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把共享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推進脫貧攻堅具體實踐中,更應該把共享發展作為貫穿始終的目標追求和價值取向,使廣大群眾真正共享到發展成果。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把共享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赤誠的為民情懷、直面問題的責任擔當。基于實現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的脫貧攻堅戰略部署,其本身就是共享發展理念的生動詮釋。在推進脫貧攻堅具體實踐中,更應該把共享發展作為貫穿始終的目標追求和價值取向,使廣大群眾真正共享到發展成果。
共享產業發展之利
脫貧攻堅,根本之路、長遠之道在什么地方?在產業發展。但產業發展又不能僅僅讓少數人獲得實惠,必須實現成果的共享。因此必須立足村情、民情,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和辦法,其中的關鍵是盤活現有資源,如土地、林權、勞動力、扶貧資金等。對于有意愿、有能力發展產業的貧困群眾,要加大政策、資金、技術幫扶力度,讓其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對于沒有條件發展產業的,可以成立產業合作社,或采取“公司+農戶+集體”模式,農戶以土地入股,土地有保底收入,利潤按比例分成。在不影響企業和業主大的利益和發展前景前提下,積極鼓勵他們優先流轉貧困戶土地經營權、優先雇傭貧困戶就業,并作為企業享受相關優惠政策的前置條款,以先富帶動脫貧。
共享基礎設施之便
基礎設施建設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十分重要的一環。解決好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問題固然重要,實施好基礎設施項目,脫貧攻堅工作才能贏得更加廣泛的認同,從而鞏固我們黨的執政基礎地位。為此,要大力建好小農水、公路、國土整理、通訊、電、燃氣等事關群眾生產生活的基礎設施。要切實規范項目安排,根據各貧困村實際需求,制度化安排各類基礎設施項目,要避免人情項目、關系項目,防止出現村與村之間項目安排不平衡、不合理的情況。要科學規劃項目選址,不能僅僅方便村干部、本地籍領導干部以及富裕戶等少數群體,要以惠及更多人為目標,真正實現全村共享。要加強項目實施全過程的監管,杜絕豆腐渣工程和形象工程,建成經得起時間和歷史檢驗的“群眾滿意工程”。
共享生態環境之美
生態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不斷推進,環境污染、環境破壞問題越來越突出,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越來越強。在推進農村脫貧攻堅中,要樹立“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切實處理好脫貧致富與保護環境的關系,做到立足長遠、精心規劃、合理布局、科學發展。要少挖山、慎砍樹、不填湖,盡可能保持原有生態樣貌,使鄉村“看得見山、望得到水,記得住鄉愁”。要加大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營造整潔、干凈的村容村貌。要加強村民環境保護教育,營造優美生態環境共建共享的濃厚氛圍。
共享精神文化之樂
當前,農村群眾精神文化缺失是比較普遍的現象。脫貧攻堅,不僅僅要讓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還要通過鄉村文化建設,讓村民“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保持好心情”,共享精神文化之樂。要加大經費投入,建設鄉村文化活動室、圖書室和文化廣場,完善廣播、光纖網絡、體育健身等設施,添置音響、電視、鑼鼓、服裝等設備。加大鄉村文化工作者和文藝愛好者的培訓,促進鄉村文化建設的專業化、正規化。加強鄉村文化活動的組織,通過送文化下鄉,宣傳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鼓勵、幫助各村自辦或聯辦鄉村春晚、鄉村運動會、廟會等,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增強群眾凝聚力。正確引導村民婚喪嫁娶、家族會、清明會等自發活動,確保其活動不違反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序良俗。堅決打擊各種非法組織和黃賭毒等違法犯罪活動,保護鄉村一片凈土。
共享民生保障之惠
市場經濟客觀上會導致兩極分化,在農村地區也是如此。經過多年的改革發展,大部分農村群眾過上了比較富足的好日子,但也有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因為客觀或主觀原因,生活還比較貧困。一些貧困戶住房年久失修、極不安全;一些貧困家庭缺智缺勞,無力發展產業和就業,經濟拮據;一些貧困家庭因病因學致貧,巨額醫療費、學費成了沉重的負擔,生活舉步維艱;特別是一些重大疾病患者家庭,對未來更是看不到一點希望;一些五保戶、孤獨老人不能自理,生存狀態堪憂……這就要求我們秉承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和宗旨,不斷調整完善低保、教育、醫療、臨時救助等政策,織牢織密民生保障之網,讓困難群眾充分感受黨和政府的溫暖,分享到改革發展成果和民生保障政策的實惠。
共享基層治理之權
村民自治是農村基層民主治理的主要標志。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民主治理狀況有明顯改善,廣大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意識有所增強,但距離農村政治現代化目標的實現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特別是在一些落后地區和貧困村,家族勢力影響較大,干部腐敗嚴重,村民對立和不滿情緒較大,“塔西陀”效應明顯。同時,村民居住分散,平日忙于生計,公民意識淡薄,參與民主管理的積極性不強,對村里的一些重要事務“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甚至滋生新的不滿情緒。為此,推進脫貧攻堅,一方面要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與治理、文化建設、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讓群眾滿意的實效;另一方面,還要積極推進基層民主,讓村民充分享受到憲法和法律規定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方面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