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癌女教師被開除
【事件回放】
2016年8月14日,由于癌癥和并發的心臟病,劉伶利離開了人世,年僅32歲。而她之所以引起社會關注,是在治療癌癥期間,她所供職的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以曠工為由將她開除。
2014年7月,劉伶利確診為卵巢癌。隨后她去了北京檢查,并向工作單位的外語系主任請了假。2015年1月14日劉伶利攜帶診斷證明和相關病歷材料到學校補請假手續。不久,劉伶利就收到了一份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的文件,內容是劉伶利由于長期曠工被開除,解除勞動關系,并停繳醫療保險。2015年10月20日,甘肅榆中縣法院一審判決蘭州交大博文學院的開除決定無效,雙方恢復勞動關系,二審蘭州中院也維持了原判。但直到劉伶利病逝,涉事學校也沒有理會法院的判決。
觀察者:沈彬
關鍵詞:道德、法律、辯證地看問題、解決問題
大家將怒火噴向開除癌癥員工的學院的時候,我想向大家提起另一個人——魏延政:
曾經的花兒少年、北大高材生、入職世界500強——華為,成為IT精英,之后不幸罹患罕見的惡性腫瘤——“透明細胞肉瘤”,此后兩年中經歷了擴散、截肢、放療、化療、復發、擴散反復的過程。2012年,病假中的魏延政稱,接到了“勞動合同順延至病假期結束”的通知;同年,華為通過大病商業保險向魏延政一次性賠付20萬。到了2013年,華為公司告知他,據法律公司可以不和他續簽合同。
華為不與得了癌癥多年的魏延政續約和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開除”得了癌癥的劉伶利是一回事嗎?其實是一回事。背后有共通的商業邏輯——企業沒有義務養不為其創造價值的員工。
“企業沒有義務養不為其創造價值的員工。”這句殘酷的話你應讀三遍,你能從中讀出新的世界觀、價值觀。只不過,華為做得更文明,專業地遵守了中國的相關勞動法規;而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做得更加刁蠻殘酷,將看病的職工誣陷為“曠工”直接開除。
讓企業長期供養那些不能夠創造價值、長期養病的職工,勢必會拖累企業。大家可能還記得,在過去的計劃經濟條件下,很多國企是養著很多“泡長病假”的工人的,因為這些人不能正常工作,又不能將他們解雇,結果國企背起了巨大包袱。而且很多重大疾病的醫療費用簡直就是無底洞,當年很多國企就是這么被拖垮的。
寫下這篇文章不是為了給“華為們”做開脫(甚至蘭州交大博文學院這種下作、違法的“開除”行為,就應該挨罵),而是說:道德譴責是無力的。關鍵是怎么為罹患疾病的職工尋到真保障——比如,修法延長治療年限,年限內不能解雇;引導公司為職工購買重大疾病的商業保險;由政府提供更可靠的兜底醫療保障。
代檢族:一個因“就業歧視”伴生的群體
【事件回放】
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多年前就有這樣一個族群,他們的職業就是幫助乙肝患者在入學、就業時領到一張“合格的健康體檢表”。他們進出各大醫院,在抽血化驗室伺機替代委托人出場,讓自己的血被化驗室抽走。人們對這一族群稱之為“代檢”族。
一些求職者為了確保入職體檢能夠順利通過,求助于“代人體檢”中介機構,而這些機構也公開宣稱“只要交錢就能搞定”。
我國《就業促進法》第三十條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招用人員,不得以是傳染病病原攜帶者為由拒絕錄用。但現實中的確有不少用人單位因種種疾病將求職者擋在門外。多年來,就業歧視像一塊頑疾一樣,久治不愈。由此催生出的“代人體檢”亂象,是對用人市場秩序的擾亂,更是對整個社會誠信體系的嚴重破壞。
觀察者1:李瓊(《廣州日報》)
關鍵詞:公平、誠信
我們當然懂得體檢的本來含義和作用,可當“代人體檢”形成了產業鏈,已經顯示出體檢在就業招聘中發生了怎樣的異化。對于招聘方而言,它成為隱藏歧視、選擇不公的手段;對于求職者而言,成為弄虛作假、蒙混過關的方式。隱形歧視與弄虛作假相互滋長,成為一場“貓鼠游戲”,顯示出求職者在這樣的隱形門檻面前是多么無力,而這種就業歧視在就業過程中又是多么普遍。
我們甚至可以說,門檻“隱形”了,但歧視并不“隱形”,它不僅真實地存在,而且相當堅硬,只需要變換一下拒絕的理由,就可以讓招聘的天平傾斜。遭受不公正對待的求職者,要么無奈放棄,要么被動作弊,去接受和順應這種歧視的存在和強大。
觀察者2:余明輝(《法制晚報》)
關鍵詞:對癥下藥
我國法律法規針對不同行業已逐步完善用人身體素質的標準設立,部分企業仍明里暗里私自設定法外要求,是不誠信的表現。參與到“代人體檢”灰色產業中的經營者、入職者、待檢者,甚至協同作假的醫務人員同樣誠信意識堪憂。
由這些可見,“代人體檢”成產業,根源上講是一個各方缺乏法治意識的產物,是一個誠信缺失社會的產物,也是社會制度尤其是體檢組織和實施制度還不完善嚴密的產物。
要破解此問題,要在挖出因就業歧視引發的不合理體檢項目要求,固然重要,但同時也要明白的是,建立更完善的入職體檢程序需要在法治社會建設、誠信社會建設和制度完善等過程中進一步努力。而這無疑需要更多的智慧、毅力、恒心和努力,需要假以時日。
觀察者3:木須蟲
關鍵詞:標本兼治
“代人體檢”亂象需標本兼治。一方面,入職體檢應當與時俱進,完善機制。現代醫療衛生條件、職業勞動條件已大幅改善,可以適度調整和減少體檢項目、降低達標標準,去除不必要的限制。同時,也要強化體檢政策的落實,完善招生、招聘體檢的監管與執法機制,防止體檢異化為用人的權力。
另一方面,依法嚴查“代人體檢”,對“代人體檢”產業鏈中花錢購買“服務”的人員、中介機構以及提供“配套服務”的醫院等嚴加懲處,保證體檢渠道的健康。此外,應逐步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對雇人體檢、代人體檢、中介服務以及提供便利的醫務人員,實施信用懲戒,提高“代人體檢”的失信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