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拉嘎
包廣林用花甲之后到越過古稀的10余年完成了《20世紀蒙古族四學者——李四光 梁漱溟 蕭乾 艾思奇》。這部著作將李四光等20世紀4位蒙古族杰出學者的生平事跡,用簡潔的筆觸同時呈現到讀者面前,這本身就是一種大創意。
這4位學者的共同點是:他們都是生活在內地的蒙古族,從小受到內地文化主要是漢族文化熏陶;他們都始終記著自己是蒙古族,沒有放棄民族歸屬;他們在各自領域顯示出執著于學術的堅韌精神;他們都有愛國主義情懷和崇高品德。他們也有不同點:李四光是自然科學家,梁漱溟是人文學者,蕭乾 是學者型作家,艾思奇是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他們身上凝聚著的蒙古族優秀文化精神,也一定程度上成為20世紀中國學術若干重大領域的綜合性縮影。將不同領域的 4位學者收納于一部著作中,不僅有類似交響曲的多重效果,也增加了梳理和撰寫的難度。
蒙古族具有堅韌執著和正直包容的民族性格,能夠適應不同的文化環境。關于蒙古族的民族性格,19世紀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尹湛納希曾經有深刻的探討。他說,蒙古族生活環境的最大特征是“沒有麻煩”,“沒有麻煩”的生活環境造就蒙古族“耿直”“公正”“忠誠”的民族性格。尹湛納希認為,蒙古族的民族性格,是成吉思汗時代創造偉大業績的文化根據。蒙古族偉大典籍《蒙古秘史》的記載,證實了尹湛納希的上述觀點,成吉思汗始終將真誠和遵守約定,作為選拔人才的最重要標準。從某種意義上說,真誠和遵守約定也是現代社會和現代人格的重要基礎。
成吉思汗及其后人創造的偉大歷史,成為蒙古族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我意識形成的重要動力。無論蒙古族個別成員是生活在蒙古族聚居區,還是生活在其他民族聚居區,都直接或者間接受到蒙古族民族文化的影響。也許,就是蒙古族的民族精神和漢族文化熏陶的雙重涵養,促使生活在內地的蒙古族學者李四光、梁漱溟、蕭乾、艾思奇,成為各自領域的杰出人物。
地質學家李四光最重要的貢獻,是立足實踐,依靠科學理論的邏輯力量,摘掉中國“貧油國”的帽子。此前,根據西方學者提供的地質學理論,中國地下沒有豐富的油礦,依賴進口石油被他們認定為不爭的事實。李四光也許是在世界性重大自然科學理論構建方面,第一個向西方科學界說“不”的中國學者。李四光根據對中國地質的考察和研究,創立地質力學理論,確定中國地下有豐富的油礦,這是一次重大的科學游戲規則的構建。在此指導下,發現了大慶等重要油田,為我國走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做出巨大貢獻。李四光曾經擔任國家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務。他的代表作《地質力學概論》,被稱為“地質力學研究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李四光有一句名言:“真理,哪怕只見到一線,我們也不能讓它的光輝變得暗淡。”這句生動的感言,大約可以概括李四光為科學真理的奉獻精神。
梁漱溟是中國現代儒學奠基人。在梁漱溟倡導儒學現代價值的時候,中國正值對儒學沖擊最大的時期。梁漱溟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深刻和獨到的洞見。20世紀初,梁漱溟出版了《東西方文化及其哲學》。對此,包廣林評價說:“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國內外思想文化界引起了廣泛反響。”梁漱溟曾經說:“世界未來文化就是中國文化的復興?!绷菏殛P于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價值的研究,成為當代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的重要旗幟。從梁漱溟提出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價值,到中國普遍倡導傳統文化,經過半個世紀以上時間??梢娏菏樗枷氲某叫浴陌鼜V林的描述中,可以發現梁漱溟對自己信仰的堅韌與執著,對內心良知的尊重。
蕭乾是學者型作家。蕭乾的執著和堅韌,更多體現在其作品對生活的感悟中。他著作等身,涉及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翻譯等文學領域,還是杰出的記者和文化交流使者。包廣林在書中引用著名作家冰心評價蕭乾的一段話:“像他這樣的,什么都來一手的作家,在現代中國文壇上,是罕見的。我又深深地理解他。他是一個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人。他從青年時代,就到過海外許多國家,以他的才干,在哪個國家都可以很舒服、很富裕地生活下去,但他卻毅然拋棄了一切,回到他熱愛的祖國……”冰心對蕭乾愛國主義情懷的概括,也適合包廣林書中其他幾位蒙古族學者。作為北京蒙古族,蕭乾自幼生活在多民族環境中,卻對塞外草原和生活在那里的蒙古族同胞始終有無限的眷戀。包廣林書中引用很多蕭乾這類的自述?!袄显缇椭馈覒敲晒抛濉疑踔敛粫缘梦业淖嫦仁俏髅傻哪撩?,還是東蒙的獵戶。我大概更希望他們是獵戶,常冥想他們戴著大皮帽子,穿著翻毛坎肩,背了槍,在原始森林里追逐著野獸。所以每逢人家追問起,我家究竟在什么地方,我就順口答一聲‘大興安嶺,并且覺得很威風。”……蕭乾的這些話語,表現出他深深的民族認同和濃濃的民族情意。
艾思奇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啟蒙和發展做出重大貢獻。還在國統區時,他就冒著生命危險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后來到延安,艾思奇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宣講和研究工作。新中國成立后,艾思奇長期在中央黨校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和研究工作。曾經擔任中央黨校副校長。他為堅持自己的信仰,還出現在爭鳴第一線。艾思奇去世后,毛澤東主席親自在悼詞上增加“黨在理論戰線上的忠誠戰士”等文字。20世紀前半葉,一本《大眾哲學》使艾思奇的名字響徹中國。包廣林引用很多重要資料證實這一點。例如,艾思奇到延安后,毛澤東主席說:“老艾不是天下第一好人,也是天下第二好人。”再如,蔣介石說:“一部《大眾哲學》,沖垮了三民主義防線?!庇秩纾瑖顸h元老馬壁寫詩說:“一卷書雄百萬兵,攻心為上勝攻城。蔣軍一敗如山倒,哲學猶輸仰令名?!?/p>
也許,20世紀中國學術的脊梁,就顯示在包廣林筆下幾位蒙古族學者和與他們類似的其他中國學者身上,顯示在他們為學術真理孜孜不倦的堅持和執著中。
隨著社會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蒙古族到內地,乃至國外生活。蒙古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卻不會由此而從他們身上泯滅。無論蒙古族生活在何處,都會同樣依戀草原。歷史鑄成的那股強勁蒙古風,始終會在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大潮中拂煦千里草原,掀卷江海波濤,始終會給予生活在各地的蒙古族以心靈引導。這是包廣林先生給予我們的啟示。
摘自《中國民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