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旭
黃建文:綠色環保一家人
黃建文,47歲,北京生人,北京市門頭溝區國家稅務局工作。在生活中,黃建文全家貫徹低碳生活理念,深入研究撰寫調查報告,培養綠色消費習慣,生活中常常發生節儉而有趣的小故事,他們踐行了別樣而文明的生活方式。

黃建文一家
“門城無處不飛渣,盛夏時節炭火斜(xiá)。日暮街巷傳烤串,隱患散入百姓家?!比绻拼娙隧n看到門頭溝區盛夏時節的街景,恐怕“春城無處不飛花”的詩詞就要如此改寫了。每年一到盛夏,門頭溝區大街小巷、社區空地就會冒出大量燒烤攤點,而且每家的生意都頗為火爆。這些攤點可謂星羅棋布、見縫插針、狼煙四起、硝煙彌漫。你不得不感嘆:“炭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這段話摘錄自2012年黃建文在門頭溝區科協舉辦的為全區經濟、社會、科技發展建言獻策的活動中提交的調查報告。這篇題為《日暮街巷傳烤串 隱患散入百姓家——門頭溝區街邊燒烤問題治理建議》的論文,在當年的建議征集活動中獲得了門頭溝區二等獎。論文中,黃建文詳細描述了街頭路邊燒烤烏煙瘴氣、污染空氣的問題,以疏導結合的辯證角度,提出了教育引導消費者遠離街邊露天燒烤,引導燒烤商販規范操作、健康經營的綜合性治理方案。
對于露天燒烤,黃建文考慮的不僅僅是自身拒絕,而是呼吁更多的人遠離。面對盛夏時節一處處升騰而起的燒烤濃煙,黃建文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在思索,這些路邊燒烤多污染環境啊,但要這些圍坐在露天桌邊大快朵頤、高談闊論的人群一下子警醒離去,又不現實。如何才能讓人們引起重視,如何振聾發聵呢?經過思索,黃建文想到了把揭示露天燒烤存在衛生狀況堪憂、威脅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隱患作為切入點。但是黃建文自己人單勢孤,如何順利完成調查呢?
看著丈夫的焦急心思,在高中做教師的付麗敏給了丈夫極大的支持和幫助。付麗敏也是低碳生活的倡導者。拒絕私家汽車,用不養車省下來的錢舉家旅游就是夫妻二人的共識。幾年來,呼倫貝爾草原、云南石林、海南三亞、西藏布達拉宮、新疆喀納斯都留下了一家人的足跡。
這一次,付麗敏積極協調所在高中幾位學生的家長,組織了幾名熱心公益的高中生,和黃建文一道開展調查工作。大家從攤點現場、上游市場出發,通過臥底暗訪、明察走訪等手段,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揭示了路邊燒烤極為恐怖的衛生條件,甚至包括其食材魚目混珠的問題,內容翔實、有理有據、建議可行、令人信服。這篇凝結了大家心血和努力,承載了黃建文夫婦希望的論文,獲得了當年門頭溝區科技交流學術月論文評比二等獎。
調查論文最終獲獎,給予了黃建文一家人及參與的學生以極大的鼓勵,更重要的是這些年輕人的綠色環保、綠色消費意識變強了。2014年夏天,黃建文一家到黑龍江和內蒙古旅游,在哈爾濱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兒子黃海威在作文《半個菜》中是這樣記述的:
暑假,爸爸媽媽帶我到黑龍江和內蒙古旅游。抵達哈爾濱的第二天中午,全家人走進一家東北菜館吃飯。
我們選了一張靠窗子的桌子坐下。媽媽拿起菜單開始翻看,我隨意打量起飯館的環境。我忽然感覺老板手里端的盤子有點不對勁兒。哪里不對勁兒呢?大!盤子比北京一般飯館的大多了,特別顯眼。盤子里的菜也盛得很滿,估計比起北京來,菜量要大一倍!
“爸爸,這兒的盤子可真大!”我感嘆道。
“是呀,東北人真是實在?!卑职终f。
“什么叫實在呀?”我不太明白。
“盤子這么大,菜量也這么大,還不實在嗎?”爸爸解釋道。
媽媽看著菜單說:“我們要一個東北亂燉、一個木樨肉,一個地三鮮吧?!?/p>
“這兒的菜量大,三個菜我們吃不了?!卑职痔嵝褘寢?。
“可是,我也想多嘗幾道地道的東北菜,品品正宗東北菜的味道呀!這兒可是正宗的東北地界,明天早晨我們就坐火車去海拉爾了?!眿寢屨f出了她的想法。
難題出現了。怎么辦呢?
我突然眼前一亮,說:“我們能不能要半個菜呀?”
爸爸媽媽一聽都樂了,要我和老板商量。我一聽,心里一陣緊張。
過了一會兒,老板過來讓我們點菜。我鼓起勇氣,說:“我們想要東北亂燉、木樨肉和地三鮮,能不能都要半個菜呀?”
“啥玩意兒?半個菜,干啥呀?”老板吃驚地問。
我看著老板,認真地說:“我們想多嘗幾道正宗的東北菜,我們昨天剛到,明天又要走了,可您這里的菜量大,我們吃不了三個菜,剩下太浪費了。學校教育我們開展‘光盤行動,把盤子吃光,不浪費糧食?!?/p>
老板一聽,爽快地說:“行,我叫廚房給你們都炒半個菜,收一半的錢!”說完就奔廚房去了。
媽媽微笑地看著我,稱贊地說:“威威真行呀!”
我想了想,說:“東北人真是實在呀!”
“什么叫實在呀?”媽媽不太明白。
“跟老板要半個菜,老板就答應了,只收一半的錢,還不實在嗎?”我學著爸爸的口氣說。
全家人都笑了。
2014年,兒子黃海威呼喚“空氣更清新,天空更湛藍”的作文《微微的夢想》,獲得了“東方少年·中國夢”第二屆新創意中小學作文大賽全國一等獎。北京市文聯副主席陳世崇老師評價道:“作者很有想象力,構思巧妙。從‘我——一個叫‘微微的PM2.5微粒的角度,觀察當下人們最為關心的環保問題?!蓖?,黃建文和付麗敏共同撰寫的論文《打造綠色交通 梳理低碳門城——門頭溝區新城區慢行交通系統改進建議》,榮獲區科協舉辦的科技交流學術月論文評比一等獎;2015年,黃建文家庭在門頭溝區婦聯舉辦的“尋找門頭溝區最美家庭”活動中,榮獲了“最美家庭”稱號,并在活動展示晚會上登臺展示,他們表示將繼續為社會的文明進步作出貢獻。
(門頭溝區文明辦)
王海麗:每月只丟棄一斤垃圾
王海麗,1978年5月江西生人,自2010年參與綠色環保公益事業。漂亮的她自稱是“兩個兒子和一個老公的媽”。但她不是一般的主婦,在環保方面,她有著突出的貢獻。“現在我們家每月差不多扔一斤垃圾?!蓖鹾{愂制降卣f道。但這個數字讓記者聽來既震驚又懷疑——這怎么可能,一家四口人一個月才扔一斤垃圾?可當記者聽完王海麗有關垃圾分類的具體處理措施,記者的懷疑被一掃而空,剩下的唯有震驚與敬佩了。
網購來的包裝紙盒、紙箱,海麗會精心地去除上面的膠條,把紙箱清理干凈,寄回網店或者送給附近的農場再次使用。3年以來,對于含金屬的利樂包,海麗總會取下上面的塑料瓶蓋,把飲料盒平攤成一張一張地儲存起來,準備把自己和朋友們收集的利樂包統一送往專門的回收機構。塑料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就連電子垃圾她也上網找到了回收機構。“想要盡量減少垃圾的產生,你要學會拒絕。這是我這些年消費總結出來的經驗,消費者是可以主導垃圾的產生,關鍵是,你要有在消費時對可能產生的垃圾說不的意識。例如你購物所有的包裝袋都用自己的,像買點心,你可以買散裝的,這樣包裝材料的垃圾基本就沒有了。另外一種你不得不面對的垃圾是廚余垃圾,但你可用堆肥的方式把它們處理掉?!蓖鹾{愓f,“還一大類是網購垃圾,這些垃圾可以采用循環利用的方式,把網購的包裝材料拿給家附近的快遞公司,這些快遞公司有包裝材料的需求,這樣將要廢棄的包裝材料又有了重新利用的機會?!?/p>
曾經從事布藝工作的王海麗認為舊衣服的用途非常廣。毛衣可以拆成毛線制作地毯,而每一寸舊布她都會妥善地利用——縫成錢包、墊套、袋子等有用的東西。她說縫紉機是她的“利器”,而且做出來的物件送給朋友也是“很珍貴的禮物”。海麗家頂層的儲物間里,大包小包地放著小孩兒的舊衣服。海麗指著一包衣服說:“這包衣服一看就不是我們家的,因為我們家沒有小女孩兒?!迸笥褌冎浪修k法把衣服捐給兒童慈善機構,所以紛紛把自家整理的小孩兒衣服送給她。

王海麗
朋友送來的不僅有衣服,還有各種各樣的垃圾,都等待著與海麗家的垃圾統一回收處理。海麗格外擅長勸導朋友們加入環保事業,經常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說了什么”,人家就已經變身為環保主義者了。她教朋友們堆肥、贈送堆肥桶。她還曾經在兒子的學校里分享垃圾處理經驗。到最后連學校的老師都不時讓海麗幼小的兒子拖回來兩包可回收物。
“最開始老師送來的牛奶盒有點臟,但后來越來越干凈了?!焙{愓J為可回收物不是垃圾,不應遭到厭惡,所以它們首先應當是干凈的。海麗并不排斥其他人把她家當作“垃圾場”。她很高興自己的環保公益行為感染了那么多人,她說:“每一點小進步,對于這個社會來講都是大進步?!碑斘覇柕胶{悾骸澳汶y道不覺得麻煩嗎?”她笑了笑說:“不麻煩。人一旦懶惰就非常危險,它會讓你丟失愛心、忘記對社會的責任。”
為了減少垃圾的總量,海麗幾乎從不給孩子購買帶包裝的零食,而是自己烘焙各種各樣的點心,既好吃又不浪費。她家的紙巾已經很久沒有人抽過了,就連兒子生病流鼻涕用的都是消過毒的手帕。海麗出門會隨身帶著飯盒,以便隨時買面包、打包剩飯。為了節水節能,孩子洗完澡的水用來拖地,而空調一個夏天都沒怎么開過。
多年以來的綠色環保生活教給海麗許多理念,例如以身作則,不抱怨別人為什么沒有首先作出改變。她說:“人活著總有活著的意義,如果人活著單純為自己,那這個意義就太渺小了?!甭犃送鹾{惖脑?,記者十分感動,也許我們不能像她那樣把垃圾處理做得盡善盡美,但如果能以她為榜樣,也能有一點垃圾分類、減少垃圾產生的意識,這個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加綠色、美好。
(北京市環保局)
趙艷玲:村中的環保模范
趙艷玲,1968年4月北京生人,東黃垡村的婦女主任,衛生監督員。作為一位普通的家庭婦女,多年來,趙艷玲把營建“綠色家庭”作為家庭建設的主要目標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熬G色環保,從我做起”,也是禮賢鎮東黃垡村趙艷玲的一句響亮的口號。
趙艷玲和禮賢鎮東黃垡村里的其他老百姓一樣,一直積極提倡綠色環保?!吧钤诰G色盎然的環境中,我們的心也會變得綠色”是趙艷玲心中的環保理念。幾年來,她在家里洗衣物、洗浴時,盡量使用香皂、藥皂、洗衣皂等,在清潔餐具衛生設施時都選用無磷洗衣粉和含氧清潔劑。她通過自己使用的效果和經驗,經常向親戚朋友及周圍熟悉的人講解如何使用環保型衛生洗滌用品。趙艷玲家當初房子建成裝修,為防止化學污染,堅決不使用甲醛、苯、反射性超標的裝修材料。她總把家里打掃得整潔有序,雖沒有鬧市廣廈的豪華,卻有小樓庭院之幽雅,門前花園零零碎碎地種著很多小樹,在屋內主要是放些小盆栽,這樣既不占地方,而且還能美化家里的環境,凈化家里的空氣。
趙艷玲常在房前屋后栽種各樣花木,一年四季爭芳斗艷,引來許多鳥兒于樹間歡唱飛躍,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只要到過趙艷玲家的人都會為她家中優雅、綠色的環境所吸引,因此周圍鄰居也特別喜歡到她家來玩,既可以欣賞美麗景色、呼吸新鮮空氣,也可以聆聽趙艷玲傳授栽培花木的心得。她還鼓勵鄰居在各自的房前屋后多種些花木以美化環境,清新空氣。同時她還無償為別人提供花草,并在栽培技術上予以指導。除了把自己家里打掃得干干凈凈、栽種得綠意盎然,趙艷玲也不忘庭院之外的村徑,每天勤于打掃,保持一塵不染。村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自然也就不忍心在路上亂扔臟物和廢棄物了。正是這樣一個普通的家庭,在營造綠色家園的同時,引領著整個小區的綠色家庭創建,形成保護環境、綠化空間,人人有責、家家參與的社會風尚。
趙艷玲也是村里的環保監督員,正所謂“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僅僅自己一家創建成綠色家庭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全社會成員都擁有了綠色觀念,那么整個社會才會更文明、更和諧、更環保健康。如何做一名綠色使者,把“綠”的種子播撒到每一個角落?身為環保監督員,她對小村里及居民家庭的節能減排工作進行有效監督,及時改變不符合節能減排要求的行為,從而保證了節能減排、換煤減煤工作的有效開展。在每年舉辦科普進村活動中,她帶頭給各個家庭、村民發放購物環保袋以及相關環保書籍、廢舊電池回收箱,還向居民發出綠色消費的倡議。她不但把家里的廢舊電池放到電池收集點,還把廢舊手機電池送到手機電池回收箱。作為村干部,她不僅自己給居民做環保講座,給村民開展節能減排等知識講座。每年她還和鄰村、其他社區一起舉辦宣傳活動,通過宣傳欄、電子屏、村大喇叭等向群眾宣傳環保知識。趙艷玲總是很謙虛地說,她在豐富他人環保知識的同時也豐富了自己,最終強化了大家創建綠色環保家庭的意識觀念。
“雖然我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每天不斷地積累,效果就出來了。這幾年下來,我發現村里人的衛生環保意識越來越強,村子也越來越干凈,一到夏天家家綠樹成蔭?!蔽覀兿嘈?,趙艷玲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必然會影響周圍更多的人。只要人人都來參與綠色行動,堅持綠色消費,我們新農村環境建設一定會越來越美,我們的社會必然更加美麗、和諧。(大興區文明辦)
萬金伶:為人師表的綠色模范
萬金伶,1974年8月懷柔區生人,懷柔區第一小學教師。自2008年4月至今,參與環保綠色公益事業長達8年,她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生活中的點滴資源;將廚余垃圾做成肥料,化腐朽為神奇;栽種各種綠植,營造優美健康的綠色環境;身為教師,大力宣傳環保公益,將綠色公益的概念傳播到孩子的心中。
在萬金伶的家里,能重復利用的水肯定是不會白白流走的。洗菜的水澆花;洗衣服的水沖廁所……看吧,周末洗完衣服,廁所里的水桶、盆里都是水。她母親更有辦法,在洗手池的下邊放一個大水桶,凈水用過之后直接流到桶里,沒有一滴水直接從下水道流走……隨手關水、關燈早就成了萬金伶家的習慣,每天出門時,連WiFi的電源都要關掉。她看到教學樓里大白天開著燈也會伸手關掉。
報紙、塑料瓶子、易拉罐被她整齊地堆放在地下室里,碰到收廢品的小販就交給他們,雖然沒有幾個錢,但總給它們一個合適的去處。最值得炫耀的應該是萬金伶對廚余垃圾的處理:蔫菜葉、土豆皮、骨頭、魚刺……她把廚余垃圾放在一個食品袋子里,成了積肥袋,家里陽臺長期放著堆肥桶。待到廚余垃圾漚成肥料,萬金伶和她父親一起把這些有機肥料埋到葫蘆、南瓜秧下,結出的果實又大又美味。
舊毛衣,扔了可惜,放在那里占地方。于是,萬金伶把它們拆了,用鉤針做成了椅墊、沙發巾、毛襪子、杯子套……不僅資源再次得到利用,還保留了對舊物的回憶。

趙艷玲
廢包裝,換個方式出現。花盆的底托是心形巧克力盒、生芽菜的盤子是水果包裝、小筆筒和小垃圾盒是薯片包裝、存錢罐是酸奶盒子上裁了個口子……萬金伶說雖然都是廢棄的包裝材料,卻透露著自己小小的創意。
萬金伶反對燃放煙花爆竹,馬路上燃放過后的組合煙花的炮筒子卻讓她撿了回來。放在爸爸的小店門口,成了老人們聊天的座椅。最得意的當然是象棋桌了,一個大炮筒子,放上一塊方方正正的玻璃,畫好楚河漢界,一天到晚,圍著的人不斷。
教室、家里,都養著萬金伶的各種綠植。自家樓下,一小部分綠植壞掉了,她給那里補種了幾株百合、黃花……身處這樣的環境,大家自然心情愉快?!熬G植不一定有多名貴,但是等待著一株株小苗長葉開花,絕對是件幸福的事情?!比f金伶說道
萬金伶父親在老家的小河邊,開了一小塊荒地,只要有空,萬金伶就到那里去除除草,澆澆地。她從網上買來蕎麥籽,第一年就種植成功,開出漂亮的蕎麥花,引得路人駐足,來往的老農民都說:“多少年沒看見過蕎麥了?!比f金伶興致勃勃地說道:“秋后,好幾個人來向爸爸討要蕎麥種子呢。”
萬金伶是一名教師,宣傳環保也是她的職責所在。她時時向孩子傳播著節儉環保理念,像光盤行動、垃圾分類、廢品循環使用等綠色理念,她都諄諄教誨。工作以來,她帶領孩子們測量過水龍頭淚滴的浪費量,栽過樹,寫過樹牌,做過保護環境的宣傳語……現在孩子們用的聽寫紙都是上一年級孩子的廢舊作業本。畢業走時,孩子們說:“留給弟弟妹妹吧,我們也是用著前輩的呢!”
我從不要求學生包書皮,尤其是塑料皮,因為我覺得書本身就有皮,我們好好愛護就行了。當然為了愛惜書本,我也倡議用其他的包裝紙包書皮。萬金伶最后感慨道:“我覺得環保不只是錢的問題,更是素養、生活情志的問題,我們應該尊重這些能為我們提供服務的水、食物、紙……讓它們物盡其用,發揮最大的能量造福人類?!?/p>
(懷柔區文明辦)
李翌:堅持綠色消費的“90”后
李翌,1993年3月北京生人,北京往事公益組織成員,北京清黏志愿者,參與環保公益事業長達5年之久。李翌認為,所謂綠色消費,是指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需求、購買和消費活動,是一種具有生態意識的、高層次的理性消費行為。他認為綠色消費,也是一種以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特征的消費行為,主要表現為崇尚勤儉節約,減少損失浪費,選擇高效、環保的產品和服務,降低消費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在對綠色消費有了清晰的認識后,李翌本著“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宗旨,在生活的點點滴滴踐行著綠色消費理念?!拔揖褪且粋€倡導綠色消費的人,我的綠色消費理念就是從簡單做起,從點滴做起。有很多人覺得綠色消費很麻煩,我不這么認為。其實綠色消費就是平常購物的時候不用或者少用塑料袋,盡量買可以多次重復利用的消費品等,這些都是生活中簡單的小事?!崩钜钌钣畜w會地說。
作為北京往事公益組織的成員,北京清黏的一分子,李翌受到這個環保公益組織的影響,在生活當中,時時刻刻注意自己消費行為,保持一個良好的綠色消費、低碳消費的習慣。例如李翌在自己沒帶購物袋的時候,購買散裝物品都會選擇最大的包裝袋,這樣可以一次性節省不少的包裝材料。而一旦這些大的包裝袋、塑料袋被帶回家,他還會循環使用,直至最后不能被用作購物袋,他還會把它們當作垃圾袋再利用一次?!捌鋵嵨椰F在很少去購買一次性產品了,因為這些東西不利于環保,對環境的污染也很大。另外,我現在要是有計劃地出門采購,都會帶著自己的布質購物袋,不僅結實耐用,關鍵是,從根本上杜絕了塑料袋的使用?!崩钜钌钣行牡玫卣f,“家里買的電池都是可充電電池,這樣循環使用不僅節約花費,而且減少了電池對土壤的污染。還有家里使用的照明燈,都是LED節能燈,照明效果特別好,關鍵是省電,節約了資源。寫字用的筆,我通常是一根筆買許多筆芯,避免使用更多的塑料。”
作為90后,李翌在一些年輕人的消費上也時時注意保持綠色消費習慣。例如年輕人愛去泡的咖啡廳,李翌每次去都自己帶杯子,盡量不用咖啡店的一次性紙杯。還有年輕人錢包里的各種卡,李翌說他辦卡,能辦虛擬卡就辦虛擬的,盡量避免塑料的使用。他說,實際上綠色消費更需要80后和90后的支持,因為年輕的群體是現今社會消費的主力軍,年輕人舍得花錢。如果每一個年輕人心中都有環保綠色消費這根弦,那么給社會帶來的環保效果一定是巨大的。
“對我來說,這些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在綠色消費上,我可能做不了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是這些小事積少成多,也會變為大事。我會繼續堅持我的綠色消費習慣,從簡單做起,從點滴做起?!辈稍L最后李翌如是說。(北京清粘)
(編輯·宋冰華)
ice705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