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朱寶瑩《詩式》簡論

2017-03-06 08:16:20錢得運
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5期

錢得運

朱寶瑩《詩式》簡論

錢得運

(蘭州理工大學 文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

民國學人朱寶瑩所撰《詩式》通過編選唐詩,對所選歌進行分類、分體、分品,并在此基礎上解讀唐人作詩之法,令讀者在領悟唐人近體詩法度的基礎上,進而學會作詩。民國唐詩學著作近年來為學術研究者所著力關注,是書可謂此類典型,呈現出古典唐詩學走向終結,現代意義上的唐詩學處于始發階段、學術思想新舊交織的風貌特征。

朱寶瑩;唐詩學;詩學思想;評詩法度

中國古典詩歌到唐代達到高峰期,體裁齊備,風格多樣,氣象恢宏,意境深遠,格調高雅,對后世影響深遠。后世唐詩選家從各個角度進行編選,通過《唐詩選本提要》①孫琴安:《唐詩選本提要》,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年。、《唐詩書目總錄》②陳伯海、朱易安:《唐詩書目總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即可有大致了解,此處不再贅言。自民國以來,亦出現了不少唐詩選評本,其整體學術成就,誠如陳伯海《20世紀唐詩研究述略》一文所說:

大致說來,20世紀初期,傳統的學術形態仍有所衍流,而新型的唐詩觀已然發端。屬于前一類型的,如陳衍《石遺室詩話》及其《續編》、王闿運《湘綺樓說詩》、《湘綺樓老人論詩冊子》、《王志論詩》及其選批的《唐詩選》(訂補本)、沈曾植《海日樓札叢》、宋育仁《三唐詩品》、朱寶瑩《詩式》、高步瀛《唐宋詩舉要》以及光明甫《論文詩說》(未刊稿)等,不僅多還承襲以往的詩話、詩品、筆記、選批、論詩詩等形式來解說和品評唐詩,在思想見解上也大抵未越出前人的樊籬,盡管具體論述中時有精義可參。③陳伯海:《20世紀唐詩研究述略》,《古典文學知識》2003年第1期。

民國初期,古典唐詩學走向終結,現代意義上的唐詩學處于始發階段。就朱寶瑩《詩式》而言,如果說選詩能體現著者見解的話,《詩式》確乎具備所選詩歌起到引導初學的目的。從這一方面來講,本書實際上也是一個不錯的唐詩選本。但著者的意圖并不止于選詩,而是對所選歌進行分類、分體、分品,并在此基礎上解讀唐人作詩之法;試圖通過細致、精切的品評,指出詩歌字法、句法、章法的運用及其間關系,整體上把握唐人詩歌的風貌。由此而言,《詩式》通過選詩、評詩,并與探討唐人近體詩作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令讀者在領悟唐人近體詩法度的基礎上,進而學會作詩。

一、作者簡介

朱寶瑩(1870—?),原名耀奎,字佩珩,號繡甫,江蘇常州府宜興縣人,光緒廿四年(1898)二甲三十名進士,散館授編修。這是據朱汝珍《詞林輯略》和《清代進士題名錄》所得到的信息。朱寶瑩還是清末民初的書法家,關于其生平進一步的信息,只能通過其生前的書畫作品來做大致了解。坊間拍賣的一件合綿扇,落款:“癸未六月為錢化佛先生書,朱寶瑩年七十四。”癸未年,即1943年,是年朱寶瑩74歲。據前人計齡習慣,推知其生于1870年,即清同治九年。其立軸水墨紙本《龔定庵詩》的楷書作品撰于乙酉(1945)年,可知是年尚在世。之后的行跡及卒年,囿于資料,暫不可得知。

朱寶瑩的交游比較廣泛。因其書畫方面的造詣,故有許多藝術界的朋友,如與錢化佛、張大千等人有交往。在文學方面,朱寶瑩與上海藝術團體希社中人物有交往,《希社叢編》之《青溪謁圣唱和詩錄》錄其《和子梁年伯訪青浦拜孔宅至圣衣冠墓原韻》詩二首。子梁,即姚文棟(1852—1929),為希社組織人之一。民國元年希社創于上海,以“昌明國學,保存國粹”為社團宗旨。這種由清遺民組織發起的社團,旨在“丁此孔教寢衰、國學垂廢之秋,而為是張皇補救之計”,即守護傳統先賢之道。在希社人士中,與其交游最著者,當屬朱祖謀(1857—1931)。朱祖謀見于民國三年(1914)的希社社友錄,然朱寶瑩與其交往,早于希社成立。朱祖謀過世,朱寶瑩以年侄身份撰寫挽聯:

浦江鄰并,近接清風,記伴坐一燈,懇懇不忘寒事聞;

滄海提攜,深紉雅誼,溯追陪卅載,潸潸只剩淚痕多。

由此挽聯可知,在與朱祖謀的交往中,朱寶瑩深得其提攜,在文學方面亦有交流研討。另外,據《清詞序跋匯編》所錄朱寶瑩《憶王孫?〈夢薌詞〉題詞》與《浪淘沙?〈蘭锜詞〉題辭》(即《詞綜補遺》所錄朱寶瑩詞作《浪淘沙?題〈蘭锜詞〉》),可知他與《蘭锜詞》作者程文楷和《夢薌詞》作者程宗岱或亦有交誼。

二、《詩式》體例

本書按詩歌體式分類,五絕錄32首,五律錄49首,七絕錄140首,七律錄69首,共計290首唐詩。每類詩歌按年代編排,所選以名家詩作居多,如五律,以中唐人作品,尤其“十才子”作品居多;如七絕,以王昌齡、李白、王維、杜甫詩歌為多;如七律,以杜甫與“十才子”詩為多,且止于中唐韓愈,蓋晚唐李商隱等人詩深于格律、晦于典故,不宜初學的緣故。由此,我們發現著者的選詩旨趣:就選詩作者而言,突出了各體詩作中的大家名家,同時照顧到了各個時代的一般作家,整體比例合適。其實,著者在編輯大意就已明言“取唐人清新淺顯之作”,有便于初學的目的。

本書體例簡明,每首詩下按評、注、體、品四類來品評、解釋唐詩。這里需提及的一點是,除幾首詩外,其馀詩題后均有題解。依此體例評解詩歌,著者有其用意。就“評”與“注”而言,“每首下加以評語注釋,研究極易,尤便參考”。而分“體”與“品”,“足明詩學之范圍”,即如評韓愈《湘中》詩所云:“凡學為詩,宜分體與品者,如讀《題木居士二首》,而知一種刻劃手段,不宜尚也。讀此一首,而知一種憑吊心情,不能假也。”所謂“體”,即詩歌的題材。本書羅列了游覽、贈答、行旅、哭挽、詠物、軍戎、祖餞等幾類題材,其中一些未予細分的,則歸于“雜詩”類。所謂“品”,指詩歌的風貌特征,本書細分為百種之多。僅就與“清”相關的詩“品”,就有凄清、清朗、清婉、清豁、清曠、清逸、清幽、清麗、清遠、清新、清奇等如此之多。

三、詩學思想

通過本書對所選唐詩的品評,可知朱寶瑩受了司空圖、嚴羽、方回、袁枚、王士禛等人的影響,主張詩歌具有性靈、靈妙、空靈、神韻之質。如評韓愈《春雪》:“視‘故穿庭樹作飛花’句,不拘拘于妝點,而有‘超以象外,得其環中’之妙,似不及此也。”又如評錢起《梨花》:“通體無一字犯實,讀此茍能隅反,用筆自爾空靈。”具體如何做到空靈,以評司空曙《過長林湖西酒家》為例:“首句先將題目平直敘起。二句點染風景,題已寫盡。三句轉變,意境突起。四句如順流之舟,冠以‘聞說’二字,以下毫不犯實。凡做詩,下筆最宜空靈。讀此可悟作法。”評張說《?湖山寺》:“寫出超然物外境象。”可知其詩歌審美接近于司空圖。評韓翃《寄徐州鄭使君》“古人做詩,無一字無來歷,此類是也。”這是以嚴羽的觀點來評詩。評劉長卿《送劉萱之道州謁崔大夫》:“大凡做詩:曰抒情,曰寫景,曰引事,顧袁氏簡齋論做詩主性靈,則引事又宜相題為之。”這是對袁枚性靈說的認可。評陸龜蒙《懷宛陵舊游》“唯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風影落春流”句:“三句變換,四句發之,十四字作一句讀,神韻最勝。”強調神韻,則意近王士禛。而其所受方回影響尤巨,如評李白《登金陵鳳凰臺》:“方虛谷謂此詩與崔顥《黃鶴樓》相似,格律氣勢未易甲乙。紀曉嵐謂氣魄遠遜崔詩。”評杜甫《閣夜》:“方虛谷謂感慨豪蕩,他人所無,‘悲壯’、‘動搖’一聯,詩勢如之。”由此二例,即可明知,其評詩,不僅服膺方回,甚至襲用其評語,如評韋應物《寄李儋元錫》:“朱文公嘗以唐人仕宦,多夸美州宅風土。此獨謂‘身多疾病’、‘邑有流亡’,此其所以賢也。”①方回著,李慶甲集評校點:《瀛奎律髓匯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新1版,第254頁。此即錄自《瀛奎律髓》卷六。

朱寶瑩主張詩歌具有溫柔敦厚之質,而盛唐人具備此種資質,故許為唐詩正聲。其評張說《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句:“三句入‘送梁六言’,梁入朝,如神仙之不可接迎。四句從送后落筆,言只心隨湖水悠悠而去,不特題后搖曳生情。似此纏綿悱側,亦不失詩人敦厚之旨。盛唐作者,所以為正聲也。”又如評張說《桃花園馬上應制》“愿逐南風飛帝席,年年含笑舞青春”句:“后兩句之眼,又在‘飛帝席’三字。言外見得愿在中宗之側,無時或忘,允得詩人敦厚之旨。”同樣,其評王昌齡《寄陶副使》、王維《送楊少府貶郴州》三、四句,均認為用意溫厚,合乎詩人之旨。所謂溫柔敦厚,即強調詩歌有感發志意的功能,但情感有節制,如此,方合風人之體。故著者評王維《送楊少府貶郴州》“長沙不久留才子,賈誼何須吊屈平”句:“落句翻用賈誼謫長沙事,為楊少府言,不久貶于此,何須如賈誼之吊屈平,借以自傷,有溫柔敦厚之旨。”再如評杜甫《夜》“南菊再逢人臥病,北書不至雁無情”句:“頸聯上句‘南菊’云云,即《秋興》所謂‘叢菊兩開他日淚’也。下句‘北書’云云,托怨雁,是風人體也。”又如評劉長卿《將赴嶺外留題蕭寺遠公院》“此去播遷明主意,白云何事欲相留”句:“落句上句溫厚,大有風人之義。下句指‘白云’,見得無人相留,略寓悲嘆,又有騷人之思。特造語婉轉,絕不露些火氣,要可以征詩品也。”可見,詩雖能托怨,但怨而不怒;詩有騷人之思,但不發露。主張溫柔敦厚,是著者選詩、評詩的理念。要言之,本書詩“品”雖細分至百種之多,然側重于清婉、含蓄、性靈、神韻等風格,強調詩歌具有溫柔敦厚之質。且知朱寶瑩所服膺的這些人,其詩學脈絡亦有遞相承續關系。

《詩式》主要運用傳統的方式品評詩歌,同時偶有新思想之涉入。如前所及,朱寶瑩生值晚清政府風雨飄搖之際,中華民族亦面臨前所未有之巨變。在此社會與思想均處在新舊交替與碰撞的時代,對這位既中過進士,供職過清廷,又經社會巨變,做為清遺民的學人來說,新舊思想的沖擊在所難免,而這或多或少地體現在《詩式》中。著者在編輯大意中,即明確說明:“本書所選各詩,或描寫景物,或敘述社會,或寓意諷刺,與近今詩家寫實主義,適相吻合。”此處的“寫實主義”,以及“引起美術之興趣”諸語,均透露出作者對當時的新思想有相當關涉,持有與古典詩學分庭抗禮、且或兼吸收之態度。倘若這還不足以說明問題。那么,我們從其評詩當中發現的幾個新詞語,如“烘托”、“想像”、“心理”,均可作輔證。由此看出著者并不拘泥于傳統,雖然這樣的新詞運用得比較少,但表達貼切。這種新舊交替的烙印,是晚近以來古典文學界所特有的一種現象。

四、評詩法度

本書選編唐詩,以五、七言律絕為類進行選注、評解,以格律及章法為著眼點,歸納其格律體制與作詩法度。那么,不妨將其分為絕、律兩類,分別予以簡要概括。

(一)評五、七言絕句

五、七言絕句共四句,或二十字,或二十八字,雖字少,但含意不盡。著者指出所謂的絕句正格,即以杜甫《蕭八明府實處覓桃栽》為例:“首句就題起。二句承首句,‘為送’應上‘奉乞’二字。三句從明府一面轉,四句從少陵一面合。兩句只言明府桃自多,而少陵桃自少,‘未滿園’應上‘雖無數’三字。此作首句平直敘起,二句從容承之,三句轉變得好,四句如順流之舟。此為絕句正格。”當然本書論絕句作法并不僅限于此,不妨細繹如下:

就首句而言,有尊題法,如杜甫《八陣圖》、司空曙《別秦卿》;有就題起法,如張說《送梁六自洞庭山作》、李白《贈汪倫》;有凌空盤旋起法,如王昌齡《從軍行》;有旁面烘托法,如元稹《雨后》、賈島《冬夜送人》。

就二句而言,有呼筆,如白居易《蕭庶子相過》;有引事起,如陸龜蒙《萬金》;有對起,如李商隱《滯雨》。

關于首句、二句之間,有對景興起法,如張說《同趙侍御望歸舟》、王維《與盧員外象過崔處士興宗林亭》;有平直敘起法,如張說《桃花園馬上應制》;有比起法,如杜甫《憑韋少府班覓松樹子栽》;有烘托法,如韓愈《題木居士二首》。

就三句而言,著者持“絕詩以三句為主”(評杜甫《絕句》)的觀點,可以說,這是絕句最重要的特征①按:“絕詩以三句為主”的觀點,并非著者首創。《箋注唐賢絕句三體詩法》卷一,釋圓至即有論曰:“若絕句,則以第三句為主,或以其句法相似,或字面相同,或第三句喚第四句者,或不換而第四句申其意者,或純以景物,或景物中有人者。”。如評劉長卿《酬李穆見寄》“欲掃柴門迎遠客,青苔黃葉滿貧家”:“三句言盼穆之來,故欲掃門以迎遠客之至,此正見第三句宛轉變化工夫。”三句在整首詩中主要起到變化之功,如評王維《少年行》“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四句寫少年技擊奏功,要從三句轉出,信哉變化工夫,全在第三句也。蓋‘坐金鞍’,寫少年方騎馬。‘調白羽’,寫少年方射箭。而‘殺單于’三字,自迎機而上矣。”或于前兩句起到轉變,如評王維《疑夢》“黃帝孔丘何處問,安知不是夢中身”:“第三句從前兩句‘莫’字轉變出來。”有實接法,如高適《除夜作》、李白《贈汪倫》;有虛接法,如王昌齡《李四倉曹宅夜飲》。

就四句而言,有實接法,如杜甫《八陣圖》;有用事結法,如趙嘏《春釀》、溫庭筠《題友人居》;有開一步法,如高適《除夜作》;有加一倍寫法,如宋之問《登逍遙樓》。

三句、四句之間的關系,是絕句所要關注的重點。本書通過具體評述,將絕句“三句為主、四句發之”的原理楬橥出來。一般而言,最常見的關系,大概有三種。第一種,“此句宛轉變化,四句自順流而下”(評杜甫《絕句》),如李白《贈汪倫》;第二種,“四句申三句之意,十字作一句讀”(評元稹《雨后》),如陸龜蒙《懷宛陵舊游》;第三種,“所謂三句為主,四句發之也”(評王縉《九日作》),如評李白《早發白帝》:“絕句要婉曲回環,刪蕪就簡,語盡而意不絕,大抵以第三句為主,而第四句發之。有實接,有虛接。承接之間,開與合相關,反與正相依,順與逆相應,一呼一吸。如此詩三句‘啼不住’三字,與四句‘已過’二字呼應,蓋言曉猿啼猶未歇,而輕舟已過萬山,狀其迅速也。”此外,絕句三、四句之間有對起法,如韓愈《次峽石》、李白《越中覽古》;有抑揚法,如韓愈《題木居士二首》。

(二)評五、七言律詩

發句,有就題起法,如杜審言《夏日過鄭七山齋》、王昌齡《萬歲樓》;有引事起法,如杜審言《賦得妾薄命》;有狀景起法,如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有對起法(格),如白居易《客中守歲》、李端《宿淮浦憶司空文明》;有倒裝法,如杜甫《登樓》;有題前起格,如杜甫《奉寄高常侍》。

就頷聯而言,有活對,如李商隱《哭劉司戶蕡》;有流水對,如韓愈《廣宣上人頻見過》,再如韓翃《寄徐州鄭使君》頸聯“射堂草遍收殘雨,官路人稀對夕天”;有借音對,如韓愈《醉中留別襄州李相公》“眼穿長訝雙魚斷,耳熱何辭數爵頻”句。

就結句而言,有含情不盡結法,如劉長卿《送朱山人放越州賊退后歸山陰別業》、白居易《夜送孟司功》;有感懷結法,如劉長卿《代邊將有懷》;有抬高結法,如劉長卿《送袁處士》;有尊題法,如王維《酬郭給事》;有結聯格,如劉長卿《送宇文遷明府赴洪州張觀察追攝豐城令》。

著者評五、七言律詩,從發句、頷聯、頸聯、落句方面條分縷析,亦有整體觀照。如評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七律篇法之妙,有不見句法者,句法之妙,有不見字法者,此詩是也。讀者須知其一氣滾注,只如說話然。”再如評耿湋《送大谷高少府》:“凡落句與頸聯及發句,須有回顧之神,此類是也。”又如評韓愈《廣宣上人頻見過》:“上下句用意須貫通,布局須有照應,此首顯然可見。須細讀,然后下筆合于法矣。”就整首詩而言,側重句間前后回顧、整體流暢貫通。

需要簡單提及的是,以起承轉合來解詩、評詩,早在南宋周弼《唐詩三體家法》已具梗概。至元人楊載《詩法家數》、范梈《詩法》與傅若金《詩法正論》等詩學著作,明確將其作為評詩之法細加研討①關于起承轉合之說,陳斐《南宋唐詩選本與詩學考論》(鄭州:大象出版社,2013年,第239頁)駁正蔣寅《起承轉合:機械結構論的消長——兼論八股文法與詩學的關系》(《文學遺產》1998年第3期)一文所持自元人詩話的觀點,可參閱。。這種評詩之法自其產生以來,有承之者,亦不乏貶之者。如清初葉燮《原詩》論曰:“律詩必首句如何起,三四如何承,五六如何接,末句如何結;古詩要照應,要起伏,析之為句法,總之為章法。此三家村詞伯相傳久矣,不可謂稱詩者獨得之秘也。”②葉燮著,霍松林校注:《原詩?內篇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第21頁。在葉燮看來,這種解詩之法倒適合村塾學究教以童蒙時所用。其間利弊高下之討論,固不在本書論列范圍。不可諱言,以此詩法論詩自有其弊端,亦不可否認它具有一定的適用性。本書著者不避用此法,亦不局限于此,故評詩時亦更為靈活機動、細致熨帖。

(三)評詩歌題目

本書導人以作詩之法,除了詩體之律、絕作法之外,還從格律、題目、題材、用典、煉字煉句等方面入手,此處僅就題目來論。

從題目入手,是著者評詩的一大特色。本書特別關注詩歌題目的重要性,如評盧綸《送從叔士準赴任潤州司士》:“題中無一字漏寫,不可見昔人構思之周密耶?”強調相題而施,如評李端《江上送客》:“題為‘江上送客’四字,倘泛言‘送客’,而不切‘江上’,則題目只做一半。此弊近今不免。”又評元稹《聞樂天授江州司馬》:“大凡做詩,不外寫得真切,亦各視其題目而已。同樣是寫聽聞笛詩之詩,作者從題目字眼入手,如評高適《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題為‘聽吹笛’,首句從吹笛者起,則‘聽’字方有根。二句樓上自蕭條,海月自閑,故聽得吹笛之聲,而‘聽’字又有著落。三句從‘聽’字轉。四句發之,純寫‘聽’字之神。凡下字最要斟酌,如末句下‘關山’二字,并上‘借問落梅凡幾曲’句,亦切題矣。若易以‘江城’二字,便是黃鶴樓聽吹笛詩。”這是從題目“聽”字著手而論。評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曰‘聞笛’,與前首(編者按:即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聽笛’異。聽笛者,知在黃鶴樓上,故有心聽之也。聞笛者,不知何處,故無意聞之也。”則又從“聞”字著手而論,且辨析聽、聞之異。

本書評詩,以題目為綱而挈領詩句,如評白居易《醉游平泉》:“‘游平泉’一層,‘醉游’一層,先將題目認清,然后落筆,斯有層次,有意境。首句、二句寫‘醉游’,何等放曠,亦何等帖切。三句、四句寫‘游平泉’,自然湊拍,絕無雕琢痕跡。此所以為大家也。”就題目字多的情況而言,“題字多者,從題中何處起,先須辨明。凡題字有主腦,即應從主腦處入”(評盧綸《同趙進馬元陽春日登長春宮古城望河中因寄鄭損倉曹》),“凡做詩,題字雖多,就其要者落筆,此定法也”(評錢起《故王維右丞堂前芍藥花開凄然感懷》)。實際上由字多的題目而言,認清主腦,就其要者落筆即可。

作詩之法,要從題目中主字著手方為切題,如評杜甫《閣夜》:“題有‘夜’字,便應切‘夜’字著想。”再如評孟浩然《除夜有懷》:“題為‘除夜’,從‘除’字著筆便切。……題字無一滑過,格律精細。除夜詩多矣,大抵映帶‘夜’字而已,如此首處處從‘除’字落筆者少也。凡做詩,亦貴切題,切題便真。”另外,就作法而言,有題前起法,如評陸龜蒙《和襲美春夕酒醒》:“題系‘酒醒’,從‘醉’字入,系題前起法”;有尊題法,如評沈佺期《陪幸太平公主南莊詩》:“發句上句切‘南莊’起,下句切‘幸’字承。頷聯承上句‘幸’字寫景。頸聯切‘南莊’寫景。落句上句切‘陪’字,下句言陪幸到此,過于游仙。此尊題法也。”

對于初學而言,作詩需要切定題目,是最先一著。然一首佳作,“就題發揮還不夠,一定要能想到題外,方能歸結到題中。詩的巧拙,分別就在這里。”①瞿蛻園、周紫宜:《學詩淺說》,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4年,第30頁。即如本書評王勃《江亭夜月送別》“寂寂離亭掩,江山此夜寒”句:“人驟散去,江山如故,只增寒景,系從題后著筆。”同樣,評岑參《山房春事》:“后兩句從題外另生一意,虛寫法。凡落筆總宜于虛處摩蕩,所謂‘意翻空而易奇,語征實而難巧’也。”再以以許渾《月夜期友人不至》詩為例,可知本書即已強調題外發揮之義的重要性:“此詩題巔、題之旁面、對面、題后、題前俱到。凡做詩文,總須從空處落想,斷無實做題面之理。此生死之別,讀者不可不知。”

五、評詩特色

本書在評詩方面有兩大特色。其一,持詩、文作法可以互證的理念;其二,用類比、反比例證的方式引用唐人詩作來評詩。

(一)詩、文作法互證

著者持詩、文作法可相互證的觀點,認為“作文貴有關系,作詩何獨不然”(評耿湋《送大谷高少府》)。其評元稹《古寺》:“首句入‘古寺’,下五字曰‘春馀日半斜’,與上‘古寺’二字相稱,且為第三句先伏根。二句寫景,亦切僧寺。三句言雖已春馀,方花開之時未到,而院自為花院。此句為主,應上‘春馀’、‘竹風’,而起下句,一意貫串。但在尋僧,不在尋花,回顧首句作收,馀意無窮。歐陽修《醉翁亭記》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意境相似。可知詩、文做法,有足以相引證處。”同樣,評韓愈《從潮州量移袁州張韶州端公以詩相賀因酬之》“北望詎令隨塞雁,南遷才免葬江魚”句之“詎令”、“才免”:“凡詩文有以虛字寫出神理者,此類是也。”評韓愈《廣宣上人頻見過》“學道窮年何所得,吟詩竟日未能回”句:“頸聯‘學道’固對廣宣言,‘吟詩’亦系對于廣宣發,以廣宣有詩名。可知詩、文用字,必有關系,斷無可以隨手扯入也。”

(二)評詩時往往引唐人詩歌或詩句以作引證,具體來講,有兩種用法。

其一,引詩作類比例證,如評張說《送梁六自洞庭山作》首句“巴陵一望洞庭秋”:“首句就‘洞庭’起,具有遠勢。后來王之渙‘黃河遠上白云間’句,正復相似。”又如評盧綸《裴給事宅白牡丹》:“此首起承襯起,用筆甚活。三句、四句切‘白’字,借‘玉盤’形容之,絕不露斧鑿之痕,而自然含有‘白’字在內。且白牡丹在裴給事宅,亦須切主人身分,以‘玉盤承露’等字點染,自切給事分際。如戎昱《紅槿花》詩‘今日驚秋自憐客,折來持贈少年人’,又薛能《黃蜀葵》詩‘記得玉人春病起,道家裝束禳時’,做‘紅’字、‘黃’字,均在有意無意之間。他題皆可隅反。”又如評李端《送張淑歸覲叔父》“馬向塞云去,人隨古道還”句:“此聯與崔峒《送薛良史往越州謁叔父》云‘遙想蘭亭下,清風滿竹林’二句,用事同,用意同,可以互證者也。”

其二,引詩作反比例證,如評王維《疑夢》三、四句“黃帝孔丘何處問,安知不是夢中身”:“第三句從前兩句“莫”字轉變出來。‘安知不是夢中’六字,托之虛幻,栩栩欲活,造境何等靈妙。杜甫‘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意境略不相同。”又如評杜甫《少年行》:“二十八字,全寫少年孟浪之狀,與王摩詰‘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意境迥不相同。王言少年策功于沙場,杜言少年肆志于落拓也。”

相對而言,在這兩種用法中,運用類比例證之處較多。作者引詩或類比,或反比,均有令讀者了解唐人作詩之法的相同或相襲,抑或各出心裁,俱臻妙境。且作為引證的這些唐人詩歌或詩句,有一部分選于該書,便于讀者檢尋對照,加深理解。

六、后世影響

朱寶瑩《詩式》初版于民國十年(1921),至民國廿七年(1938)已印行十三版。僅就此印刷之勤,足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這里不妨引朱自清先生《論詩學門徑》一文對其評價來作印證:

坊間詩學入門一類書,也偶然注意及此,但太略、太陋,無甚用處。比較可看而又易得的,只有李锳《詩法易簡錄》(有鉛印本)、朱寶瑩《詩式》(中華書局鉛印)。……《詩式》專取五七言近體,皆唐人清新淺顯之作,逐首加以評語注釋。注釋太簡陋,且不免錯誤;評語詳論句法章法,很明切,便于初學。書中每一體(指絕句、律句)前有一段說明,論近體聲調宜忌,能得要領。初學讀此書及前書后半部,可增進對于近體詩的理解力和鑒賞力。①《朱自清全集》(第二卷),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87頁,第240頁。

朱自清先生也在《<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中說:“朱寶瑩先生有《詩式》(中華版),專釋唐人近體詩的作法作意,頗切實。”②《朱自清全集》(第二卷),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87頁,第240頁。通過閱讀此書,可證朱自清先生的評價確是非常中肯的。作詩先從解詩入手,《詩式》力圖通過所選的這些清新淺顯的唐人詩作,在評解、注釋的基礎上令讀者知曉作詩法門。實際上,我們通過這些品評,又何嘗不能夠更為細致而貼切地解讀唐人詩歌呢?從此角度來看,此書確實有著可讀的意義。本書目的固在于“導初學作詩”“易于學步”,因此,對想學作詩的初學者、或想領略唐詩魅力的讀者來說,細心研閱此書,都有益處。

Discussition on Zhu Baoying SHI SHI

QIAN De-yun
(Literatural school,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anzhou 730050, China)

The “SHI SHI (The Type of Poetry)” witch wrote by the ROC scholar Zhu Baoying had researched and discussed the methods of Tang poetry composition by distinguishing the type of the poetry that based on their genres, theme and character. witch help readers to understand the rules of Tang poetry composition, and then learn to compose poetry. 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ers had paid a lot of attention to the Tang poetics works in ROC era, therefore this “SHI SHI” i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ose.It presented the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s that the ancient Tang poetics will reach to an end, the new Tang poetics on the modern meaning still stays in an initial phase, and the new and the old academic thoughts interact.

Zhu Baoying; Tang poetics; Poetics thoughts; The Rules of Tang poetry composition.

I207.2

A

1672-1217(2017)05-0027-07

2017-07-03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17YJC751026):唐集序跋整理與研究。

錢得運(1983-),男,甘肅永登人,蘭州理工大學講師,文學博士。

[責任編輯 唐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chinese男男gay视频网| 天天操精品| 91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欧美日韩福利|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午夜老司机永久免费看片|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欧美精品另类| 免费又爽又刺激高潮网址| 五月天久久婷婷| 九九热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国产区在线看|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亚洲综合18p| 精品人妻AV区|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午夜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性影院| 香蕉久久永久视频|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99人体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香港一级毛片免费看| 成人午夜久久| 熟妇丰满人妻av无码区|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91网址在线播放| 色妞永久免费视频| 欧美高清日韩| 亚洲男人天堂2018|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欧美午夜性视频| vvvv98国产成人综合青青| 91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vr|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激情乱人伦|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亚洲 成人国产|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99re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成a人片| 国产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偷国产偷在线高清| 国产福利一区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影院| 亚洲国产欧美中日韩成人综合视频|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尤物视频一区| 久久青草免费91观看|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在线| 91福利免费| 成人国产免费|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在线视频二区|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