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蕓
北京懷柔醫院,北京 101400
在全速發展的21世紀,與上個世紀相比,人們的生活條件顯著提升、生活環境與習慣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盡管現代醫學技術也得到了十足的發展,但對于當下越來越棘手的醫療病癥難題依然比較難解決。2型糖尿病作為一種高發疾病,已經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代謝紊亂性疾病,該疾病與心血管性等疾病屬于兩種極端。2型糖尿病臨床表現持續性高血糖,相關研究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降低,在很大程度上與胰島素抵抗有著直接的關聯。簡言之,胰島素抵抗目前被確認為是糖尿病的主要發病機制之一。在早期若得不到及時的診療,胰島素抵抗水平會急劇下滑,不僅影響藥物對血糖的控制,還與糖尿病、心腦腎等并發癥密切相關。目前臨床治療提倡以早期控制為主,即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促進胰島β細胞功能恢復。基于此,此次專門選取了該院2型糖尿病患者78例,以分組統計比較的方式,進一步探究二甲雙胍應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中,對于改善胰島素抵抗水平的實效性。
此次臨床實踐探究,回顧分析了該院在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期間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該78例均為定量隨機抽樣選取。通過查閱統計患者的臨床病歷資料與記錄信息,根據患者臨床治療方法的差異性,分為實驗組38例和對照組40例。實驗組38例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甘精胰島素聯合二甲雙胍的治療方案,對照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則是甘精胰島素聯合其他口服降血糖類藥物。統計評估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實效性,重點觀察患者胰島素抵抗水平的變化與改善。78例均完全符合WHO糖尿病診斷標準。患者年齡范圍 36~75歲,平均年齡(55.2±6.8)歲;平均病程(6.5±3.2)年;體重量指數(23.0±1.8)kg/m2。實驗組38例與對照組40例在一般資料統計比較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以上78例2型糖尿病患者,相關檢查后未發現患有免疫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精神障礙疾病、藥物過敏、肝腎功能不全等情況。
實驗組38例和對照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全部進行嚴格的飲食控制,并輔助以適當的運動鍛煉。其中,實驗組服用甘精胰島素和二甲雙胍,3次/d,0.25 g/次。后期可適當加大服用劑量,具體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不間斷監測患者空腹狀態下的血糖指標水平。12周作為1個大療程周期。
在檢測方法運用上,FPG、2 hPG測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FINS測定則采用免疫分析法,而對于患者的血清瘦素和脂聯素指標測定,采用的是ELISA法。
表1統計呈現的是實驗組38例和對照組40例在接受治療后,兩組患者的降糖效果綜合對比,即在接受治療后與治療前的各主要指標檢測水平,以及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β)。從中可以清楚的觀察到,采用甘精胰島素聯合二甲雙胍治療下的實驗組38例2型糖尿病患者,與對照組40例比較,糖化血蛋白、空腹胰島素、胰島素抵抗水平等主要臨床指標較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降糖效果綜合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降糖效果綜合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 時間/前后HbAlc(%)FINS( U/mL) H0MA-β實驗組(n=38)對照組(n=40)接受治療前接受治療后接受治療前接受治療后9.4±1.7(6.3±1.0)ab 9.8±1.7(8.1±1.4)a 12.6±3.0(9.9±1.6)ab 12.8±2.5(11.7±2.2)a 20.9±5.2(95.8±1.47)ab 21.0±5.5(64.2±11.6)a
2型糖尿病舊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俗稱為成人糖尿病,在醫學研究領域也常常看作是一種代謝性疾病。2型糖尿病一般高發于中老年人群,基本都是在35~40歲之后發病形成。關于這一點,該次入選的78例患者也均滿足這一現象。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胰島素抵抗水平受到嚴重影響,這是最直觀的癥狀表現。具體來看,體內產生胰島素的能力盡管沒有完全喪失,且還有可能產生更多。但是,即便胰島素過多,其作用效果已經比較差。總的來看,患者體內的胰島素實際上是處在一種相對缺乏的狀態之下,可以通過某些口服藥物來加以刺激。如此以來,很大程度上可刺激體內的胰島素分泌。所以,對于2型糖尿病的理解又有了一個深層的認識,即它是一種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者作用缺陷等原因引起的一種疾病,以高血糖為核心特征,代謝紊亂表現。二甲雙胍與其他大多數降血糖類藥物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關于這一點,通過上述結果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盡管二甲雙胍與其他同類的多種降血糖藥物并不很大差異,均是作為一種與胰島素聯合使用的控制型藥物,但其安全性更高。以實驗組38例來看,甘精胰島素主要是直接作用于胰島素抵抗改善的藥物,而臨床治療最注重的就是安全性,這是一切治療方案得以推行的核心理念。與其他類口服降血糖藥物比較,二甲雙胍不僅無毒,且對于組織細胞具有較強的保護功能。總的來看,服用合適劑量的二甲雙胍來配合治療2型糖尿病,發生低血糖風險非常低,且與乳酸酸中毒風險增高無關,禁忌證也非常少,屬于一種安全可靠的降糖類藥物。
[1]母義明,紀立農,寧光,等.二甲雙胍臨床應用專家共識[J].藥品評價,2014,22(15):11-22.
[2]何春秀,郝桂榮,張會君,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醫學應對方式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5):525-529.
[3]鄭梓強,羅森華,李文婷.不同胰島素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3(20):61-63.
[4]吳斌,吳鏗.2型糖尿病基因診斷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學創新,2015(34):15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