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碏①諫衛莊公曰:“臣聞愛②子教之以義③方,弗④納于邪。驕奢淫逸⑤,所自邪也。四者之來⑥,寵祿過也。”自古知愛子不知教,使⑦至于危辱亂亡者,可勝數哉!夫愛之當教之成人。愛之而使陷于危辱亂亡,烏在其能愛子也?人之愛其子者多曰:“兒幼,未有知耳,俟其長而教之。”是猶養惡木之萌芽,曰俟其合抱而伐之,其用力顧不多哉?又如開籠放鳥而捕之,解韁放馬而逐之,曷若勿縱勿解之為易也。
(選自北宋·司馬光《家范》)
【注釋】
①石碏:春秋時衛國大夫。
②愛:疼愛。
③義:合宜的道德、行為或道理。
④弗:不能。
⑤驕奢淫逸:驕橫、奢侈、荒淫、放蕩。
⑥來:產生。
⑦使:致使。
【閱讀訓練】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教之以義方 ( )
(2)烏在其能愛子也 ( )
(3)俟其長而教之 ( )
(4)曷若勿縱勿解之為易也 ( )
2.下列各句與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開籠放鳥而捕之。
A.花之君子者也。 B.悵恨久之。
C.教之以義方。 D.人之愛其子者多曰。
3.翻譯下列句子。
(1)兒幼,未有知耳,俟其長而教之。
(2)是猶養惡木之萌芽,曰俟其合抱而伐之,其用力顧不多哉?
4.“俟其長而教之”,作者同意這樣的說法嗎?為什么?
5.本文雖然是從父母的角度著筆的,但從子女的角度讀本文,也能獲益良多,你受到了什么啟示?
【參考譯文】
石碏向衛莊公進諫說:“我聽說疼愛孩子要教給他合宜的道理和正直的態度,不能教給他不正確的東西。驕橫、奢侈、荒淫、放蕩,就是不正確的。它們產生的原因,是家長過分寵愛造成的。”自古以來就知道疼愛孩子而不教育孩子,致使他在危亂受辱時沉淪的例子,可是數也數不過來!所以疼愛他應當教育他長大成人。疼愛他而致使他在危亂受辱時沉淪,怎么能夠算是疼愛孩子呢?人們疼愛自己的孩子時大多是說:“孩子小,不懂事罷了,等到長大了的時候再教育他們。”這好像是從小就培養的不成器樹木的萌芽,說等到它長粗了才砍伐它,這時用力反而不多嗎?又像是打開鳥籠子把鳥放出去再去捕捉它一樣,像解開馬的韁繩放開馬而后去追趕它一樣,還不如不打開籠子、不解開韁繩做起來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