決巧用估算策略,從而形成系統的估算知識體系,滲透估算的數學思想方法.
1.妙用湊整估算.湊整估算在小學數學學習中不僅應用最廣泛,也是最基礎版塊.在整數的四則運算中,湊整估算常遇到,它是培養學生估算能力的基礎訓練內容.如289+725,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湊十法,另一種是湊百法,但計算的結果相差會比較大.湊整估算法需要“四舍五入”求近似值的支持,但在實際估算過程中,學生必須靈活把握數字特點,方能體會估算過程的策略.如此題,289接近300,直接看成300相當于多算,然后725接近700,直接看到700相當于少算,估算結果是1000,只有體會估算策略才能發揮湊整估算的靈活作用.
2.妙用口訣估算.估算雖然不必像精確計算需要準確結果,但估算和精確計算緊密相連,估算是精確計算的基礎,對培養學生快速精確計算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使學生的思維更活躍.如在筆算除法中,試商是培養學生計算能力最關鍵的一步,而試商就必須運用到估算的方法.如621÷27,27是兩位數,如何試商?運用四舍五入法先將27看作30,被除數621的前兩位是62,直接運用乘法口訣,二三得六,商先用2,2乘30才60,比62小2,試商第一步成功,第二步學生再精準計算;筆算除法蘊含的估算卻是學生計算策略的重要思維訓練,教師可以結合乘除法筆算的教學內容,巧妙地運用口訣滲透估算方法,從而培養學生估算思維的敏捷性.
3.妙用經驗估算.如五年級有男學生31人,平均體重42千克;女學生28人,平均體重36千克,全班學生的平均體重是多少千克?根據估算經驗可知,全班學生的平均體重應在36千克至42千克之間,如果學生計算的結果超出這個范圍,所計算結果一定是錯誤的.又如,小花買了39.6米的布用來做衣服,已知每套衣服用布6米,請問:小花能做出幾套衣服?此題運用估算就可以解決,一套衣服用布6米,最多只能做6套.因為6套衣服需要用36米布,而7套衣服需要用42米布,39.6米不夠42,剩下的布料不夠做一套,所以只能做6套.巧妙運用經驗進行估算,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估算的價值,體會算理策略.
4.妙用規律估算.四則運算中的運算規律學習對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在小數乘法中,其中有一條計算法則:兩個因數相乘,如果一個因數(0除外)小于1,積一定小于另一個因數.在估算思維訓練中,這條法則能讓學生對一些題快速做出判斷.如23.5×0.987的積一定小于23.5;而在小數除法中,有一條計算法則:如果除數(0除外)小于1,商一定大于被除數.78.5÷0.25商一定大于785.因此,數學教材中的計算法則、定理等也是學生學習估算的重要知識基礎,如果學生能夠融會貫通地運用法則,既對提升學生的估算能力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又能發展學生邏輯性的思維.
三、拓展生活運用,增強估算意識
在估算教學中,拓展生活運用是增強學生估算意識、體會估算策略的重要渠道.由于估算策略比較靈活,如果無法將估算與生活相聯系起來,小學生可能會將估算等同于“四舍五入”,他們覺得估算只不過利用“四舍五入”法進行數字湊整的快速計算方式,這樣對估算的認識就存在很強的局限性,而且無法將估算潛在的教學目標挖掘出來.估算在計算教學、解決問題中有著廣泛應用,其最重要的價值是蘊含的思維策略,讓學生在生活運用中體會算理策略的優越性,感受到估算的價值,增強他們自覺運用估算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意識.
例如,裝修問題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裝修問題中的地板磚購買就是一個近似數據.教師可以帶學生到學校的教學樓以某一間教室的地板裝修為例,讓學生估計一下需要購買多少塊的地板磚.為了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教師并不提供任何數據,而是讓學生結合學過的知識進行預算,想知道需要用多少塊地板磚,需要知道教室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教師提供給學生米尺,學生經過測量得出了教室的長、寬,然后運用面積公式算出教室的總面積是54平方米.接下來,學生會提出要用什么規格的地板磚,教師順勢提供正方形的尺寸,邊長為80厘米的正方形地板磚,學生通過計算得出正方形的地板磚的面積是0.64平方米.要算出需要多少塊地板磚,要用54÷0.64,如何預算?54÷0.64運用精確計算的結果是84.375,如果直接購買85塊,在實際鋪地板磚的過程中,肯定是不夠的,因為地板磚無法按一一對應的關系排列下去.此時,估算就要做到根據實際將數量估大些,這時合理地估算就是一種能力了,學生必須根據教室的實際情況合理地增加一些數量,從而讓預算最合理.在生活中,估算應用的范圍廣泛,如外出旅游要帶多少錢等這些都不需要準確數的,而是精確計算和估算相合的過程.在預算過程中,學生必須根據出行的工具、門票、伙食等硬性預算,然后再根據要游玩的項目進行預算,預算的過程其實就是估算,學生必須搜集相關的信息,根據旅游計劃合理地估算,最后根據出門在外多帶點錢的原則,合理地預算出最后的費用.
總之,估算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增強學生的估算意識,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教師必須深挖教材、教學過程中所蘊含的估算知識,有效搭建平臺讓學生感受估算的實用性和便捷性,尋找估算教學的契機點,從而無痕增強學生的估算意識,全面提升學生的估算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曉.小學數學估算的有效教學[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04):41-42.
[2]邱恭志.小學數學教學中估算教學的有效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0(1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