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好,風景舊曾諳。
春節期間,城里空了,鄉村鬧了,小鳥枝頭春意濃。城里人往鄉村里去,突然驚覺鄉村整潔清爽了,水泥路通往千家萬戶;滿地莊稼的綠,滿山林木的青,縱使北方,也不是單調的枯黃與白雪,荒僻的角落不時也會出現一輛小轎車。
農家富了,農家美了。
2017年的春天是農家的春天,而農家的春天正是中國的春天。
不是嗎,春節假期后剛上班,一連串關于農家的政策便出臺了:中央一號文件著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綠色生產方式壯大新產業新業態等,將補齊農業農村短板,激活內生發展動力;全國奶業發展規劃,保障優質安全乳品有效供給,加快建設現代奶業;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工程規劃,將提升農業資源永續利用水平,治理農業環境,改善農業生態;農業科技發展規劃,將促進現代種業、農業機械化、農業信息化、農業資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巨大進步;農村沼氣發展規劃,投資500億元,促進沼氣轉型升級,受益人口達2.3億人以上……
春的喜訊總是來得分外的早,她的腳步是輕輕的,恰似春雨浸潤人間。
喜訊間,透露濃濃暖意:要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系。要抓緊落實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真正讓農民吃上“定心丸”。
這是農家的春天,也是中國的春天,改革的春天。
新春伊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二次會議一次性通過12個改革文件,全面深化改革可謂緊鑼密鼓。2016年,全國已完成97個重點改革任務,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完成194個改革任務,各方面共出臺419個改革方案。
改革已到中流,灘多浪急,該怎么改?
習總書記說:“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是抓改革的關鍵,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來抓,不僅親自抓、帶頭干,還要勇于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總書記向黨政一把手加壓,要求要“敢于拍板、敢于擔當,堅定不移干”“敢于接燙手山芋”“咬定青山不放松”,殷殷希望溢于言表。
改革的“四關三坎”,都系于黨政一把手。“四關”的思路關、質量關、導向關和成效關,“三坎”的改革越來越難的“坎”、改革協調難的“坎”和改革壓力阻力的“坎”,都需要黨政一把手頂住壓力去推進。
縣域,一頭連著千萬農家,一頭連著國家昌盛,縣域的黨政一把手,責任尤大。“四關”要闖,“三坎”要邁,頂住壓力阻力,打破利益重重阻隔,迎接縣域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