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舜
他的作品曾兩次入國展,被《美術報》評為“具有發展潛力的畫家”,人們稱之為“具有梅花一樣的品格,歷盡寒霜仍傲雪”。他就是北京美協會員,來自北京密云區的青年花鳥畫畫家谷保榮。
小時候由于家里窮,買不起紙和筆,從上幼兒園起,谷保榮就撿老師扔掉的粉筆頭畫畫,有時粉筆頭也沒有了,他就在幼兒園院中的沙地上畫。上學后,他用作業本畫,被老師罵,或者當面撕了他的作業本,也攔不住他對畫畫的熱愛。父親反對他畫畫,認為畫畫是不務正業。沒辦法,他就用奶奶糊窗戶紙剪下的邊角料畫。谷保榮當時最大的理想就是能擁有一張白報紙。
村里有一位叫李永生的畫家,人稱四叔,擅長畫人物和花鳥畫。四叔將《芥子園畫譜》《怎樣畫貓》等借給他,每逢禮拜日或放假的時候,指點他的畫作,與四叔的接觸和學習,為谷保榮的國畫繪畫技藝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班主任魏金鳳老師看到他在作業本空白處畫的蜻蜓荷花,寫下了至今讓他記憶猶新的話:“你畫的蜻蜓不像,我幫你改了一下,以后不要在作業本上亂畫了,另找一個本兒畫。”魏老師看到報紙上有好的畫兒就剪下來,送給谷保榮,讓他學習。并鼓勵他說:“好好學,將來有個一技之長總比沒有強。”魏老師的話對他鼓勵很大,更堅定了他畫好畫兒的信心。
這一年,穆家峪公社全學區舉辦繪畫比賽,作品入選的孩子被稱為全學區的“小能手”,谷保榮的作品有幸當選。這是他繪畫多年來第一次得到大家的認可。
初二年級時,谷保榮跟著同學的父親王恩遠學習西畫基礎。西畫和國畫的觀察方法不一樣,對著石膏像有時他一畫就是半夜。兩年下來,他的素描速寫和色彩提升得很快。
1986年的暑假,谷保榮就要升入高二了,為了給家里分憂,谷保榮想,縣城單位多,機會多,總會找到些畫畫兒的活兒,掙點錢補貼家用。就這樣先轉了兩天,第三天他轉到了密云縣城東北的沙河,他發現密云縣交通局汽車運輸隊大門口和院子是新改造的,院子里砌著一面新的大影壁,上面什么也沒有,他估計肯定要在上面寫字或畫畫兒,便走了進去,一打聽,人家是要在上面畫東西,但一看谷保榮是個小孩兒,不相信他能畫,讓他按照車隊領導的想法設計個圖稿出來,要是行,就讓他畫。
按照領導的要求,谷保榮一個禮拜就完成了圖稿,車隊領導一看就相中了,攬下了第一筆活兒,詐著膽子談妥了“大價錢”,谷保榮樂得走路都是飄的。
畫這么大的畫,需要搭腳手架,遞送畫畫兒的顏料和工具,不是一個人的活兒,他花6塊錢從村里雇了一個小孩打下手,每天中午買兩個油餅充饑,早晨6點開始一直畫到天黑,因為早晨經常不吃飯,以致現在落下了胃病的病根兒。
這樣拼死拼活地干了一個禮拜,終于畫完了,車隊領導非常滿意,痛痛快快地給他結了600元的工錢。那時人們一個月也就掙100多塊錢。這是憑自己繪畫的手藝掙來的,他好激動啊!當他回到家里把錢交給母親時,他看到母親的手顫抖了。總是愁眉不展的父親也驚呆了,他不相信兒子一周能掙這么多錢,數著嘩嘩作響的票子,他的眉頭舒展了,從此再也不反對兒子畫畫兒了。
高中畢業后因為谷保榮有繪畫的專長,被招到縣城糧食局直屬庫工作。在糧食局直屬庫的幾年里,除了干好本職工作外,單位組織的文藝活動,團委畫板報都少不了谷保榮的身影。1994年谷保榮辭職下海,畫廣告牌、做美術字干得熱火朝天,他用畫畫兒養活了自己。但他想成為一個畫家的心一直沒有變。2003年他參加了中國美協在天津舉辦的花鳥畫高研班,這是密云自己進修藝術類學習的第一人。花鳥畫大家霍春陽、賈廣健、何水法、郭石夫等老師的授課,讓他大開眼界,在構圖、筆墨、書法等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提升,堅定了他當一名職業畫家的信心。
后來,谷保榮又拜在中央美院花鳥畫系主任姚舜熙先生門下,使他的畫有了質的飛躍。2006年到2008年,谷保榮的作品連續3年入選北京新人新作展。2008年春天,他的作品入選由中國美協主辦的“和諧杯全國工筆畫大展”。同年秋天,他的作品入選由中國美協和中國工筆畫學會聯合舉辦的“第七屆全國工筆畫大展”。2014年,他的作品入選了由北京市美協主辦的“嘉年華·青春夢”青年美展優秀作品展,2015年,他的作品入選了由北京市美協主辦的“北京意象·生態密云”創作展。
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黑龍江的林海雪原等都留下了谷保榮的足跡。他說,古人提倡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這其實就是一種人生歷練。同樣,作為一個中國畫畫家,這種行萬里路的歷練也是不可少的,因為中國畫是寫意的,一幅畫有作者的主觀感受、人生感悟在里面。
(編輯·宋冰華)
ice7051@sina.com