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桃源縣以適度規模經營為切入點,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主支撐,以楓樹鄉、陬市鎮等6個鄉鎮為主戰場,大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試點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
湖南省桃源縣以適度規模經營為切入點,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主支撐,以楓樹鄉、陬市鎮等6個鄉鎮為主戰場,大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試點工作,打造了三種融合模式,取得了較好成效。預計2016年,全縣項目區農民比非項目區農民人均多增收380元,累計為農民增加收益3000多萬元。
以家庭農場為主導的融合模式
該模式是指依托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開發當地優勢資源,逐步由農業生產向農產品加工、營銷以及鄉村旅游等方面拓展,最終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這種模式發揮了家庭農場利益高度同質性的優勢,既延伸了產業鏈條,又開發了農業的多功能,讓產業的增值收益完全留在了農村、留給了農民。
試點中,該縣重點支持家庭農場在搞好水稻種植、開展適度規模經營的基礎上,自購加工設備,開展委托加工,全面轉化自產的糧食產品,打造自己的農產品品牌。同時,帶領“小農戶”聯結“大市場”,指導家庭農場開展農市對接、農超對接、農企對接,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目前,全縣350家家庭農場實現產值2.1億元,其中非農業產值達0.8億元,其中有28家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實現了產品初加工和地產地銷,62家家庭農場通過電商平臺實現銷售額1200余萬元。愛來家庭農場牽頭組織十多家家庭農場組成聯盟,培育稻米信譽品牌,開設品牌專賣店,在常德市中高端大米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
以專業合作社為紐帶的融合模式
該模式是指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組織載體,將產業鏈條逐步由生產環節向加工、流通、服務、旅游等環節延伸,建立集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產業綜合體。通過專業合作社這個載體,農民由只賣農產品轉化到還賣工業品,賣物流、銷售,賣風景、體驗,賣綠色、健康,實現了產業鏈條的延伸和產品的增值,并通過合理的分配機制分享到增值收益。
在生產性服務業方面,該縣扶持了2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良種良技、統防統治、聯種聯收、測土配方施肥等產中社會化服務,以及倉儲物流、產品加工、市場銷售等產后社會化服務,全縣從事社會化服務的專業人員達到1260人。食分健堂水稻合作社購置10臺大型烘干設備、日加工大米150噸的成套設備,新增2.5萬噸倉儲能力,并在常德市區開設品牌專賣店,形成了產加銷一體化的全產業鏈。在鄉村旅游方面,支持合作社發展休閑觀光、農事體驗、農家餐飲等業態,開辟鄉村旅游線路3條,新建休閑景點17個,實現了農業生產與休閑觀光、鄉村旅游深層次的融合。國欽糧棉專業合作社在楓林花海景區種植100畝紫色觀賞稻,實現景中有景、多元創收;豐華水稻種植合作社建成集餐飲、垂釣、采摘、捕捉、燒烤、健身于一體的私家定制廚房,年營業額可突破800萬元。
以龍頭企業為引領的融合模式
該模式是指依托農產品加工或流通龍頭企業,向上下游延伸產業鏈條,覆蓋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全過程,并與專業合作社和農民建立利益共享機制,最終形成一二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態勢。其本質是通過龍頭企業向農業導入工業、服務業的先進理念和生產要素,并與農村土地和勞動力資源結合,實現對農業的引領和農民的帶動。
試點以來,該縣已有9家龍頭企業以訂單生產、股份合作等形式,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建立了富硒水稻、茶葉、柑橘、油茶等特色農產品基地;12家龍頭企業積極發展農資供應、物流倉儲、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將產業鏈覆蓋到生產、加工、銷售全過程,帶動全縣6萬余農戶參與到一二三產業融合分工體系。興隆米業公司與10家合作社共同建立1.6萬畝富硒水稻基地,新建了5000平方米的高標準糧倉、6000平方米的農產品銷售中心和農資配送中心,2016年公司產值預計突破1.5億元,較上年增長近30%。泰源農資有限公司將哈哈農莊引入桃源,以移動客戶端為切入點,線上線下同步推進,服務覆蓋農資產品、日常用品、農村家電、代購代繳等領域,2016年營業額可突破2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